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现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 研讨|本站原创 / 正文内容

经济与金融形势预期(2024年第四季度末)附:相关产业的风险防控措施建议
时间:2025-1-10 12:32:26 | 作者 : 子虚 | 分类 : 研讨|本站原创 | 浏览: 次 | 已有 0 人对本文发表了看法

1、工业生产面临利润下降和产能过剩的困难,大型企业、公有制企业、传统产业这方面的问题更为突出,在经济和产业结构调整的新形势下呈现船大难掉头的特点,制造业持续走低的状况仍未改观,汽车等行业的产能过剩在持续,能源和矿物开采加工业受到经济不景气,整个市场上原料需求减少的影响较为明显。同时还需要关注的问题有:一是营业收入同比增长跟不上营业成本的增速,利润率呈下降趋势,二是营业成本和费用继续上升,三是资产负债率有所上升,四是应收账款和存货均增长,存货周转率下降,资金周转方面的压力增大,产销衔接不畅的问题有待于通过进一步深化供给侧改革来解决。

国家统计局近期公布数据显示:2024年1-11月全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润总额同比下降4.7%,其中国有控股企业下降8.4%,股份制企业下降5.7%,外商即港澳台投资企业下降0.8%,私营企业下降1.0%。分行业来看,采矿业同比下降13.2%,制造业同比下降4.6%,电气机械和器材制造业下降3.1%,石油和天然气开采业下降4.4%,汽车制造业下降7.3%,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下降9.3%,煤炭开采和洗选业下降22.4%,非金属矿物制品业下降48.2%,黑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下降83.7%。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同比增长10.9%的主要原因是多地水、电、燃气价格上涨。1-11月,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营业收入同比增长1.8%,发生营业成本增长2.3%,营业收入利润率下降0.37%。截至11月底,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资产同比增长4.7%,负债增长4.9%,所有者权益增长4.6%,资产负债率上升0.1%,应收账款同比增长8.5%,产成品存货增长3.3%。1-11月,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每百元营业收入中的成本同比增加0.37元,费用同比增加0.02元。截至11月末,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每百元资产实现的营业收入同比减少2.9元,产成品存扩周转天数同比增加0.1天,应收账款平均回收期同比增加4.2天。


2、改善国内需求不足的状况,促进消费,是促进整个经济恢复的主要途径,这也是当下官方与民间的共识。预计2025年仍将延续以旧换新、发消费券等政策,这是消费市场提振和银行消费贷款业务拓展的重要动力。但需要注意部分地方(尤其是经济发展水平不高,年轻人较少,人口外流较多的地方)2024年汽车、电动自行车、电器、装潢材料大量购买之后,还有多少消费潜力和动力的问题,评估区域消费经济进一步扩张的规模和进度,以及消费结构变化(消费升级/降级)的趋势。


3、消费降级的趋势仍在持续,带来连锁反应,并从中高端行业开始蔓延到中低端行业,需要密切关注这些客户在市场环境变化后的经营、盈利与资金周转情况,提醒和协助积极应对,提前做好风险预案。这方面的表现有:一是快消行业的奶茶店在几年的扩张周期过后,现在正转入越来越关店,整体趋于收缩的新周期,主要表现为生存周期从两三年降至几个月,同一品牌的开门店数量远低于关店数量,营收和利润大幅下降甚至变为净亏损,之前定价相对较高或是走相对高端路线的品牌也开始大量推出优惠券和低价套餐。二是餐饮业出现大面积的亏损和倒闭,不少火锅店也开始打价格战,越来越多消费者在自身和家庭收入减少的情况下,压缩了外出就餐的频率和花费。三是电影业票房收入远低于去年同期,比2021年更是在“腰斩”以下,看电影人数的减少也使得相关周边产业受到影响。


4、扩大内需,改变有效需求不足局面的重要瓶颈为城市新中产阶层。过去数年,这个群体受过良好的教育,收入稳步增长,对未来充满希望和信心,是敢于超前消费,敢于申办个人消费贷款,并且能按期稳定还款的主力。疫情后经济迟迟未能复苏,这个群体的家庭收入减少,工作变数增大,随着房价下跌,家庭财富(房产占80%以上)急剧缩水甚至沦为负资产,从而影响到个人消费贷款的业务拓展和风险防控。因此,修复家庭“资产负债表”,增加收入,缓解债务压力,增强信心,应当作为未来一段时间的治本之策,也是从根本上化解“产能过剩”问题,变消费降级为消费升级,促进经济反弹的重要途径。

最近值得关注的一个动态是,2020-2023年每年都提出“过紧日子”,但2024年底的全国财政会议已经不再有此类提法,同时,2024年底开始,全国各级各类公职人员普遍加薪,并且达到了十年来最大幅度。不少小城市、县城和乡镇,公职人员是当地比较稳定的消费主力,收入与当地经济和产业发展状况关联不是很紧密,主要依靠上级机关的转移支付,在当地经济不景气的阶段,这个群体能起到稳固消费基本盘和拉动消费恢复的重要作用。为公职人员加薪,不再过分强调“过紧日子”,毫无疑问是在释放提振消费,刺激生产的信号,试图起到以此为起点,层层递进,不断放大后续效应,直至改善近几年市场上的悲观或谨慎情绪的效果。


5、近几个月的采购经理指数PMI持续回落,其中11月为50.3,12月进一步降至50.1,接近50这个荣枯线。如果下一阶段低于50,就会重新回到“收缩区间”,对市场情绪形成负面影响,不利于扩大内需和提振消费。


6、经过几年的探索与实践,宏观调控政策的方向,逐渐从追求短期内彻底扭转经济下行趋势,转为开展逆周期调节,对冲阶段性、区域性、行业性风险的负面影响。未来将重点在以下领域深化改革:一是完善分配制度,优化资源配置,提高经济运行效率。二是降杠杆,降低房贷负担和支出占比,逐步挤出房地产市场的泡沫,争取软着陆和长期持续发展。三是继续推进结构性调整,化解产能过剩、恶性竞争的风险,在半导体、芯片、人工智能等领域发力,突破技术和贸易壁垒,顺应文化娱乐领域个性化、数字化的新潮流,争取跳出不利的产业周期。四是应对出生率下降,老龄化加剧,学历贬值,就业和社会竞争压力不断加大的新形势,完善劳动力市场和社会保障体系,以此作为释放消费潜力的基础。二十届三中全会以来,陆续出台了一系列政策,重点支持首发经济(新产品、新业态、新模式、新服务、新技术、开设首店等)、冰雪经济、银发经济、AI+等领域,这些都是增量利好,可以结合当地产业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情况,作为银行未来一段时间重点营销的方向。


7、不管银行贷款投放还是社会融资,均较上年同期有较大幅度下降,说明目前整个社会的投资热情仍不高,对经济发展的未来预期仍然偏谨慎。中国人民银行近期公布的数据显示,2024年1-11月人民币贷款增加17.1万亿元,同比下降20.72%,社会融资规模累计增加29.4万亿元,同比下降12.60%。


8、经过了前面几年的跨越式发展,随着市场趋于饱和,从2024年开始,新能源汽车企业大面积出现破产潮,而传统车企在新能源车企冲击下亦实施了战略调整甚至收缩。目前车企的困境主要包括利润下降,扩张减速,零部件尤其是电池的技术升级(能量密度、充电速度、续航力提升等关键技术)变缓,政府补贴减少,投资收益率下降,定位不清晰,客户反应不佳,过度依靠营销而不是技术,市场竞争加剧,现金流紧张,效率低,消耗资源过多,传统燃油汽车生产线转型为电动类汽车困难等。就国内来看,不少传统车企创立或收购了大批新能源品牌和研发生产力量,但随着市场开发殆尽与政策红利消失,新能源汽车品牌和项目正面临被淘汰的预期。

对于银行来说,前两年趁着新能源汽车规模和企业数量快速扩张,销量大增,政府补贴带来实质性的大幅价格折扣的形势,在汽车消费贷款和购车类信用卡分期业务方面拓展了大量业务,但随着此行业的变化,业务增量在未来将受到影响,而部分冲动型购车(占便宜抢购)客户在日常用车需求和意愿减退,工作或收入不稳定(或阶段性波动)等情况下,还可能出现未能按时还款的风险。需要特别注意的是,前一阶段相关业务增速较快,在银行内部的产品设计与客户政策方面,银行方面补贴高(经销商返点等),客户提前还款手续简便快捷,某些时段违约金较低等因素起到了重要作用,但这些模式都是不可持续的,且侵蚀了银行的正常利润,让实际的利差收入进一步被压缩,从成本收益角度来说,都有必要做改进。


9、气温偏高和水旱灾害对经济与银行信贷的影响需持续关注。今年夏季明显比往年炎热,且高温持续时间比往年长,入冬以来,又呈现了气温较往年平均水平偏高,降水(雨/雪)较少的情况。2024年12月1日入冬至2025年1月7日,国内平均气温为-2.9℃,比常年同期高0.4℃,其中安徽所在的华东地区更高一些,偏高值在1℃以上。同期全国平均降水量为5.9毫米,偏少61%,为历史同期第三少。就全球范围来看,全球地表年平均气温已超过工业化前平均气温1.5 ℃,即《巴黎协定》的1.5℃目标已被打破,按照目前趋势,持续处于此高位(全面失守)会发生在2030年前后。气候变暖带来了极端天气、洪水、干旱、野火、冰冻等自然灾害,其影响要大于厄尔尼诺等。气候变暖还可能带来不同地区间大气不规则、突发性流动的概率,提高旱涝发生的几率,对生产和生活造成严重影响。鉴于最近几年雨雪冰冻天气和水旱灾害的情况,银行业需要对相关客户应对非预期风险的能力和后果做更深入评估,研判是否会出现减产,政策性或阶段性停产、限产,成本增加利润减少,市场价格波动,上游供应链不稳定,突发性水电气供应中断或限制,下游销售渠道受阻等情况,并结合最新的经济与产业发展态势,当地政府管理和调控导向做综合分析,其中小微型企业和个体工商户等主体还需关注家庭日常支出的变化、压力和影响,重点关注中小规模客户的未来预期,防范区域性、偶发性风险的相对集中暴露。尤其是对于农业类客户,如果2025年春天仍然降水量偏少,与这个冬天的气候异常相叠加,旱灾、病虫害等风险将大大增加,使得本来抗风险能力就相对偏弱的此行业客户面临更多困难。


10、从更加务实的角度出发,中美有望在CCTPP等国际合作机制的基础上,达成经济领域的更多合作和政治社会领域的更多谅解,并在国内压制不理性的仇视言论和行为。2024年底,《人民日报》启动了为期半年的征集“中美友好故事”等活动,便是在经济、文化、民间交往层面做铺垫。特朗普的第二个任期,也不会像第一个任期那样对中国火力全开,而是会按照实用主义原则,在乌克兰、中东、朝鲜等热点地区,以及贸易、消化通胀等方面寻求与中国的合作,而不是在快速逆全球化过程中面对本国制造业空心化的压力。中国则可以立足长期以来形成的出口导向型经济增长模式,在恢复和扩大出口,更稳定获取芯片技术和原料,减少光伏和新能源产品出口的贸易壁垒,解决国内部分产业产能过剩和实质性通缩等方面寻求美国的支持,来慢慢推动外汇储备和国际结算方式的多元化,而不是盲目挑战美元多年来形成的较为稳固的霸主地位。最近几年,中美都逐渐意识到,无意义的对抗非但取得不了预想的效果,还会在客观上造成经济和贸易的不必要损失,正所谓合则共赢,分则两害。拜登的执政风格偏建制派,难以突破中美在总体上激烈竞争的大框架,特朗普则有可能在若干细节和具体事件上更为灵活。


11、就房地产行业的宏观调控政策预期来看,一方面是随着整体的降息降准政策,会继续下调房贷利率,另一方面是加大城中村改造、货币化安置、土地收储等政策的力度。前者是房贷业务发展的利好,但需要结合公积金贷款的门槛调整和利率变化,在已经趋于饱和的房地产和房贷市场中进一步挖掘潜力。后者与地方财政压力紧密相关,预计在大中型城市能够拉动一轮增长,但对于人口较少(尤其是年轻人较少,或是人口外流较多)和产业不发达、特色不突出的中小型城市和乡镇,能带动多大的市场仍有待观察,需考察当地土地出让和新盘上市的进度与市场活跃度,尤其是民营房地产企业拿地和开发的热情。


12、最近几年房地产业的不景气,也拖累了建材等上下游行业。2024年3月至年底,国内门窗最大的产地——广东佛山倒闭了一千多家生产厂家,并使得其上游的铝型材加工厂(无法及时结货款),以及分布在全国各地的大量下游经销商蒙受损失(不退定金、保证金等款项)。近几个月,部分地方装潢材料被纳入到消费补贴、以旧换新等政策性补助的范围,但额度有限,是否完全符合条件并能申请成功也有不确定性,这些都影响了装潢行业(经营性贷款)和装潢类消费(消费贷款)发展的潜力与可持续性。此外,个别装潢公司在行业下行的形势下,搞恶性竞争,或是报价、流程不透明,也是此类业务发展的重要负面因素,进而可能有风险传导至银行信贷领域。


13、2024年12月9日的中央政治局会议指出,2025年将实施更加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其中“适度宽松”货币政策这个提法上次还是2010年。这意味着2025年仍将继续降息降准,银行利差收入的空间将进一步收窄。但出于降息降准政策的成效已经呈边际递减,更低利率水平可能会削弱银行应对风险的能力,降低银行支持产业升级的意愿(选择更加稳妥和保守的投向)等情况,未来降息降准的时机和对象将会更加精准,有利于银行根据最新形势和监管导向调整业务发展的方向,缓冲降息降准对收入的影响。另有数据显示,截至2024年第三季度末,居民金融资产达到274万亿元人民币,其中54%为存款,是居民及家庭负债的4.6倍,继续降低利率可能会导致家庭(存款)利息收入损失大于(贷款)利息节省。此外,2024年1-9月居民储蓄率(家庭金融资产增加/家庭可支配收入)升至37%,高于往年平均的30%左右这个水平,意味着普通居民进一步增加负债(贷款)的意愿已比较低。而银行更加积极地支持产业升级,才是推动经济复苏,增加居民收入,扩大内需,变通缩形势为可持续发展和良性正循环的重要基础。


14、2024年12月2日,央行宣布将原属于M2范畴的个人活期存款、非银行支付机构客户备付金调整到M1,从统计数据上来看,这个调整有利于减缓M1增速的负增长,同时缩小M1与M2的剪刀差,从而提振市场信心,对股市形成利好,但也需要认识到,实质性通缩并未得到根本扭转,相对单纯的数据处理反而可能导致对潜在风险的忽视。


附:相关产业的风险防控措施建议

1、针对房地产业长期下行态势下建材及相关行业的风险,对照相关监管政策与要求,结合绿色信贷工作,全面评估建材行业和具体客户的发展前景,积极支持处于转型过程中,具备一定特色和优势,有创新意识和行动,未来有较好预期的客户,积极支持当地政府鼓励并给予支持,符合区域性差异化发展战略的客户,严格控制符合“两高一剩”特征,可能会被当地政府采取限制甚至退出措施的客户,全面“看未来”,避免单纯关注客户现在的数据和状况,避免被数字和客户自述所误导。


2、在新能源及相关行业的准入与风险防控方面实施更加细化和差异化的管理。

一是注意当地在光伏、风电、新能源等行业的优惠政策、专项补贴、招商引资方向,特色产业及园区发展等方面的政策,评估当地的财政压力和支持力度,考察客户自身的盈利能力、资金实力和长期稳定性,是否存在骗补等违规行为,以及对新政策的适应性。

二是持续关注欧美多国相继放弃之前承诺的2035年前后碳达标目标,并将汽车行业技术升级重点从新能源汽车领域转回传统燃油汽车领域,我国也将对新能源汽车产业的整个政策体系做重新评估和调整的后续影响,在业务拓展过程中,不追求新能源汽车的一家独大,在行业集中度、区域集中度等方面平衡分配,着力降低集中度风险,防范信用风险在个别区域、行业和客户群的阶段性相对集中暴露。

三是多头推进,把握新能源行业下一步技术革命的契机,紧跟当地政府最新政策导向,不局限于新能源汽车等相对狭窄的领域,在其它相关行业,包括基础设施建设(充电、换电、停车等)、PPP项目(现有电网改造、储能设施建设等)、商圈发展、衍生产业和消费场景等方面寻找新的突破口和业务增长点。

四是在新能源汽车行业,注意少数头部品牌之外的企业未来的经营、利润、现金流(融资)稳定性,考察部分中小型新能源车企是否存在过度依靠制造热点和话题来拉动销量,空谈所谓“情怀”,实际上并没有自主创新和优势技术的情况,同时要评估这些车企与经销商(4S店等)、代理商(汽车贸易公司等)在结算、利润分成方面的模式和周期,注意经销商、代理商垫款过多或回款不畅可能转嫁给购车者的风险,注意部分车企无法按时交车的风险,注意部分品牌售后体系消失可能引起购车者车贷或分期断供的风险。

  • 谢谢你浏览本页内容,你的关注与支持是本站不断发展的最大动力!
  • 如果你有什么意见或建议,请点击这里告诉我们
  • 本站有部分内容来源于网络,如果发现侵犯了您的权益,请点击这里联系我们,或是发送邮件到stuit#126.com(发送时请将#改为@),我们将及时予以删除或修改。
  • 如果你觉得本页内容对你确实有所帮助,请点击页面右边浮窗中的分享按钮,将本页推荐给更多的朋友。本站将努力为你奉献更多有用的内容。
  • 转载请注明:本文转载自银行风险管理网(http://stuit.cn/Risk/)谢谢合作!
  • 本站刊载的法律法规、监管规定等均来源于相关政府机构的网站,但不能保证100%的准确性和更新的及时性,建议在引用前访问相应政府机构的官方网站,与其原始出处进行核对。

发表评论:

必填项 敬请留下你的尊姓大名或网络昵称

选填项 绝对保密,主要是方便我们随后联系到你

选填项 欢迎站长留下链接以便互访

必填项 防范注册机的措施。如果看不清楚,可以直接点击验证码以刷新

记住我,下次回复时不用重新输入个人信息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

  Copyright 2009-2022 银行风险管理网(Risk.StuIt.Cn)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