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一季度的相关经济金融数据表明,不少行业持续走低的局面未有明显改观,经济增长速度仍低于之前同期,失业率继续在相对高位并呈现缓慢上升态势,普通居民仍更倾向于存钱而不是贷款和消费,生育意愿依然不高,未来继续存在通缩的风险,短期改善空间不大,不过PPI降幅边际收窄,长期有利于企业利润的改善。
一是截至3月底,国内已披露2024年年报的上市公司,亏损数量占比达到40.17%,比2022年和2023年的47.83%有所降低,但仍远高于2018-2021年的水平(16.67%-33.33%)。二是1-2月全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5.9%,上年同期为7.0%,2024年12月为6.2%,1-2月全国服务业生产指数同比增长4.0%,上年同期为5.5%。三是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今年2月全国城镇不含在校生的16-24岁劳动力失业率为16.9%(前值16.1%),25-29岁劳动力失业率为7.3%(前值6.9%),30-29岁劳动力失业率为4.3%(前值4.0%),今年两会的政府工作报告亦指出,2025年城镇调查失业率将会由上年度的5.1%升至5.5%。四是今年1-2月,中国居民累计新增贷款547亿元,同比下降86%,2015-2024年期间,2020、2022、2023、2024年此项指标远低于其它年份平均水平,而2025年以来创下新低。五是国家统计局近期公布的数据显示,今年1-2月CPI数据同比下降,而去年11-12月上涨,7-10月下降,分项来看,城市和农村均下降,食品、非食品、服务价格均下降,消费品价格持平,今年两会的政府报告将2025年CPI调控目标降至2%左右,这是2004年以来首次降至3%以下,体现了高层对形势的研判。六是1-2月的PPI数据剔除春节假期、工业生产淡季等因素影响后,同比和环比降幅均收窄,拖累PPI增幅的主要是裁决也,而耐用消费品、一般日用品PPI增幅的回正,则体现了近期政策对这些领域生产和价格的提振效果。
最近房地产市场又有大动静了!不知道大家有没有关注到,现在多个一线城市的二手房成交价居然跌回了8年前!这可不是开玩笑,实实在在的房价“穿越”。
就拿广州来说,天河公园板块一直是大家眼中的热门地段,前几年房价那叫一个高。可如今呢,不少小区的二手房成交价大幅下滑。像某个小区,2024年4月同户型两房成交价还能达到420万元,到了2025年3月,就只剩下380万元左右,基本回到了2017年的水平。在越秀区,黄花岗某大院一套近80平方米的两房,三个月前放盘价450万元,结果3月份成交价仅300万出头,近乎减价三分之一,成交价回到2017年,而且据中介说,还有继续下降的趋势。
一、商业银行表外业务演进和发展
目前,表外业务带来的非利息收入已成为银行优化营收结构、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支撑。表外业务品种的日益丰富,在不断满足广大企业和个人多元化金融服务需求的同时,通过占用较少或不占用资本,有效降低了商业银行运营成本,可以保障资本的充足性和安全性。发展表外业务目前已成为商业银行实现轻资本运营,提高市场竞争力,降低风险水平的重要转型路径。
早期我国商业银行以传统信贷间接融资为主导,表外业务品种较为单一,主要为支付结算、承诺担保等简单业务。我国表外业务的定义第一次出现在人民银行2000年发布的《商业银行表外业务风险管理指引》(银发(2000)344号),首次在政策文件中明确了表外业务包括担保类、承诺类和金融衍生交易类三个类型。此后,银监会于2003年对工、农、中、建四家国有独资商业银行的表外项目和表外业务情况进行全面调查后,将表外业务纳入2004年的《商业银行不良资产监测和考核暂行办法》和《商业银行资本充足率管理办法》。2011年银监会正式发布《商业银行表外业务风险管理指引》(银监发(2011)31号),将表外业务划分为担保类、承诺类两种类型业务。
普惠金融一直以来都是银行非常重要的一个业务,也是银行不得不去做的一个业务。
尤其是最近几年为了支持实体经济,尤其是支持小微企业的发展,监管部门更是给各大银行普惠金融设置了各种指标,比如“两增”等。
对于这些普惠金融,你想做也得做,不想做也得做,因为这是一个“政治任务”。
结果很多银行都只能硬着头皮去做,最后一不小心个贷不良率就上升了。
从很多银行公布的2024年财报数据来看,很多银行的个人经营贷不良率都明显上升了不少。
比如工商银行2024年个人经营贷不良率为1.27%,较上年末的0.86%上升0.45个百分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