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现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 形势|行业性风险信息 / 正文内容

对蚂蚁金服的近距离审视:一个金融从业者的再思考
时间:2020-12-10 23:16:59 | 作者 : 银行风管网 | 分类 : 形势|行业性风险信息 | 浏览: 次 | 已有 2 人对本文发表了看法

蚂蚁金服上市的前夜,也是金融从业者最酸的那刻,自诩为高势能行业,却被一大群码农所吊打。各家金融机构跪舔着蚂蚁金服的各种生意,ABS/ABN、联合贷、放款池和承接池,花式献媚的结果却是养肥了一家2万亿市值的公司。无可奈何之下,金融民工们也只好去打打新股,试图去分享下剩下的一点冷饭,也好有点与荣有焉的感觉,让自己在这初冬的日子兴奋起来。

谁曾想眼看他大楼起来了,杭州的总部大楼里洋溢着财富自由的气息,瞬间这大楼却塌了一半。马云在外滩“历史最贵”的演讲,一石激起千层浪,要不是川普十分努力,怕是这周金融从业者的朋友圈都要被马爸爸和蚂蚁金服的相关新闻给攻陷了。

关于蚂蚁金服的事件,我也和朋友们进行了角度各异的交流,就如同美国大选的纷纷扰扰,“你想看见什么,你就会看见什么”,蚂蚁事件对我们来说也一样。在今天的文字里,我试图站在一个金融从业者的角度,用一些浅显易懂的语言,中立地来还原蚂蚁背后的一些真实情况,至于蚂蚁金服后续将会怎样,交给各位看客自行评论吧。

1、蚂蚁金服为什么能做的这么大

无论是100倍还是50倍杠杆,站在金融乃至于商业的角度看都是一件奇迹,这一方面是蚂蚁金服自己的胆大,另一方面受益于金融机构,那些采用联合贷、放款池、承接池同蚂蚁合作的金融机构,他们为什么都没有一点担心?

结论很简单,金融机构并不是晕了头,蚂蚁金服的不良率指标显著好于其它互金机构,甚至是金融机构本身。在企业贷款不良高企而监管又要求金融机构向个人贷款增加投放的背景下,尽管蚂蚁开出了苛刻的商业条款,但对金融机构来说,依然是有利可图的。

但我想说的是,所谓的不良率低,只是一种对于过去的描述,而非对于未来的展望。蚂蚁能做大,一方面归功于整个阿里系统对他的导流支持,亿级的客户体量,使得他有了做大的根本。而另一方面,这么多的客户使得蚂蚁在割韭菜的时候,总能割到相对最好的韭菜,虽然蚂蚁的贷款利率高,但他在海量相对较差的客户里面选到了最好的那批,整体贷款质量还能得到很好的控制。“风控爸爸,你看,蚂蚁的贷款数据有多棒!”这些美丽的数据让大量无处放贷的金融机构感到兴奋,纷纷拿出了真金白银同蚂蚁合作。从联合贷到引流模式,从出增信到隐性增信最后再到完全不增信,尝到了甜头的金融机构也一点点放松了对蚂蚁的警惕。

但我想说的是,当蚂蚁在狂飙突进下,已经吃完那些发蔫韭菜的最头茬以后(截至2020年上半年,蚂蚁全口径放款余额规模2.15万亿),下一口韭菜是香还是臭,我们却谁也不知道。那些拿着过去vintage数据去和风控炫耀的业务主办,是时候思考一下蚂蚁的规模和阿里的流量边界了,当蚂蚁金服还是蚂蚁的时候,阿里的流量支持可以让他既灵活又安全,但当蚂蚁金服变成了大象的时候,阿里爸爸又该怎样兼顾呢?

2、蚂蚁金服是科技企业还是金融企业

有人说,马云在外滩的演讲不是脱稿的,这次“意外”的发言是蓄谋已久的,那么在蚂蚁金服即将上市的时刻,让马爸爸冲动的动机又是什么?我想应该是蚂蚁金服的估值问题,大家都知道在A股市场,金融股是估值最低的那一档,1倍的PB和10倍的PE是很多大银行无法奢望的,这显然不是马爸爸想要的,而在中美贸易战背景下脱颖而出的科技股,则是A股估值的天花板。科技or金融,这是蚂蚁金服在上市前,最多思考的问题,为自己贴上科技的标签,卖出一个漂亮的价格,还是被打上旧时代的烙印,享受“稳稳的幸福”?

“中国金融没有系统”、“《巴塞尔协议》是一个老年俱乐部”、“中国的银行还是当铺思想,害了很多企业家”、“创新一定要付出牺牲和代价,为未来担当,做没有风险的创新就是扼杀创新!”有人嘲笑马爸爸在外滩是失了智,我倒以为这可能是蚂蚁体系的最后一搏,在金融监管不断趋严的背景下,尝试利用媒体的力量为自己挣得一个科技的名分。

现在冷静下来,我非常关心的是,蚂蚁金服到底有没有科技的成分?马云用“当铺”这些观点攻击传统金融体系的目的是为了彰显蚂蚁的“更高水平”,你看我们不需要抵押,我们不需要提供银行流水,我们有海量数据形成的“客户画像”,我们依托于相关性所形成的风控能力远超“当铺”,欺诈、黑产和多头在我们的大数据面前无所遁形,我们超厉害的!

但客观讲,蚂蚁金服的资产质量可能和他的风控能力并不相关。我在前东家做消费金融业务时,时任总经理J总提出了两个关于消费金融特别好的客户选择标准,“有特色的获客能力”和“有特色的风控能力”,但以我的实践来看,除了极少数机构通过非常规手段外,大部分互金机构的风控同质化都非常严重,而真正决定风控结果好与坏的关键,都在于“获客能力”。举个简单的例子,商业银行的信用卡中心开拓一个普卡客户的成本是500块,也就是说一个客户成功办理信用卡时,这家机构已经损失了500块,现在你有两个选择,不让他进行信用卡分期(贷款),你的500块就血本无归,另一个选择是我给他做分期,他可能违约,但也有可能赚回来1000块。

大家看明白了么,很多二三线互金公司的不良率水平要远高于蚂蚁的花呗和借呗,原因不在于他们的风控模型差,而在于他们的流量(获客)能力差,依靠其它头部机构(BATJ)引来的残羹冷炙,成本还特别高,只能适当放宽风控尺度来博取潜在的利润,这是他们基于生存现状的一种必然选择。回过来说蚂蚁,当阿里体系拥有5亿的基础用户时,当需要找出1000万个相对优质的潜在借款人时,也许只需要群发一圈短信或者在淘宝首页挂出蚂蚁的悬浮窗广告,这些成本要么可忽略不计,要么体系内平衡了,即便内部考核计价了,单客价格也就在80-120元左右,相比于市场上500-800元的价格,也低了很多。

我们可以说阿里是一家科技企业,但如果蚂蚁标榜自己的获客与风控,就给自己贴金说是“科技企业”,我觉得并不妥当。蚂蚁要么是尝试摆脱阿里的体系赋能,外采流量来验证自己的风控能力,要么去输出自己的风控模型,帮其他金融机构和互金公司进行风控验证,否则背靠着阿里庞大的客户基数,蚂蚁的“科技”属性没有任何说服力。

3、传统金融机构代表着老旧与垄断?蚂蚁代表着创新与竞争

实际上,在蚂蚁金服被推到风口浪尖之时,不少有理想金融从业者在为他讲话,有人说“再不与时俱进,金融业真的可以歇了”、也有人讲“如果蚂蚁等公司消失了,银行是否能承担起给低信用借款人借贷的问题,社会阶层可能固化”云云。我想,这些观点大方向都没错,但细节上依然有很多值得推敲的地方。

(1)创新不能根本性消除风险

在外滩,马爸爸义正辞严的抨击巴塞尔体系,他可能忽略了一个重要的常识,创新无法根除风险,只能规避与消除非系统性风险,系统性风险始终会伴随着人类社会的经济发展而存在。让我们回想一下亚洲金融危机、次贷危机,每一次危机来临时,只有真金白银才是最后的庇护所。

我以为用蚂蚁金服为代表的互金企业在风控技术上的创新,去评判巴塞尔协议的硬资本体系,完全是风牛马不相及的事情。你可以说巴塞尔协议变得越来越严格,但这绝不是我们不需要强大资本来抵御风险的理由,当金融危机来临时,资本不足的蚂蚁金服一定会比传统金融机构以更快的速度卧倒。有意思的是蚂蚁现在的超高杠杆和利润来源于监管失位,占了便宜还来骂娘,这怎么说呢?有点搞笑。

(2)创新不来源于强大技术,来源于市场竞争

不少有理想的人被马爸爸的言辞所打动,在他们眼中蚂蚁代表着科技、代表着创新也代表着正义,但他们忽略的是创新诞生的土壤不是庞大的资本机器、也不是巨头的科技实验室,而来源于市场的竞争。当蚂蚁还是蚂蚁的时候,他的勤奋善为积极地改善了整个金融体系的效率,刺激了传统金融机构改善流程,他是革新的。但当蚂蚁变成大象时候,甚至大象还要继续扩张利润时,那他只能成为实体的吸血鬼。

从这个角度看,没有必要对马云和蚂蚁金服感恩戴德,我们应该感谢的是这个充满竞争的市场。我们也没有必要保护蚂蚁,我们应该保护的是一个可竞争的充分市场。事实上,现在阿里的大,已经在很多领域行垄断之实了,阿里有一句动人的口号叫“让天下没有难做的生意”,但当阿里大到一定程度,把上下游资源都控制起来的时候,生意是容易做了,但超额收益也都会被阿里全部拿走。

有人说,互联网的模式就是赢者通吃,但我认为这不代表某家做大后还要纵容他去垄断,上个世纪70年代的IBM红极一时,但反垄断调查却影响了公司的进一步发展,间接促使了微软和英特尔等一系列公司的崛起,为互联网经济的发展做好了基础铺垫。

(3)微观上,金融行业正在走向开放,内部竞争加剧,这个行业并不保守与老旧

我非常不喜欢把金融比作是垄断行业,相比于其它,这个行业的内部竞争是非常激烈的,总有人自嘲是“金融狗”和“投行狗”,但我想请问,有自嘲自己是“能源狗”和“烟草狗”的么?值得关注的是,资管新规以来的金融行业在以更快的速度走向开放,金融壁垒伴随着非标的消失在不断解体,在风险控制的前提下,大机构和小机构、甚至于在部分领域持牌和非持牌机构之间的差距在不断降低。

诚然,我们必须承认传统金融机构的风控理念,使得无法满足实体经济的很多长尾需求,但这恰恰是蚂蚁金服的生存空间呀。成熟的金融市场一定是多样化的,必然有工农中建这样的大象存在,但也一定会有蚂蚁的生存空间,大象与蚂蚁并行不悖,才是这个市场的最优解。监管要去控制了蚂蚁的高杠杆风险,但不代表要灭失蚂蚁,相反的,健康的蚂蚁是金融市场的重要组成分布,也是对实体经济最大的有益补充,但蚂蚁的补充意义并不能成为其不受金融规则节制的理由!

4、沦为蚂蚁附庸的金融机构,是否会有潜在的风险

首先还是讲一个老生常谈的问题,经过了2017-2019年的飞速发展,境内消费金融业务是否已经到了天花板?

有人说,相比于美国,我们的消费信贷占比依然不高,还有可以提升的空间。

也有人说境内居民的负债与可支配收入之比已经很高了,超过曾经的日本也不逊于前两年的美国。还有人讲,我们虽然负债高,但居民还有很多存款呀!

其实,当我们拿境内整体的数据来举例时,就已然忽视一个很严重的问题,即境内财富的二元分化,互金公司固然让借不到钱的穷人借到了钱,实现了提前消费,但却让这种结构性失衡愈演愈烈,高收入人群有更高的存款,而低收入人群却背负了太多的贷款。蚂蚁虽然处于互金行业的制高点,但在风险加剧和行业共振面前,谁又能打包票说独善其身呢?

最近一段时间,另一个让蚂蚁走上舆论风口浪尖的是一则花呗的灯箱广告,广告中宣传父亲用花呗借钱给女儿过生日。广告词是“一家三口的日子,再精打细算,女儿的生日也要过得像模像样。”有人开玩笑说“上一个父亲借钱给女儿过生日的文学作品,叫《白毛女》”。

对于这则广告,蚂蚁金服消费低端人群的亲情为自己的业务来正名,大家普遍从感情上对蚂蚁进行指摘,但我觉得这个灯箱广告可能传递了一个更危险的信号,阿里体系对于蚂蚁金服的支持可能已经到了一个边界,即伴随着蚂蚁金服的扩张,传统互联网的“营销漏斗理论”已经到了一个敏感值,在阿里体系内通过低成本(短信、app推送)方式进行客户获取已经无法维系,而不得不通过实体广告的方式进行二次营销,才能维持蚂蚁金服借贷帝国的高速增长。

如果我们用一张正态分布图来描述蚂蚁的状态大概如上图:

(1)在过去几年的快速发展中,蚂蚁走过了他的舒适地带,在较低风险的情况下获取了丰厚的利润。

(2)而伴随着蚂蚁的高速扩张,其新增客户的质量,获客成本都呈现出较大的变化,蚂蚁可能处于整体增速放缓和资产质量下降的前夜,也许这就是蚂蚁的现在。

(3)当蚂蚁规模大到一定程度,走过正态分布的拐点,新增资产质量较前期出现较大幅度下降,伴随着资产的动态平衡,蚂蚁渐渐走入其它互金机构的生存地带,蚂蚁金服的优势不再。

从行业发展周期看,这次暂缓上市甚至是不上市,也许对于蚂蚁金服的长期发展并不是坏事,因为在上市以后更高的利润增速要求,使得蚂蚁更快速的踏入那块他并不擅长的区域,资产质量必然会下降,最终使其沦为平庸。

对于金融机构来说,特别是那些面对蚂蚁金服议价能力较弱的机构来说,我觉得是该真正关注风险的时候了,我们对于互金企业的风险关注,不应该仅仅局限在不良率的数据上,更应该关注互金企业的生命周期。约束蚂蚁金服并非孤案,这是针对整个小贷、互金乃至于金融行业的再整顿,就如同我前面所说的,当整个行业慢慢萎缩,风险从底层不断暴露的时候,行业的共振将会加剧,谁也无法独善其身!而那些对于阿里体系仍有信念的机构也请注意,创新无法消弭风险,在风险面前唯一的障壁只有资本,与其相信蚂蚁的“科技”不如相信蚂蚁的劣后资金。

  • 谢谢你浏览本页内容,你的关注与支持是本站不断发展的最大动力!
  • 如果你有什么意见或建议,请点击这里告诉我们
  • 本站有部分内容来源于网络,如果发现侵犯了您的权益,请点击这里联系我们,或是发送邮件到stuit#126.com(发送时请将#改为@),我们将及时予以删除或修改。
  • 如果你觉得本页内容对你确实有所帮助,请点击页面右边浮窗中的分享按钮,将本页推荐给更多的朋友。本站将努力为你奉献更多有用的内容。
  • 转载请注明:本文转载自银行风险管理网(http://stuit.cn/Risk/)谢谢合作!
  • 本站刊载的法律法规、监管规定等均来源于相关政府机构的网站,但不能保证100%的准确性和更新的及时性,建议在引用前访问相应政府机构的官方网站,与其原始出处进行核对。
  • 子虚 发布于 2020/12/11 9:06:50  回复该留言1#
  • 其实在消费金融这一块,各大“传统”银行也已经介入了许多年。中农工建交邮六大国有银行,都有自己的消费金融子公司。像蚂蚁金融所“引以为豪”的消费场景嵌入,客户消费习惯收集与分析,客户画像等等,各大银行业都在做,并在不断升级业务和风控系统。各大银行目前最大的顾虑,便是风险监控手段的及时性、深入性和有效性,以至于在内部信贷资产质量控制和外部监管的双重压力下,不敢把步子跨的太大。这是各大“传统”银行相对于蚂蚁金融在发展速度方面的劣势,但是从另一个角度来看,或许又能成为在防御系统性风险方面的优势。蚂蚁金融的上市是其整个生命周期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却被监管当局给叫停了,监管当局的顾虑,主要就在于对可能潜藏的系统性风险的担忧,而蚂蚁金服目前无法证明其有足够的控制手段,也没有像各大银行那样的可以兜底的庞大资本金。列宁曾经说过:“退两步,是为了更好地进一步”,现在仍然适合运用这个原理。
  • 二十三 发布于 2020/12/11 12:22:17  回复该留言2#
  • 如果国家不干蚂蚁,搞不好就是美国次贷危机

发表评论:

必填项 敬请留下你的尊姓大名或网络昵称

选填项 绝对保密,主要是方便我们随后联系到你

选填项 欢迎站长留下链接以便互访

必填项 防范注册机的措施。如果看不清楚,可以直接点击验证码以刷新

记住我,下次回复时不用重新输入个人信息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

  Copyright 2009-2022 银行风险管理网(Risk.StuIt.Cn)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