你现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 知识
中国人民银行的公开市场业务

中国人民银行的公开市场业务

    中国人民银行在公开市场业务主要有三类:回购交易、现券交易、发行中央银行票据。

    回购交易分为正回购和逆回购两种。正回购为中国人民银行向一级交易商卖出有价证券,并约定在未来特定日期买回有价证券的交易行为,正回购为央行从市场减少流动性的操作,正回购到期则为央行向市场增加流动性的操作。逆回购为中国人民银行向一级交易商购买有价证券,并约定在未来特定日期将有价证券卖给一级交易商的交易行为,逆回购为央行向市场上投放流动性的操作,逆回购到期则为央行从市场收回流动性的操作。

时间:2022/6/15 | 分类:知识|其它资料 | 浏览:次 | 评论:0人 | TAG:
银行表外业务

银行表外业务

    表外业务主要包括:

    信用类业务:票据、信用证、保函等

    承诺类业务:贷款承诺函等

    委托类业务:委托贷款、代理清算、代收代付、代理产品销售等

    咨询类业务:金融顾问服务等

    其它类业务:保管箱等


时间:2022/1/23 | 分类:知识|银行业务综合 | 浏览:次 | 评论:0人 | TAG:  
中央银行传统三大货币政策工具

中央银行传统三大货币政策工具

    一、 存款准备金。限制金融机构信贷扩张和保证客户提取存款和资金清算需要而准备的资金。法定存款准备金率,是金融机构按规定向中央银行缴纳的存款准备金占其存款的总额的比率。

    二、公开市场业务。公开市场,是指各种有价证券自由成交,自由议价,其交易量和价格都必须公开显示的市场。公开市场业务,是指中央银行利用在公开市场上买卖有价证券的办法来调节信用规模、贷币供应量和利率以实现其金融控制和调节的活动,是货币政策的最重要的工具。

时间:2021/12/8 | 分类:知识|其它资料 | 浏览:次 | 评论:0人 | TAG:
质押担保中的出质人和质权人

质押担保中的出质人和质权人

    一、定义

    质押是指债务人或第三人将其特定财产移交给债权人占有、作为债权的担保,在债务人不履行债务时,债权人有权依法以该财产折价或拍卖、变卖该财产的价金优先受偿的物权。

    该财产称之为质物,提供财产的人称之为出质人,享有质权的人称之为质权人

时间:2021/11/17 | 分类:知识|资产业务 | 浏览:次 | 评论:0人 | TAG:
抵押和质押的区别

抵押和质押的区别

    1、标的物种类不同

    抵押的标的物包括不动产、动产和权利。质押的标的物包括动产和权利。

    2、是否移转占有不同

    抵押以不移转占有为成立要件。质押以移转占有为成立要件。

    3、公示方法不同

    抵押的设定以登记为公示方法。质押的设定以交付为公示方法。

    4、重复设置担保不同

    抵押担保中,可以在同一抵押物上设置两个以上的抵押权。质权则不能重复设置。

    5、收取孳息的主体不同

    在抵押权中,有权收取孳息的主体是抵押人。在质权中,有权收取孳息的主体则是质权人。

时间:2021/11/17 | 分类:知识|资产业务 | 浏览:次 | 评论:0人 | TAG:
狭义货币-广义货币,M0-M1-M2

狭义货币-广义货币,M0-M1-M2

    M0=流通中现金

    M1(狭义货币)=M0+银行活期存款

    M2(广义货币)=M1+定期存款+储蓄存款+证券公司客户保证金

时间:2021/10/14 | 分类:知识|其它资料 | 浏览:次 | 评论:0人 | TAG:
计算资本充足率时应当从核心一级资本中全额扣除

计算资本充足率时应当从核心一级资本中全额扣除

    商业银行在计算资本充足率时,应当从核心一级资本中全额扣除以下项目:

    1、商誉;

    2、其他无形资产;

    3、由经营亏损引起的净递延税资产;

    4、贷款损失准备缺口;

    5、资产证券化销售利得;

    6、确定受益类的养老金资产净额;

    7、直接或间接持有本银行的股票;

    8、对资产负债表中未按公允价值计量的项目进行套期形成的现金流储备,若为正值,应予以扣除;若为负值,应予以加回。

    9、商业银行自身信用风险变化导致其负债公允价值变化带来的未实现损益。

时间:2021/10/11 | 分类:知识|风险管理 | 浏览:次 | 评论:0人 | TAG:
操作风险管理三大工具

操作风险管理三大工具

    操作风险管理三大工具包括风险与内控自我评估、损失数据收集、关键风险指标。

    风险与内控自我评估(Risk and Control selfassessment,简称RCSA)指银行根据操作风险管理的基本原理,按照规定的工作流程,采用一定方法,对操作风险状况及控制效果进行的内部评价活动,是操作风险管理持续改进的基础工作和关键环节。风险与内控自我评估通常采用流程分析法、情景模拟法、专家预测法、调查问卷法等评估方法对业务活动和作业流程中的风险点和控制活动进行识别和评估,并以此支持流程的不断优化,同时建立持续改进机制,不断完善内控管理。

时间:2021/8/17 | 分类:知识|风险管理 | 浏览:次 | 评论:0人 | TAG:    
债务人评级,债项评级

债务人评级,债项评级

    债务人评级是指运用统一的方法和标准,通过定量和定性的分析,对借款人的信用偿还能力进行评价的方法。银行通过对债务人的信用水平进行评价,然后根据评价结果赋予其一定的信用级别,以表示其信用水平高低。债务人不同的信用级别通常用一些不同的符号表示,如AAA、BBB等。在内部评级法中,银行首先需要计算债务人的违约概率,然后通过使用主标尺,将债务人的违约概率对应一定的信用级别,从而得到债务人评级。主标尺是将不同违约概率映射到不同信用级别的工具。

时间:2021/8/17 | 分类:知识|风险管理 | 浏览:次 | 评论:0人 | TAG:  
内部评级法对风险参数计量的要求

内部评级法对风险参数计量的要求

    风险参数量化的数据观察期应涵盖一个完整的经济周期。用于估计非零售风险暴露债务人违约概率的数据观察期不得低于5年。在内部评级高级法下,用于估计非零售风险暴露违约损失率、违约风险暴露的数据观察期不得低于7年。用于估计零售风险暴露风险参数的数据观察期不得低于5年。如果能获得更长时期的历史数据,应采用更长的历史观察期。观察期越短,估值就应越保守。

    商业银行可以使用外部数据、内部数据、内外部集合数据或综合使用3类数据来源,但至少其中1类数据源的历史观察期不低于上述要求。

时间:2021/8/17 | 分类:知识|风险管理 | 浏览:次 | 评论:0人 | TAG:  
违约概率,违约损失率,违约风险暴露

违约概率,违约损失率,违约风险暴露

    违约概率(Probability of Default,简称PD)是债务人在一定时间内(一般是一年)违约的可能性,是银行的“预先估计”。违约概率的概念与贷款不良率类似,但贷款不良率是不良贷款占贷款余额的比例,是对过去业务经营成果的评价。违约概率是已违约客户占总客户数的比例,是对未来的估计。在实际业务中,银行对违约与不良的认定也可能存在差别,比如逾期10天以上的贷款,可能被直接认定为违约,但在资产风险分类时仍有可能不作为不良资产。

时间:2021/8/17 | 分类:知识|风险管理 | 浏览:次 | 评论:0人 | TAG:
信用风险计量的方法

信用风险计量的方法

    信用风险计量主要有权重法和内部评级法两种方法,其中内部评级法又区分为内部评级初级法和内部评级高级法两种方法。

    权重法是指银行将全部资产按照监管规定的类别进行分类,并采用监管规定的风险权重计量信用风险加权资产的方法。信用风险加权资产由风险资产暴露(风险资产的账面价值或经过特定调整后的价值)和监管规定的风险权重相乘来计算。

时间:2021/8/17 | 分类:知识|风险管理 | 浏览:次 | 评论:0人 | TAG:    
«1234567891011121314»
  Copyright 2009-2022 银行风险管理网(Risk.StuIt.Cn)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