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现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 形势|区域性风险信息 / 正文内容

“新东北现象”的成因和风险预警
时间:2016-1-21 23:9:18 | 作者 : 银行风管网 | 分类 : 形势|区域性风险信息 | 浏览: 次 | 已有 1 人对本文发表了看法

自新一轮国际金融危机以来,国际经济进入深度调整,中国宏观经济环境发生深刻变化,国内外经济发展不断遭遇新的挑战。面对国内外复杂多变的经济形势,东北地区经济增长速度明显放缓,经济发展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困难和挑战。

一、“新东北现象”的特征

当前,中国经济发展进入以速度变化、结构优化、动力转化为特点的新常态,由于经济结构和体制矛盾的特殊性,东北经济所受到的影响较大,出现一系列问题和困难,被称为“新东北现象”。

GDP增速出现较大幅度的回落

在振兴战略支持下,2007—2010年,东北经济增速一直高于东部地区。然而从2013年开始,东北经济明显减速。2013年,辽、吉、黑三省在全国31个省份的GDP增速排行中全都居于后10位,其中黑龙江位居倒数第3位。2014年东北经济进一步下滑,辽宁、吉林和黑龙江GDP总量分别为28626.58、13803.81和15039.40亿元,分别在全国排第7、第22和第20位,较上年,吉林后移一位,黑龙江后移三位;辽宁、吉林、黑龙江GDP增速分别为5.8%、6.5%和5.6%,均低于全国平均速度,在全国居后5位之内,分别为倒数第3、第4、第2位。

工业经济明显减速

受宏观经济环境趋紧、市场需求不足的影响,东北工业处低位运行。2014年辽宁、吉林和黑龙江工业增加值分别只有4.8%、6.6%和2.9%的涨幅,远远低于全国8.3%的平均涨幅,分别居全国第28、第24和第31位。黑龙江省工业增速居全国末位,其主导产业以及重点企业增速几乎为零,基本处于停滞状态。东北地区产能过剩明显,产能过剩行业主要集中在钢铁、有色、化工、建材、造纸等传统行业。以辽宁为例,全省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主要产品的产能利用率约为72.5%,低于全国平均水平(80%),也低于国际公认的合理区间(82%—83%)。

财政收入增速下滑

重点工业企业生产萎缩,产品价格持续下滑,房地产市场交易低迷,东北地区财政收入偏低。从2014年地方公共财政收入总额来看,辽宁省虽然以3190.70亿元财政收入在全国排名第7位,但出现负增长,以-4.6%的增速居全国末位。吉林和黑龙江省财政收入分别为1301.0亿元和1203.40亿元,分别居全国第26和24位,增速分别仅为4.01%和1.85%,较上年分别回落7.09个和7.95个百分点。

居民收入增长放缓

振兴东北战略实施以来,东北地区居民收入持续增长,生活水平发生较大改善。2014年东北经济呈现放缓态势,由于经济增长与收入增长的正相关关系,居民收入受到一定影响。从城镇居民收入看,2014年辽宁省城镇人均可支配收入为29082元,高于全国平均水平,但吉林和黑龙江分别为23218元和22609元,在全国居第25位和26位,三省增速均低于上年增速,也低于全国平均水平,与发达地区的收入差距依然显著。

固定资产投资严重萎缩

从投资上分析,受能源价格下行、部分重工业产能过剩的影响,东北三省在固定资产投资方面都不同程度萎缩。此外,与全国大多数省份类似,三省房地产投资呈下降趋势。2014年辽宁省全年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为24426.8亿元,同比下降了1.5%;房地产开发投资5301.3亿元,同比下降了17.8%。在建设项目中,新建项目投资15083.2亿元,同比增长了6.8%;改、扩建项目投资3359.7亿元,同比下降了3.5%。全年第二产业投资10350.8亿元,同比增长仅0.6%;第三产业投资13599.6亿元,同比下降了3.2%。2014年,吉林省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1486.52亿元,同比增长了15.1%;全年完成房地产开发投资1030.13亿元,同比下降了17.7%。2014年,黑龙江省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仅增长了1.5%;房地产投资呈现负增长,全年完成投资额1324.1亿元,同比下降了17.5%。四大主导产业除食品工业外,全都负增长,装备工业完成投资689.0亿元,同比下降了10.2%,石化工业完成投资247.3亿元,同比下降了12.2%;能源工业完成投资803.6亿元,同比下降了1.4%。

对外贸易进一步下降

目前全球经济处于金融危机后的深度调整期,仅维持低速增长,国际贸易增长动力不足,外贸需求持续低迷,出口受到抑制;同时,受周期性因素和结构性矛盾的制约,中国经济下行压力加大,进口需求不振。受此影响,东北地区对外贸易下降明显。2014年辽宁省进出口总额为1139.6亿美元,比上年下降了0.5%。其中,出口总额为587.6亿美元,同比下降了9.0%;进口总额552.0亿美元,同比增长了10.5%。吉林省全年累计实现外贸进出口总额263.78亿美元,同比增长了2.1%。其中,出口总额57.78亿美元,同比下降了14.3%;进口总额206.00亿美元,同比增长了7.9%。黑龙江省全年全省累计实现外贸进出口总额389.0亿美元,同比增长了0.1%。其中,出口总额173.4亿美元,同比增长了6.8%;进口总额215.6亿美元,同比下降了4.8%。

二、“新东北现象”产生的根源

过去几十年,东北地区的改革发展主要目标是解决温饱问题,追求的是速度优先的“追赶超越”路径,对结构性问题关注不够,经济结构调整总体看进展比较缓慢,结构转型尽管推进很多年,但目前仍以重化工业、大型国企为主。中国的经济增长速度从高速向中高速换挡并成为新常态,全国经济下行压力加大,东北地区的产业结构、需求结构、区域结构不合理的问题进一步暴露,是出现“新东北现象”产生的主要原因。

重工业比重过大

东北地区是中国重化工业地区的典型代表,长期以来产业结构偏重工业,重工业占经济总量的比重在70%—80%。东北地区是国家重要的装备制造业、能源原材料基地,受全国投资需求的影响,市场订单减少,企业效益下滑,煤炭、原油、钢铁等原材料产品价格下降,这些产业生产陷入困境。2014年辽宁省黑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增加值同比下降了0.4%,石油加工、炼焦及核燃料加工业增加值同比下降了0.6%;在规模以上工业主要产品产量中,有色金属67.0万吨,同比下降了11.7%;原油加工量6326.6万吨,同比下降了1.8%。吉林省石油化工产业实现工业增加值886.10亿元,同比增长了4.5%;能源产业实现工业增加值98.52亿元,同比增长了2.8%。黑龙江省原油产量4000.0万吨,与上年持平;原油加工量1579.6万吨,同比下降了4.0%;焦炭产量802.8万吨,同比下降了2.2%;生铁产量456.7万吨,同比下降了36.2%;钢材产量483.5万吨,同比下降了25.0%。黑龙江产业结构偏重工业极为典型,不仅工业占比过大,工业中能源产业更是占半壁江山。十多年来,黑龙江的工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始终保持在50%以上,其中能源工业增加值占规模以上工业的比重最高为72.9%,最低为53.8%;增速最高为13.1%,最低为6.3%。作为装备制造业和能源原材料基地,东北地区经济疲弱,直接来自全国钢铁、煤炭以及重工业的不景气和产能过剩的影响。中国经济发展快,对其需求大,东北经济就增长的快;现在由于全国经济下行压力加大,下游产业需求降低,使上游产业产能过剩的问题凸显,对以资源产业和装备制造业为重点的东北经济的影响就更大,使得依赖这些产业发展的东北经济出现明显下滑。

国有大中型企业为主体

东北地区的经济发展主要依靠国有大中型企业的支撑,小微企业发展滞缓,国有经济比重大,民营经济不发达。辽宁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800多户,资产超过2万亿元。2014年辽宁省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工业增加值比上年仅增长1.9%,大型企业增加值比上年增长6.5%,中型企业增加值下降0.9%。吉林省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实现工业增加值1361.56亿元,比上年增长5.2%。黑龙江省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占省内经济比重的70%,工业增加值比上年仅增长2.7%,大中型企业增加值比上年增长2.6%。国有企业效率较低,主营业务利润明显低于全社会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东北地区国有企业改革尚未完成,其发展路径依赖和政策依赖仍相当严重,在获得贷款、土地、商业机会、税费减免等方面通常具有优势,对成本、价格敏感不够,这在某种程度上存在负面作用,尚未形成市场核心竞争力和国际竞争力,因此当经济步入不景气时期,国有大中型企业体量较大的东北经济出现诸多不适。

投资依赖性过强

投资、消费、出口是拉动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投资的本质是扩大生产,从而创造社会财富。但东北地区经济存在结构性问题,最突出的表现是经济增长对投资的依赖性过强,投资一枝独秀,投资驱动型特征比较明显。近年来,东北三省固定资本形成占GDP比重均在50%以上,投资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稳定在60%以上,远高于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这表明当前东北地区经济结构仍属于典型的投资拉动型,经济增长过度依赖投资,内需培育不力,发育滞后,经济增长的内生力量不健全,既容易造成大量生产能力闲置,又容易受到外需波动冲击。一些本该淘汰、限制和转型的落后产能,投资规模不降反升。如钢铁、水泥、造船等扩张迅速,东北地区水泥过剩产能最高时达到45%。而且东北的投资主要依靠政府,缺乏活跃的资本市场。特别是在经济出现困难时,基本上是靠政府施加外力刺激经济。在经济新常态背景下,东北地区这种增长方式已经难以为继。投资的三大主要领域,即基础设施、房地产和制造业对经济的投资支撑作用也在减弱。在这种情况下,立足内需已是东北经济实现可持续增长的必然选择,重塑新的增长内生动力已迫在眉睫。

服务业发展相对落后

东北地区仍处于工业化中期阶段,工业在三次产业中扮演拉动经济增长的龙头角色,第三产业发展相对落后。一是规模水平不高。东北地区服务业规模虽有了很大的扩张,但与其他地区相比,规模仍显得较小,东北地区服务业比重太低。2014年,辽宁、吉林和黑龙江三省第三产业占当地GDP的比重分别为41.8%、36.2%和45.1%,均低于全国平均水平,明显低于中等收入国家平均水平(55%),更低于高收入国家水平(74%)。二是结构不够合理。传统服务业仍处于第三产业的主导地位,交通运输、邮电、通信业和批发零售、餐饮业等比重较高,三省均达到40%左右;现代服务业发展滞后,金融、通信、商务、网络信息产业等仍然发育不足。三是效益不高。受人工成本上升、办公费用增加、市场需求不足等因素影响,服务业企业的赢利水平下降。

企业自主创新不足

从科技水平看,东北地区自主创新能力不强,高新技术企业规模不大,在科技创新、产品创新、产业创新、商业模式创新等方面没有比较优势,产业技术水平处于中游水平,缺少核心技术。当这些产业市场供需关系发生变化的时候,在技术创新、产品更新方面的能力不足暴露得比较突出,迫切需要进行产业升级,增强技术创新优势。研发资金投入不多,研究经费支出占GDP比重比较低,辽宁在1%左右,吉林和黑龙江分别不足1%。据世界银行统计,高收入国家研发经费支出占GDP比重平均为2.32%,中国为2.0%。东北地区的原创性发明不多,发明专利授权数量不够多,关键核心技术对外依存度达到50%以上。目前,辽宁和吉林每10万人申请专利的数量分别为86.2件和43.4件,而全国为172.6件,均不到国家平均水平的一半。多数企业品牌建设落后,拥有自主品牌的工业企业比例较低,缺乏参与或主持制定标准的能力。显现出东北地区整体科技实力不强,科技基础相对薄弱。

资源环境约束日渐突出

东北地区作为全国重要的老工业基地,高耗能、高污染及资源和能源密集型产业在经济中占相当大的比重,对于资源和能源的需求大、消耗高,对环境造成了越来越大的压力。目前,辽宁省和黑龙江省六大高耗能产业规模工业产值均占各自省份规模工业总产值比重的40%,仍属偏高水平,节能减排工作压力较大。东北地区的资源和能源消耗量大,主要是东北地区由以资源和能源密集型为主的产业结构造成的,以消耗资源和能源、污染环境为代价的经济增长方式难以为继。

三、通过改革发展激发活力

东北地区现有的经济体制基本上是为实现规模和速度扩张服务的,没有体制机制的转型、政府行为方式的转变,传统的经济增长模式还会不断被复制,重复上演,必须建立健全推动经济转型升级的制度环境,进一步释放改革红利,对推动东北地区经济发展具有长期、持续的激励作用。

促进经济领域改革

推进产权改革,完善现代企业制度,提高企业效率、增强企业活力。健全国有资产管理体制,组建大型国有资本投资集团,按照市场机制优化国有资产配置。完善国有资本合理流动机制,推进国有企业重组,增强国有经济的影响力、控制力和抗风险能力。加快生产要素市场化改革,包括土地市场化、城乡劳动力市场并轨等。

推进社会领域的改革

加快收入分配制度改革,提高工资性收入和增加财产性收入并举。加强社会公平体系建设,用明规则代替潜规则,为社会增添活力和创造力。实施向社会分权改革,向社会组织放权,政府承担的公共服务可以通过政府采购的方式交给社会组织去办。

加快政府管理体制改革

以往的经验说明,政府偏离市场化改革的方向,成为经济结构的主要调节者是过度投资、经济结构无法明显优化的重要原因。东北地区正处在转型升级的关键阶段和“倒逼”节点,政府要为经济转型升级提供法治环境,明确政策导向,清除文件和规章制度管束,形成以平等、自由、权利、公平为基本理念的、系统完备的制度安排,促进生产要素在行业间、地区间的合理流动。

  • 谢谢你浏览本页内容,你的关注与支持是本站不断发展的最大动力!
  • 如果你有什么意见或建议,请点击这里告诉我们
  • 本站有部分内容来源于网络,如果发现侵犯了您的权益,请点击这里联系我们,或是发送邮件到stuit#126.com(发送时请将#改为@),我们将及时予以删除或修改。
  • 如果你觉得本页内容对你确实有所帮助,请点击页面右边浮窗中的分享按钮,将本页推荐给更多的朋友。本站将努力为你奉献更多有用的内容。
  • 转载请注明:本文转载自银行风险管理网(http://stuit.cn/Risk/)谢谢合作!
  • 本站刊载的法律法规、监管规定等均来源于相关政府机构的网站,但不能保证100%的准确性和更新的及时性,建议在引用前访问相应政府机构的官方网站,与其原始出处进行核对。
  • 子虚 发布于 2016/1/22 19:17:20  回复该留言1#
  • 实际上在国内的许多地方,都存在着类似的片面发展模式所造成的“不可持续”发展,或是发展后劲日益萎缩的问题。
    比如在前些年的六安,搞的是“以相对超前的城市化,带动相对落后的工业化”这个发展战略,也就是政府把主要精力用于帮着炒房地产。那几年看起来确实发生了较快的变化,但这两年相关问题也日益凸显出来,主要表现为制造业的增长乏力,以及批发零售业的发展越来越赶不上预期。个人以为,这主要源于先前那一套其实并不科学的发展战略,尽管短期效应明显,但长期危害是不可忽视的。

发表评论:

必填项 敬请留下你的尊姓大名或网络昵称

选填项 绝对保密,主要是方便我们随后联系到你

选填项 欢迎站长留下链接以便互访

必填项 防范注册机的措施。如果看不清楚,可以直接点击验证码以刷新

记住我,下次回复时不用重新输入个人信息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

  Copyright 2009-2022 银行风险管理网(Risk.StuIt.Cn)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