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信贷业务中,一般把非财务信息称作“软信息”。以企业借款人为例,非财务信息一般包括以下四方面的内容:一是企业主个人信息,二是企业经营信息,三是企业管理信息,四是行业信息。这些信息涵盖企业主基本情况、公司的背景和历史沿革、企业经营经验、公司治理结构、企业所处周期、管理方式、企业市场地位、经营业绩指标、管理者素质、上下游客户情况、企业面临的机会和风险、行业成本构成、员工构成等方面。从内容上可以看出,非财务信息覆盖的范围非常广范、提供的信息非常全面,它不仅仅是对财务信息的补充,更重要的是,非财务信息有很大一部分是对公司未来发展能力的预期,将有助于小额信贷机构更全面地了解企业的现状以及未来,对企业未来经营情况做出更合理地评估。
从理论上来说,任何授信业务的风险都来源于信息不对称,商业银行开展小微业务授信所面对的信息不对称程度更高。由于这个客观事实的存在,商业银行不得不在有限的材料中发掘潜在的信息或风险。
一、 银行流水收集的必要性
很多银行对经营单位的指导意见也是很明确的,要求提供企业的主要结算流水、个人的主要结算流水。通常这是授信材料清单的必备资料。但是经营单位往往认为客户的抵押率已经这么低了还要流水干什么?其它某某银行都不需要流水,为什么你们行还要流水?对提供借款人流水有一定的抗拒心理。
前言:信贷新手与小微企业老板的博弈困局
风控人员培养中最苦恼的问题:如何掌握各行各业的产业特征与经营规律。风控人员若经验单薄如何博弈得过那些掌握行业Know How的江湖老手。首先不要提企业是否公开经营数据,即便在数据公开情况下,你又如何判别里面的真真假假、虚虚实实呢?选择行业背景资深的应聘者入职,按照行业划分设置风控专业小组貌似解决办法,现实中又因低效率,高成本而走不通。选拔传统行业人员加盟金融行业的思路本身也会被看作是另类。因此,缩短风控人员岗前培训周期,提升岗前培训深度成为困扰小微信贷机构的第一个现实问题。风控高手常自诩为老中医,可是老中医的缓慢成长方式很难适应信贷规模扩张的组织需求。本文旨在深入传统小微企业商业本质,采用先解构,再重构的手法,帮助小微信贷风控人员深刻理解业务中常见的各行各业,进而能够把握传统产业中小微企业的产业特征与经营规律,以期达到与小微企业家坐而论道,不输半目理想效果。
一、小微企业大数据信贷产品创新发展的背景
(一)政策背景
1、“双创”背景
李克强总理在2014年9月夏季达沃斯论坛上发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号召,2015年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又提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发展理念,同年我国颁布《国务院关于大力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若干政策措施的意见》(简称意见),《意见》鼓励银行提高针对创业创新企业的金融服务专业化水平,不断创新组织架构、管理方式和金融产品,鼓励银行业金融机构向创业企业提供一站式系统化的金融服务
小微企业在税收上的概念和其它部门略有不同,主要包括三个标准:
一是资产总额,工业企业不超过3000万元,其它企业不超过1000万元。
二是从业人数,工业企业不超过100人,其它企业不超过80人。
三是税收指标,年度应纳税所得额不超过50万元。
— — — — — — — — — —
附:界定小微企业,最基本的标准为:《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小企业促进法》和《国务院关于进一步促进中小企业发展的若干意见》(国发〔2009〕36号)。
就目前的小微企业信贷而言,多数为短期流动资金贷款。通过分析借款人收益周期,可以了解企业的融资性质、数额、还款来源、还款时间、还款风险,也是设定贷款方案的基础工作。
不同行业、不同类型的企业会有不同的交易结构、盈利模式和收益周期,信贷机构的贷款结构应该符合企业的收益周期规律。调查人员在调查过程中,必须对不同企业的交易结构、盈利模式、收益周期等进行调查和了解,才能保证贷款资金为客户发挥最大的使用效益,同时保证贷款资金的安全。笔者接下来对小微企业中常见的生产、批发、零售、服务这四类企业的收益周期进行简要分析。
一、前言
股市中有句名言,叫做“会买的是徒弟,会卖的才是师父”。其含义是指:什么时候卖股离场的问题,才是股市投资的最重要问题。通常认为,股市有三种类型投资:短线的技术投资、中线的趋势投资以及长线的价值投资。相比较而言,短线技术派投资者更注重离场的问题,通常奉行的是快进快出的炒股策略,一旦技术图形走坏,即使亏损,也要进行止损离场;趋势投资者则往往在趋势形成初期介入,在趋势背离时离场;长线投资者则对投资企业长期价值看好,在企业成长到预期的市值范围时选择离场。因此,股市投资者关于进场和离场都有较为明确的时机性与策略性安排的。
前言
最近几年是小微企业信用风险集中爆发的一段时期,小贷企业家们在被繁琐的催讨和诉讼折磨得心力憔悴后,总结出若干个不靠谱。银行介绍的客户不靠谱,朋友介绍的客户不靠谱,商会圈介绍的客户不靠谱,总裁班介绍的客户也不靠谱。到底是客户不靠谱,还是我们评审客户的方法不靠谱呢?问题到底出在哪里?
答案就是风险控制不靠谱!于是,风险控制工作成为所有小额贷款公司生存并发展的核心命题。笔者经过多年实践与总结,尝试提出小微企业信用风险演进模型,期望通过在理论上定性描述风险演进路径,指导实践中对风险演进规律把握,从而提高风险控制工作的效率和效果。期望抛砖尚可引玉,则拙文不枉笔墨。
前言
对于开展小微企业金融业务的小贷机构来讲,小微企业家解读是一个必备的工作环节,但又是所有评审内容中提供决策参考力度较弱的环节。主要原因在于:企业家解读更多提供定性的结论,其评估也严格依赖于评估者个人对企业家的理解、定义与衡量尺度。
笔者认为:小贷机构信贷评审过程与银行信贷评审过程最差异化的方面就体现在对小微企业非财务信息的定性评估上。其中企业家的解读尤为重要,企业家解读为解读企业提供了一条生动的企业家成长主线,使得信贷评估者可以历史的、客观的解读企业家本人的成长过程,进而与企业财务信息和营运信息进行交叉验证与匹配性评估,从而弥补小微企业财务信息不规范、经营信息不健全的先天信用评估缺陷。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信贷白话(xdbh01)
— — — — — — — — — —
最后来谈一下,商业银行如何做小微业务的思考,只谈干货。
从前三篇的理论分析、同业实践中笔者认为商业银行要做好小微业务要遵循以下四条原则:
1、必须找到解决信息不对称问题的抓手。(借助外力,选准切入点、“信息中枢”)
2、小微业务首要防范的不是个案风险,而是系统性风险。(风险管理架构的设计,激励约束机制的制定,风险制衡。选准行业、设计方案,没有行业风险,个案风险才可以通过大数法则来解决。)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信贷白话(xdbh01)
— — — — — — — — — —
在分析小微业务的授信风险前,让我们来看看我国小微企业的现状。
从以上数据可以看出,目前我国的小微企业(在银行的信贷实践中,小微企业的统计口径中也包括个体经营户)总数大约在4000万左右,其中近一半集中在批发零售业,数量为1900万,第二大行业集中在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数量为900万,约占总数的22%,第三大行业集中在工业,数量为410万,约占总数的10%,第四大行业为住宿和餐饮业,数量为260万,约占7%。这四大行业里的小微企业数量已经约占小微企业总数的85%!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信贷白话(xdbh01)
— — — — — — — — — —
小微业务的真正发展,业内公认的里程碑事件是2009年银监会提出“大中型银行要力争2009年第一季度末、最迟不超过第二季度,建立专门针对小企业融资的专营机构”。自此,原附属于公司业务部下的小企业业务作为银行的一级部门开始独立,各总行、一级分行纷纷设立一级部门,一般叫做小企业金融部或中小企业部。我们来看看同业是怎么做小微业务的,有什么可以借鉴,他山之石可以攻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