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现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 研讨|本站原创 / 正文内容

经济与金融形势预期(2024年第三季度末)附:相关产业的风险防控措施建议
时间:2024-10-18 21:40:16 | 作者 : 子虚 | 分类 : 研讨|本站原创 | 浏览: 次 | 已有 0 人对本文发表了看法

1、九月末到十月初的一系列刺激新政,主要带来了股市的反弹,却暂未全面带动其它行业的强劲复苏,这也意味着市场的资金在继续流向大企业(上市公司),而大企业并不缺钱,并且融资较为容易,融资成本低,最近今年,真正缺乏资金,缺乏足够资金或是缺乏低成本融资渠道的还是中小企业和个体工商户,此类群体无法从股市等资本市场获得资金。对于10月8日的发改委新闻发布会,市场反映偏谨慎,认为低于“十一”假期之前的预期,主要是因为“一揽子增量政策”多为泛泛而谈,暂未见明确指向和量化措施,预计还需要等待进一步的具体政策。


2、国内经济的主要问题仍然是需求不足,尚未走出实质性的通缩循环,并拖累相关金融数据多次降至新低。今年以来总体上看,国内生产强于需求,外需强于内需,价格缓慢修复。今年以来,固定资产投资增速整体处于低位(0%-5%之间波动),但制造业投资增速较高(5%-10%之间),其中高技术制造业增速最高达到10.1%,通用设备、专用设备行业增速最高达到14.0%、12.6%,基建投资增速降至5.4%,主要受到今年地方新增专项债和城投债发行受控的影响,房地产开发投资增速降至-10.1%,目前仍无转好迹象,民间(民营企业)投资增速仅为0.1%,整个社会的投资意愿和能力都不足。今年7月到9月,工业生产者购进价格、出厂价格的跌幅都在持续向下,同比分别从-0.1%跌至-2.2%,从-0.8%跌至-2.8%,这意味着刺激制造业复苏的措施尚未达到预期效果,仍然处于下行区间,需要寻找和尝试其它的调控方法。在金融市场,城投债、地方债等传统的高收益优质资产供给不断减少,“资产荒”持续,机构投资者纷纷拉长投资期,大量购买长期资产,导致长期债利率趋于下行,2021年1月至今,10年期和30年期国债到期收益率分别由3.1%降至2.3%,3.8降至2.4%。另据风险投资数据服务提供商IT桔子的数据,作为市场上最具有活力的主体,国内初创公司的数量从2018年51302家,下降至2023年的1202家,预计2024年还会进一步下降,这是一个具有风向标意义的信号,而金融是经济的晴雨表,受这方面的影响更为明显。


3、国家统计局和财新网的统计数据显示,8月份海外需求开始出现下滑,新出口订单指数为2023年12月以来最低值,终结了连续十个月的扩张,还导致制造业购进价格指数和出厂价格指数进入收缩区间,出厂价格指数为近四个月以来的最低,此类情况反应了不少企业以价促量策略的边际效应递减,价格水平正在承受较大压力,其中金属制品业、通用设备制造业、汽车制造业、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的出口在这方面的问题尤为突出,需要关注其未来的持续性。制造业新订单指数连续十个月处于扩张区间并持续微升,这是不多的积极因素,但产能过剩和内卷正在逐渐蔓延到部分高技术制造业,电气机械和器材制造业、计算机通信电子设备制造业、汽车制造业等产能利用率下降趋势愈发明显。就长期趋势来看,2021年2月是近几年的最高点,当时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累计同比增速为35%,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润总额累计同比增速为180%,此后一直下跌,期间(2023年2月等时段)分别跌至5%和-30%,2023年4月以后略有反弹,至2024年6月分别升至5%和0%,与历史上平均水平依然有较大差距。国务院相关部委《推动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行动方案》《关于打造消费新场景培育消费新增长点的措施》等文件提出,2024-207年将重点提升报废汽车回收量、二手车交易量、废旧家电回收量等,并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大力推动产业转型升级,打造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高技术产业,这些都是各大银行可以介入的新增长点和突破口。


4、消费品和中间品生产企业要好于投资品生产企业,市场需求在近期有小幅增加,市场对中间品的需求更强劲,这些情况与促进服务消费、服务贸易等一系列促进消费的政策有关,同时与相关企业的积极促销也有一定关系。


5、今年以来,在居民对未来收入的预期偏弱,消费意愿不足的大背景下,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速偏低且持续下行,2023年12月为10%,此后一直在下降,2024年6月已降至低于2%。国家统计局公布的9月份鲜菜、猪肉、鲜果价格同比增幅,分别上涨了22.9%、16.2%、6.7%,涨幅较前几个月均有较明显的扩大。不少商家越来越多的运用“以价换量”,打折促销趋于常态化,但是对消费的刺激作用越来越弱,反而给自身的成本控制和利润实现带来更大压力。与必需消费品增速保持一定韧性相比,非必需消费品增速较低,汽车、通讯器材、金银珠宝、书报杂志、建筑、化妆品、家用电器等方面消费的增速明显下降。夏季以来,鸡蛋、猪肉等食品的价格上涨,主要与高温、极端天气,以及阶段性产能下降有关系。但需要注意的是,鲜菜、猪肉、鲜果等日常消费类食品价格的升高,会增加中低收入群体的生活成本(恩格尔系数上升),进而影响到其它领域的消费能力和意愿,甚至可能影响到按期还款。


6、据兴业研究等机构的预测,受房地产市场交易量低迷的拖累,预计9月的M1增速为-7.5%,受社融、信贷继续偏弱的影响,并考虑政府债券融资规模的增长,财政资金回笼,央行降息降准等因素,预计9月的M2增速为6.2%,这意味着M1已经连续六个月负增长,M1和M2剪刀差继续扩大。就8月数据来看,新增的3.03万亿社融,1.61万亿为政府债券融资,超过0.42万亿为票据冲量,只有不到1万亿增量是对实体经济发放的贷款。需要关注这些指标反映的企业投资意愿下降,居民消费意愿降低,房地产市场恢复缓慢,以及可能衍生的降息降准等问题,做好风险预案。需要特别注意的是,M1的持续下行在一定程度上意味着企业活期存款减少,生产经营活动放缓,销售不畅,资金回笼困难,对未来经济形势持更加谨慎的态度,减少了用于日常经营的流动资金储备,因此需要密切关注部分贷款客户,尤其是长期以来在行业表现平常客户的生产经营,资金周转,利润实现,业务转型等情况,评估未来一段时间按时还本付息的能力。


7、就较长期趋势来看,与历史数据相比,当前中国的人均GDP只有日本上世纪九十年代的40%,生育率亦低于日本当年,而私人部门杠杆率(私人部门债务占GDP比重)与日本当年的比值约为195:120,这些数据表明,无论是国家宏观管理还是私人财务管理,都有必要在继续加杠杆和进一步扩大消费方面偏谨慎,但这种情况对银行业务扩展是不利因素。最近五年,全球消费者信心指数总体经历了W型的走势,但我国目前仍在L型的下端位置,截至今年7月为93/100,比主要经济体中的日本(99)、韩国(100)、印度(103)、19个欧元区国家(99)、英国(100)、美国(98)、墨西哥(105)、巴西(101)、智利(97)都要低,意味着经济尚未出现明显复苏的迹象。9月中旬的凤凰湾区财经论坛上,不少经济学家认为,老龄化带来的相关产业增长,并不能弥补近几年年轻人消费的减少,仍需要想办法跳出“有效需求不足→企业降本裁员→收入端遭到破坏→缩减个人消费→有效需求不足”的循环,金融业作为经济的润滑剂和推动力,需要积极顺应改革转型的最新政策导向,重点支持产业升级和全球化的客户,有所为有所不为,明确自身特色和优势,找准新的增长点,而不是全面开花,低效内卷。


8、极端天气和水旱灾害对经济与银行信贷还款的影响需引起关注。今年夏季明显比往年炎热,且高温持续时间比往年长,其后果包括:一是由于干旱,部分区域的农业减产,或是需要额外买水买电以抗旱,农业生产投入增加,部分农产品价格上升,并进一步影响到下游的食品加工、餐饮、零售等行业。二是由于工业和城镇居民防暑降温类用电量增长,商品价格上涨,日常生活支出增加。三是部分区域的生产经营活动受到阶段性限电等政策的影响,发生临时停产停业或利润完成进度未达预期,进而影响到收入,资金周转和按时归还银行贷款。需要注意的是,这些情况出现在经济整体通缩的大环境下,加剧了不愿消费和不敢消费的市场情绪,对中小规模市场主体的影响则更大。


9、美国经济继续保持较强韧性,增长率较高,私人消费与投资稳中有升,通胀有所回落但仍在高位,虽然美联储在9月18日降息50个基点,为2020年3月以来首次降息,但仍主要是象征意义,着眼于预防性和改善微观运行状况,体现了对长期以来市场呼吁的响应,美联储未来一段时间的政策导向未发生根本性改变。我国国内有效需求一直不足,货币政策持续宽松,中美之间的利差还可能继续扩大,我国市场流动性偏紧,跨境资本净流出的问题在短期内难以改观。此外,美联储的“突然”降息在短期内给我国货币政策带来一定压力,按以往惯例,我国可能需要有所跟进,被动降息降准,考虑到银行盈利空间进一步收缩和严控系统性风险的压力,降准预期高于降息。


10、之前,在经济上行,泡沫快速生成但还没有破灭的阶段,许多人和机构都认为规模扩张能消化掉风险,且政府补贴能长期持续。近几年,在经济出现不景气状况之后,发现部分企业或项目的自我造血尚未生成,外部输血已无力继续维持。相关风险开始暴露的时候,对之前的准入标准和业务流程做复盘,发现当初未考虑设置安全阈值,缺少风险对冲、转移、化解的预案,还忽视了扩张(扩大产能/对外投资……)的合理性与持续性,忽视了资产负债率等指标阶段性非正常攀升所潜藏的风险。新冠疫情之前,我国一直大力支持光伏、风电、新能源等行业的发展,出台了许多优惠政策和专项补贴,并作为招商引资和特色产业园区的重点方向。疫情之后,不少地方政府出现财政困难,大幅削减开支,导致部分尚未转入自主盈利阶段或是未能稳定盈利的相关行业或企业陷入困境,进而影响到按期归还贷款本息。随着欧美多国相继放弃之前承诺的2035年前后碳达标目标,并将汽车行业技术升级重点从新能源汽车领域转回传统燃油汽车领域,我国也将对新能源汽车产业的整个政策体系做重新评估和调整,不再追求新能源汽车的一家独大,同时要求进一步提升新能源技术的研发与制造水平,严厉打击骗补等行为。就更长期的战略选择来看,我国发展新能源汽车产业,其重要原因就是我国煤炭资源相对丰富,而石油资源较为缺乏,且后续开采潜力不足,这种国情决定了我国以火电为主的发电行业产能相对充足,个别时候或个别地方还可能存在产能过剩的情况,加上我国西部充沛的水电资源正在不断开发,整个发电行业在未来可以为其它行业和整个经济发展提供强劲动力,相比较而言,长期以来我国石油供应略偏紧,对国外依存度较高,需要尽可能节约使用,而国际局势变化,尤其是中东等地区的突发事件,对我国的石油供应稳定性和相关行业发展都可能带来一些不利影响,需要从顶层设计上加以考虑,推动多元化和寻找替代渠道,这也是适当减少燃油车,在合适领域更换为新能源汽车的重要原因,但这是一个相对长期的过渡,需要多头推进,包括增加充电或换电等城乡基础设施,提高停车场所安全性,对现有电网做深度改造等等。对于银行来说,大部分都是正向信息,可以在这一轮技术革命的全过程,不局限于单纯的新能源领域,还可以在其它相关行业,包括基础设施建设、PPP项目、商圈发展、衍生产业和消费场景等方面寻找新的突破口和业务增长点。


11、银行业具有较强的顺周期特点,预计在未来相对短期内,社会融资规模增量的继续走低,会限制银行零售信贷规模的增长。央行进一步降息的政策,决定了银行息差收入压力更大。部分领域和客户群信用风险的释放,还将持续一定时间。需要重点关注中小商户可能发生的逾期或阶段性还款困难,转为灵活就业模式的贷款客户(同时包括经营性贷款和消费贷款)按时还本付息的稳定性,房地产项目烂尾或购房者收入减少带来的房贷断供等。此外,还需积极关注地方政府收支平衡状况,注意部分产业的发展和政府补贴获取情况及其影响。就我行业务和风险的自身特点来看,房贷占比较高,代理保险业务收入较高,信用卡不良新增较快,中小型商户经营贷款风险快速暴露,清收处置速度赶不上新生成的问题需作为关注重点。九月底到十月初的股指大幅上涨导致一部分银行存款被转出,但这仅仅是阶段性波动,随着股市逐渐降温,这些资金将重新回流到银行存款领域。


12、目前,房地产业交易的量、价均处于低位,房价仍处于下行通道,未来预期仍不乐观,市场信心尚未修复或重建,一手房、二手房销售和租房市场都不景气,房主急于出手的焦虑情绪明显,而买家较多持观望态度,认为还有下降空间。降息对房地产市场复苏的刺激作用越来越弱,尤其是对于存量房贷利率的下降,市场还有更多期待。部分地方政府不同程度地启动了房屋收储和转为保障房的操作,但由于财力有限,其它各类支出较多,此进程相对较慢,尚未起到对房地产市场的明显拉动作用。金融监管部门对房地产市场和房产抵押类贷款业务仍保持相对谨慎态度,针对九月末到十月初股指大涨,房市随之低迷的情况,重申银行信贷资金不得用于炒房的监管底线,防止有人趁机在房地产市场抄底,严控投机行为。今年1-7月和1-8月,全国房地产开发投资同比下降均为10.2%。今年1-8月,全国新建商品房销售面积同比下降18.0%,其中新建商品住宅销售面积同比下降23.6%,今年1-7月,全国新建商品住宅销售额下降25.9%。今年以来,一线城市的新房价格普降2.4%-7.7%,二手房价格普降7.8%-12.4%,一线以下城市降幅更大。


13、受实质性通缩,企业和居民收入放缓,土地出让金大幅减少等因素影响,各地政府的财政收入和支出均同比下降,政府开展宏观调控和刺激经济复苏的能力有所减弱,部分二线以下城市这方面的困境更明显。最近几个月,尤其是九月底到十月初的相关新政表明,正在用中长期政府债逐步替换即将到期的短期债,但此举在一定程度上仅仅是缓解偿债和政府刺激经济所带来流动性压力的治标之举,尚未找到从根本上化解地方政府多年来累积债务的治本之策。


14、扭转疫情以来的相对悲观预期已成为宏观调控的重点,10月8日发改委新闻发布会专门强调要规范涉企执法,提升营商环境,大幅支持民营经济和外资,研究出台保护中小企业和投资者的政策措施,严禁乱罚款、乱检查、乱查封,对罚没收入增长异常的地方开展提醒和复查,这些都是对中小企业和个体工商户的一项利好,有利于市场主体重新树立对未来的信心,回归到市场经济和开放的正常轨道上。对于我行来说,由于中小微市场主体在各类业务的占比较大,这些措施有利于从整体上改善客户的经营与周转状况,提升盈利水平和还款能力。


15、未来一段时间在消费领域,一方面将大规模推动设备更新,消费品和汽车以旧换新等活动,促进汽车、家电、家装等行业消费需求的释放,另一方面将积极打造消费新场景,培育消费新增长点,利用暑假、中秋、国庆等时间窗口,推动餐饮、文旅、体育、健康、养老、托育等方面消费的增长。各大银行可持续关注国债、补贴方面的最新政策,配合中央与地方政府的政策导向,为相关行业、场景、消费者提供融资、结算等服务。


16、就货币政策来看,央行在关注市场情绪,引导市场交易,稳定市场预期的持续性政策过程中,对于降息降准,尤其是进一步下调房贷利率这个政策工具的更多运用,愈发偏谨慎。近期,相关部门对央行的政策选择施加了一些影响和压力,比如9月7日住建部通过其官方媒体《中国房地产报》,发声说“非常时期当用非常之策,楼市利率政策还可作为”,但央行坚持认为单纯的降利率不一定会促进消费,反倒可能引发新一轮提前还贷潮,并可能导致基金等产品的集中赎回,进而导致基金公司等机构被动卖出,市场流动性状况更加恶化。普通居民医疗、养老、房贷的压力偏高和屡屡负反馈,不少居民近几年生活压力较大,其根源在于整个经济的不景气,以及整个市场流动性的缺乏,而简单地逼迫银行体系“让利”,可能会造成宏观政策与微观调控效果的脱节。

央行还注意到,为应对存贷款利差收窄的压力,不少银行开始采取大量购入国债等策略,反而减少对实体经济的融资支持,此外,不良率升高和断供增加,也削弱了银行放贷的积极性,形成恶性循环。由此可见,不排除今年第四季度的进一步降息降准,但不可能是之前的“大水漫灌”,央行会寻求“推动社会综合融资成本稳中有降”(9月5日央行货币政策司长在国新办新闻发布会上表示),寻求在降低居民、企业融资成本和缓冲银行利润紧缩之间的更好平衡点,更大概率是多部门一起出台政策,而此类政策出台前的多部门协调是一个相对漫长的过程。10月8日的发改委新闻发布会再次确认了这方面的最新政策导向,提出“加大宏观政策逆周期调节力度。加强财政税收、货币金融、投资消费、收入分配等宏观政策的统筹协调和系统集成,强化政策工具协同创新,把握好政策实施的时度效,放大政策组合效应”。

此外,近期监管部门还加大了对各大商业银行窗口指导的力度,严查银行信贷资金进入股市,严控加杠杆,这是对之前几年监管红线的重申和强调,虽然导致10月8日股市的一些波动,但监管部门目的是为近期过热的市场降温,避免“水牛”变“疯牛”。在车贷业务方面,去年监管部门针对保险行业开展的“报行合一”专项整治活动,旨在降低不合理的隐性的成本,规范市场竞争,作为此项政策的后续配套措施,并结合今年以来监管部门对整治银行业务乱象的趋势,预计在未来一段时间,将会集中开展整治车贷高返点的活动,要求不得强迫或诱导办理车贷,不得随便拒绝客户全款支付,不得竞相向4S店或汽车销售公司及其工作人员提供高返点来实施恶行竞争。预计监管部门会对车贷返点开展检查或非现场监控,引导商业银行降低车贷利率,减少最终转嫁给客户的隐性成本,规范市场竞争秩序,重点排查商业银行及其工作人员和汽车销售行业机构及人员的交往与资金往来。预计此政策出台后,短期能会冲击到现有车贷业务,有个别客户会撤回贷款申请或要求终止流程,可能会导致车贷业务的阶段性下跌,但长期将有利于车贷业务的健康和可持续发展,减少返点等不正常的开支,提高贷款利息收入及其占比。


附:相关产业的风险防控措施建议

1、对光伏、风电、新能源等行业适度谨慎地开展准入和授信。

一是“看未来”,评估客户及其行业的发展前景和盈利能力,尽可能准入处于上升期或稳定期的客户,避免准入已进入或即将进入衰落期的客户,科学设定风险限额与支用条件。

二是把握好第一还款来源,将政府补贴等外部因素剔除后,考察客户自身的盈利水平和稳定性,以及抵御各类风险的能力。

三是如有必要,考虑开展压力测试,评估在市场波动,产业政策在未来有较大概率发生的变化,行业内与行业间竞争加剧等情况下客户所面临的困难,分析其应对能力及其对归还银行贷款本息的影响。

四是积极争取上级行的政策支持,把更广泛的新能源相关产业纳入到重点营销和授信的范围,不局限于光伏、风电、新能源汽车、充电换电、储能等行业,还可以适当增加诸如基础设施建设、PPP项目、商圈发展、衍生产业和消费场景等方面。

五是督促客户经理对涉及新能源的客户开展更全面、更深入的调查和评估,确保总体风险可控,要注意新能源类业务占比较低,时间、精力、资源投入较少的客户,切实防范骗取补贴,违规利用优惠政策、授信条件、额度的行为,又要注意新能源类业务占比较高,但自身技术与管理水平不高,转型面临较多困难的客户,努力规避转型失败的风险,尤其要避免成为风险的最终承接者。


2、持续关注近两年风险暴露相对明显,风险问题相对突出的部分行业,及时发起预警并落实风险缓释措施,严格控制行业集中度,切实避免信用风险在个别区域的集中性爆发。

一是关注是否涉及民间融资,是否对上下游客户开展了非正常的集资,预收、预付款的规模与周期是否合理。

二是关注是否涉及工程领域,尤其是要了解其垫资规模和回款的及时性。

三是评估是否与近几年整体经济不景气,房地产行业下行,部分地方政府财力下降(结款周期拉长)等因素有关,摸清出现行业性、区域性相对集中风险暴露的原因。这些行业主要包括但不限于:建筑业、竹木加工、粮食加工和销售、种养殖业、纺织业等。


3、持续关注国务院相关部委《推动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行动方案》《关于打造消费新场景培育消费新增长点的措施》等文件及其后续配套政策和地方政府落实措施,寻找制造业融资等服务的介入点,但仍需注意制造业的产能过剩和市场饱和(外需和内需)等问题,着眼于“看未来”,综合评估相关客户的盈利能力、技术水平和未来前景。

  • 谢谢你浏览本页内容,你的关注与支持是本站不断发展的最大动力!
  • 如果你有什么意见或建议,请点击这里告诉我们
  • 本站有部分内容来源于网络,如果发现侵犯了您的权益,请点击这里联系我们,或是发送邮件到stuit#126.com(发送时请将#改为@),我们将及时予以删除或修改。
  • 如果你觉得本页内容对你确实有所帮助,请点击页面右边浮窗中的分享按钮,将本页推荐给更多的朋友。本站将努力为你奉献更多有用的内容。
  • 转载请注明:本文转载自银行风险管理网(http://stuit.cn/Risk/)谢谢合作!
  • 本站刊载的法律法规、监管规定等均来源于相关政府机构的网站,但不能保证100%的准确性和更新的及时性,建议在引用前访问相应政府机构的官方网站,与其原始出处进行核对。

发表评论:

必填项 敬请留下你的尊姓大名或网络昵称

选填项 绝对保密,主要是方便我们随后联系到你

选填项 欢迎站长留下链接以便互访

必填项 防范注册机的措施。如果看不清楚,可以直接点击验证码以刷新

记住我,下次回复时不用重新输入个人信息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

  Copyright 2009-2022 银行风险管理网(Risk.StuIt.Cn)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