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现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 形势
民生和宁波银行涉农行39亿元票据案

民生和宁波银行涉农行39亿元票据案

    记者从多个信源获悉,中国农业银行北京分行39亿元票据案(下称农行票据案,该事件的详细情况请点击这里)还牵涉民生银行和宁波银行。其中,民生银行是实际的委托行或直贴行,再由重庆的票据中介撮合宁波银行作为民生银行和农业银行的“过桥行”完成买入返售。所以宁波银行则是农行北京分行的交易对手,双方开展买入返售业务

    对此,宁波银行回复称,因为公安机关在调查,最后以农行公告和公安机关的口径为准。民生银行相关部门暂未回复记者的问询。

时间:2016/2/3 | 分类:形势|产品和业务风险信息 | 浏览:次 | 评论:0人 | TAG:      
银行票据案件传导影响股市路径分析:监管要求调控票据规模

银行票据案件传导影响股市路径分析:监管要求调控票据规模

    就像去年7月的伞形信托一样,原本无比专业的票据,就因为可能与股市大幅调整有关,随着票据案件连续爆出,票据业务收紧,也迅速实现普及 。

    但问题是,到底有多少票据进行了股市,估计监管部门一时半会也弄不清楚。那么票据到底是怎么影响股市的呢?为什么最近要集中平仓呢?

    记者获得的信息是,在农行票据风险事件爆发后,各家银行都开始盘查票据风险,可能风险还真不少,更重要的是大家都开始收紧规模:首先在开票环节,控制一些行业的汇票开立;其次在票据交易环节,作为资金主要提供方的大银行,可能不会去交易农信社等银行票据;最狠的则是直接要求控制规模。

时间:2016/1/28 | 分类:形势|产品和业务风险信息 | 浏览:次 | 评论:0人 | TAG:  
中信银行证实近10亿元票据无法兑付,正配合警方追查资金

中信银行证实近10亿元票据无法兑付,正配合警方追查资金

    彭博报道中信银行兰州分行出现近10亿元票据案件, 引发市场对银行票据业务的担忧。

    中信银行1月28日16时左右回应称:我行兰州分行发生票据无法兑付风险事件,经核查,涉及风险资金金额为9.69亿元。目前,公安机关已立案侦查,并已冻结相应资金和相关资产。我行还在积极配合公安机关开展资金追查工作,最大限度保证资金安全。

    此前的1月22日,农行公告称,该行39.15亿元票据出现重大风险,公安机关已介入调查。公告称,近日,农行北京分行票据买入返售业务发生重大风险事件,经核查,涉及风险金额为39.15亿元。目前,公安机关已立案侦查,农行正积极配合侦办工作,加强与相关机构沟通协调,最大限度保证资金安全。(请点击这里查看这条新闻的详细内容)

时间:2016/1/28 | 分类:形势|产品和业务风险信息 | 浏览:次 | 评论:0人 | TAG:    
2015年第四季度GDP增速超预期下滑,基建、制造业、房地产三大投资增速均放缓

2015年第四季度GDP增速超预期下滑,基建、制造业、房地产三大投资增速均放缓

    2015年第四季度,中国经济增速进一步下滑,三大投资主力增速全面下降,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和工业增加值增速也出现回落。

    2016年1月19日,国家统计局公布的初步核算数据显示,2015年全年国内生产总值为676708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6.9%。分季度看,一季度同比增长7.0%,二季度增长7.0%,三季度增长6.9%,四季度增长6.8%。

    此前, 13家金融机构经济学家参与了最新一期的调查,并预测2015年四季度GDP同比增速将基本持平于三季度,预测均值为6.9%。

时间:2016/1/22 | 分类:形势|宏观形势 | 浏览:次 | 评论:1人 | TAG:  
农业银行爆发票据窝案,38亿无法兑付

农业银行爆发票据窝案,38亿无法兑付

    票据市场近日掀起轩然大波。

    记者从多个渠道获悉,中国农业银行北京分行(下称农行北分)2名员工已被立案调查,原因是涉嫌非法套取38亿元票据,同时利用非法套取的票据进行回购资金,且未建立台账,回购款其中相当部分资金违规流入股市,而由于股价下跌,出现巨额资金缺口无法兑付。由于涉及金额巨大,公安部和银监会已将该案件上报国务院。

    据了解,这2名员工都比较年轻,一名为入行五年的投行票据业务部赵姓员工,年仅32岁,背景深厚;另一位是新员工,入行时间不久。据农行内部人士透露,农行北分人员背景复杂,员工中不乏高层领导亲属。

时间:2016/1/22 | 分类:形势|行业性风险信息 | 浏览:次 | 评论:2人 | TAG:      
“新东北现象”的成因和风险预警

“新东北现象”的成因和风险预警

    自新一轮国际金融危机以来,国际经济进入深度调整,中国宏观经济环境发生深刻变化,国内外经济发展不断遭遇新的挑战。面对国内外复杂多变的经济形势,东北地区经济增长速度明显放缓,经济发展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困难和挑战。

    一、“新东北现象”的特征

    当前,中国经济发展进入以速度变化、结构优化、动力转化为特点的新常态,由于经济结构和体制矛盾的特殊性,东北经济所受到的影响较大,出现一系列问题和困难,被称为“新东北现象”。

时间:2016/1/21 | 分类:形势|区域性风险信息 | 浏览:次 | 评论:1人 | TAG:  
世行下调全球增长预期,将中国增速下调至6.7%

世行下调全球增长预期,将中国增速下调至6.7%

    由于中国及其他一些发展中国家经济放缓,世界银行将2016年全球经济增长预期由去年6月预测的3.3%下调至2.9%,并将2016年中国经济增长预期由去年6月预测的7%下调至6.7%

    据世界银行周三发布的“2016年1月全球经济展望”报告,尽管新兴经济体表现疲弱,2016年全球经济增长速度仍将由2015年的增长2.4%回升到2.9%。这一预期低于世行去年6月预测的3.3%。

    由于大宗商品价格下跌,贸易疲弱和金融市场的波动,世界银行下调了对2016年的经济增长预期。不过,世行在报告中指出,未来一年的经济增长前景依赖于发达国家的表现。“更为坚挺的增长前景将取决于高收入国家持续的增长势头,大宗商品价格稳定,以及中国向以消费和服务为基础的增长模式逐步过渡。”

时间:2016/1/8 | 分类:形势|宏观形势 | 浏览:次 | 评论:1人 | TAG:
2016年:中国供给侧vs海外黑天鹅

2016年:中国供给侧vs海外黑天鹅

    随着一年一度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已经结束,中国决策层对2016年的经济工作已经做出了部署,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推进结构性改革仍然是重中之重。所谓新常态,其三大特征是:速度变化、结构优化、动力转化,背后则对应着增长、改革、全球化这三重断裂带。在未能达到新的稳态之前,仍然需要通过结构性改革来冲出三重断裂带。因此,2016年中国宏观经济的关键词仍然是应对风险和推进改革。

    首先即是在稳增长方面,“三期叠加”(增长速度换挡期、结构调整阵痛期和前期刺激政策消化期)的结果就是,传统的增长动力——GDP锦标赛已经逐渐丧失,而新的增长点的有效形成还需要时间。在完成动力的切换之前,可能就是经济的不断下滑以及风险因素逐渐释放带来的不稳定。

时间:2016/1/7 | 分类:形势|宏观形势 | 浏览:次 | 评论:1人 | TAG:    
权威人士再论经济形势:回顾1998年,当断不断,必受其乱

权威人士再论经济形势:回顾1998年,当断不断,必受其乱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强调要着力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动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在“十三五”开局之年,如何认真学习、深刻领会、正确贯彻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如何围绕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这条主线,做好全年经济工作?新年伊始,权威人士接受本报独家专访,全面解读、深入阐释“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政策含义是什么?权威人士认为,从国情出发,不妨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这样一个公式来理解,即从提高供给质量出发,用改革的办法推进结构调整,矫正要素配置扭曲,扩大有效供给,提高供给结构对需求变化的适应性和灵活性,提高全要素生产率,更好满足广大人民群众的需要,促进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要消除认为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就是实行需求紧缩、就是搞新的“计划经济”这两种误解。

时间:2016/1/5 | 分类:形势|宏观形势 | 浏览:次 | 评论:0人 | TAG:
2015年铁路货运跌一成,创历史最大跌幅

2015年铁路货运跌一成,创历史最大跌幅

    2015年,全国铁路货运总发送量完成34亿吨,同比大降10.53%。全国铁路货运周转量2.42万亿吨公里,同比大降12%。铁路货运量创历史最大跌幅。记者今日(1月5日)从国家铁路局相关人士处获悉上述数据。

    这是自2012年中国铁路总公司(下称中铁总)成立以来,国家铁路货运量连续三年下降,且降幅不断扩大。2012年至2014年,国家铁路货运量同比分别下降1.8%、0.4%和4.7%,货运总周转量同比下降分别为,1.5%、1.4%和6.5%。

    与2015年铁路货运完成量可资对比的是2009年数据,当年全国铁路货运发送量为33.20亿吨,也就是说,当前铁路货运量已经跌至6年前水平

时间:2016/1/5 | 分类:形势|行业性风险信息 | 浏览:次 | 评论:1人 | TAG:  
破坏环境仍未整改,六安公布44家企业名单

破坏环境仍未整改,六安公布44家企业名单

    六安市环保大检查工作自2015年3月份启动以来,按照“全覆盖、零容忍、明责任、严执法、重实效”的总体要求,经动员部署、排查整治、整改总结三个阶段,历时6个月,到2015年11月初顺利结束, 共立案查处环境违法案件74件。截至12月28日,仍有44家企业没有对违法违规建设项目完成整改,清单如下:

时间:2016/1/4 | 分类:形势|区域性风险信息 | 浏览:次 | 评论:0人 | TAG:  
首家国有造船厂倒闭,2016年造船业将迎破产高峰

首家国有造船厂倒闭,2016年造船业将迎破产高峰

    临近岁末,浙江舟山五洲船舶修造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五洲船舶)最终没有撑下去。

    浙江省海运集团近日向舟山中级人民法院提请其子公司五洲船舶的破产清算,五洲船舶成为造船业寒潮中第一家倒闭的国有造船厂

    舟山市中院官网显示,经过初步审查,截止2015年9月30日,五洲船舶负债合计9.11亿元,主要涉及农民工工资、船舶配件供应商货款、税收机构税费等。资产总计5.34亿元,其中尚有4艘船舶未能建造完成、1艘船舶因交付问题正在仲裁,其主要资产为国有土地使用权、办公楼和船舶修造设备及设施。

时间:2016/1/3 | 分类:形势|行业性风险信息 | 浏览:次 | 评论:0人 | TAG:    
«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
  Copyright 2009-2022 银行风险管理网(Risk.StuIt.Cn)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