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者说历史67-别去明朝当皇帝
作者:行者 发布时间:2019-01-04 21:33 分类:博客|历史 浏览:1288 评论:5
明朝中后期,民间广为流传着一本小说,不是《三国演义》,不是《水浒传》,也不是《西游记》,而是——《金瓶梅》!ZHENG府作为“道德”体系的坚定维护者,自然是要“严厉”禁止此类图书流传的。但是在实际操作中,基层ZHENG府又常常奉行一种“管不住就不管了”的原则。其实这个原则,在明朝近三百年的统治期间,尤其是明朝中后期,称得上是一种国家管理的“潜规则”了。
《金瓶梅》不同于我天朝的四大名著,不写神仙妖怪,不写国家大事,不写侠客传奇,也不写名门贵戚。《金瓶梅》写的都是市井小民的日常生活,而且从头到尾都是在一个家庭里转来转去的。这是不同于以往的一种全新的视角,突出反映了明朝市民阶层的口味,具有强烈的现实主义色彩。虽然这与我天朝传统的文学创作方向所不同,却适应了明朝中后期快速发展的市民阶层日益增长的文化需要。明朝政府自朱元璋、朱棣之后,便改成了“无为而治”的管理方法,尤其是万历皇帝执政的后半段。那时候,连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设计的户籍制度的核心——黄册,都没人用心去管理,只要有钱有能耐,别说全国各地随便跑了,就是漂洋过海到日本去,也不会有官府去过问的。
《三国演义》还是一种半文半白的写作风格,《西游记》和《水浒传》则已经过渡到明朝中后期在市民阶层中广受欢迎的说书人表达方式——大白话,而《金瓶梅》的字里行间,更多地加入了口语、方言和市井俚语,这就与市民阶层的读者在距离上走的更近了,反映了明朝市民阶层的强势崛起。明朝时期,市民社会的快速发展,不仅在物质和文化娱乐方面形成庞大需求,也具备了在ZHENG治方面表达诉求的倾向。市民自治渐渐地还与官僚士大夫集团相呼应,实际上,欧洲近代MIN主体制的发端,也最早来源于中世纪的城市自治,这是与明朝的情况有着高度相似的。
兰陵笑笑生的本意,也许是将《金瓶梅》作为一本反面教材,相当于警世恒言、醒世通言之类的,但不免会有神经过敏的官老爷,认为这是破坏社会稳定的因素。不过,按照明朝的体制——正是前面所说的那种“管不住就不管了”的状态,《金瓶梅》并没有遭遇到严厉的“焚书”措施,反倒是在当时广为流传,并完整地保留到了后世。
不过,明朝皇帝不怎么样,以及明朝政府的“控制力”不怎么强,并不能代表明朝的整个国家治理不怎么样。明朝中后期,实际上已演变为“虚君”体制,即受过专业训练,并通过科举体系考核的职业化官僚群体,来担负国家治理的具体责任,至于那个“国家的象征”——皇帝,更大程度上仅仅是充当了“国家的象征”,并没有足够力量和手段来改变国家体制与发展进程了。
明朝的这套体制也是有着长期历史渊源的。自汉朝以来,我天朝的ZHENG治体制就一直是一种皇帝垂拱,官僚集团总揽朝纲的模式。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曾试图改变这种“惯例”,废除了宰相,由皇帝直接统领六部。但这项实践很快就失败了,仅仅维持到其子朱棣执政时期。再往后,便是新设立的“秘书机构”——内阁逐渐掌握了大权,重新架空了皇帝。
明朝中后期,重大决策的第一步,叫做廷议,已经带有高度的MIN主化协商的味道。内阁强大的时候,票拟则是处理政务,敲定决策结果的最重要形式。而皇帝的批红,在一定程度上,沦落为对内阁决定履行一种认可程序罢了。之后还会有六科给事中的“复核”,如果这群人认为不合适,即便皇帝与内阁意见都完全一致,也会被直接封驳。因此,处于中间阶段的皇帝,意见如何,甚至是否发表意见,对于官僚集团来说,都不是什么很重要的事情。于是,有皇帝干脆将这种“形式主义”的工作,转交给了自己的“秘书”——司礼监的秉笔太监和掌印太监,让这两个奴才去慢慢地跟庞大的官僚集团博弈去吧。
明朝的君臣关系,更接近于近代以来的ZHENG治契约。不过,明朝的官僚士大夫们,更重视自己与“道统”之间的契约,以维护“道统”为最高目标,而从未简单地认为自己是皇帝的雇工。
虽然明朝有东厂、西厂,内行厂,锦衣卫,外加梃杖、诏狱等等,但都无法对官僚士大夫的风骨和权威造成实质性的影响,反倒是经常给皇帝脸上抹黑,“成就”了正德、嘉靖、万历等一个又一个“昏君”。同时,也成全了不少官僚士大夫们通过“批逆龙鳞”来“成名”的愿望。究明一朝,从来都没有出现过宦官集团或是某个“DANG”(即便是最强悍的‘东林DANG’)完全掌握最高权力的情况,总是处于一种各方势力相互博弈,相互牵制的动态平衡中。其实,近现代以来的政DANG-ZHENG治,就是这么个状态。
漫长的古代时期,ZHENG治权力的传承主要有两种方式:世袭(立长,立幼,或是在血亲范围内选贤),选拔(察举,科举考试)。就“家天下”原则来看,皇帝这个“职位”选择范围很小。不过,完全可以通过体制上的设计,将实际执政权力交给德才兼备的职业化官僚,并在这个群体中建立一套比较合理的选拔、监督与制约机制,以此来确保国家治理的科学性、有效性。就皇帝来说,由于实现了“虚君”化,其个人素质与能力高低,已经对国家的发展,也包括皇族的利益没有什么负面影响了。
明朝时,王阳明“心学”的兴起,丰富了儒家思想的内涵,促进了整个社会的思想解放,把一切假道学都给打倒。这在某种程度上,还撕开了君主专制的“神圣”外衣,让普天下不再过于顾及皇帝个人的“感受”。明朝和宋朝,是我国整个古代读书人地位最高,势力最强大的时期。其中在明朝,县以下层级,读书人(乡绅)完全掌握了地方自治的领导权和主导权,让“皇权不下县”。而在县及县以上层级,读书人基本掌握了舆论导向,也掌握着“道统”的解释权,这使得皇帝不得不服从于这个体系,否则,就只能承担“臭名远扬”的后果。
据说《金瓶梅》最早流传于明朝的万历年间或是嘉靖年间,万历皇帝二十年不上朝,嘉靖则是专注于道教。然而,又有着“万历三大征”的辉煌胜利,至于嘉靖年间,也不乏有杨廷和、夏言、徐阶、张居正(注1)、戚继光等众多名臣、名将(注2),由此可见,嘉靖作为深宫里忙着炼丹的“宅男”,对于整个国家的正常运转,没有什么明显的害处。
《红楼梦》更多展现了一种对世事无常的感叹,以及政治上失势的悲凉。而《金瓶梅》看起来充斥着极度的享乐主义,却又透出了市民阶层追求自由,反对旧体制和公权力过度干涉私人领域的思想,这正是近代化的最重要方向之一。
如果有着极其强烈的“建功立业”的思想,并且总是忍不住要发挥自己强大的控制力,那么,别去明朝做皇帝,搞不好,就会被官僚士大夫群体给整“抑郁”了,唯有以“懈怠”来表示反抗。然而,这对于整个国家来说,几乎没有什么影响,也就是说,不会有什么人关注皇帝个人的真实感受。但如果你认同自由、MIN主的理念,愿意在一套契约化的体制中做一点事情,并且能够接受与能力更强的下属的合作,那么,还是可以考虑穿越到明朝的。
客观的说,明朝大部分皇帝还是有些政绩的,尽管这些政绩不一定是由某个人独立完成的。不过,他们活的倒是挺舒服,因为把复杂的国政交给了才华横溢的高官们去处理,自己便能够宅在宫里,喝酒,玩耍,炼丹,以及做木匠活儿,充分发展各类兴趣爱好了,悠然自得,其实挺不错的^_^ 人这一生哪,不一定非要去追求某些虚无缥缈的东西,只要自己能够心安,自己觉得快乐,别弄出心理阴影,别揣着阴暗心理,就行了。
曾经有人考证说,《金瓶梅》的作者名曰“兰陵笑笑生”,就是万历年间东林DANG的最高层领导者之一——赵南星!考证者还认为,赵尚书每天下班后,花了大量精力来写这本书,就是为了讽刺万历皇帝治下的国家,进而发泄对万历皇帝的不满。当然,在明朝中后期的体制下,皇帝想“公报私仇”,报复一下让自己不高兴的大臣,不是件容易事儿。反倒是大臣(甚至包括普天下的读书人——只要掌握了骂人本事)怒怼皇帝,并因此而“出名”,操作起来更容易一些,也更容易得到广大吃瓜群众的点赞^_^
这就是明朝的实际情况,ZHENG治上看起来乱哄哄,经济却高度繁荣(资本主义萌芽都出现了,只可惜清朝又将其扼杀了),文化上也百花齐放,最重要的还是整个社会,自由的很,开放的很,轻松的很,到处都生机勃勃。
— — — — — — — — — —
2019年1月12日补充:明朝的衰亡,与明朝的ZHENG治体制其实并没有太大关系,与明朝皇帝的素质和才能也没有太大关系。明朝崇祯年间的危机,直接原因是财政的入不敷出乃至崩溃,而深层次原因,则是土地兼并所致,加上明朝前中期人口的大量增长(注3),又加剧了这方面问题的爆发。土地兼并是两千年来各个朝代都无法避免的问题,并且是大部分王朝最终覆灭的根本原因。明朝只是未能跳出这个历史循环。但明朝维持了将近三百年,这在各个朝代中算最长的几个了,这本身就说明了明朝许多体制的相对合理性。
— — — — — — — — — —
注1:张居正在嘉靖年间,因为获得了徐阶的看重,完成了从官场最底层到中央级高官的全部跳跃,已升至掌翰林院事的职位,并为隆庆年间成为内阁次辅,万历年间最终升至内阁首辅奠定了重要基础。
注2:网上有人认为,严嵩也算得上是嘉靖朝的“名相”,但此人很是奸诈,还伙同儿子严世藩大搞腐败,这里就不列入了。另外还有海瑞,但【行者】认为此人比较迂腐,还偏执,这里也就不列入了,本站毕竟一向秉承着理性、中庸的立场呢^_^
注3:明朝前中期,主要集中在万历年间,红薯从南美洲经菲律宾等地传入我天朝,大大增加了粮食总产量,使得普通民众有能力养活更多的后代,总人口自此出现大幅增长。但是在明朝崇祯年间,全球因为厄尔尼诺现象,出现了一个小冰期。一方面,明朝ZHENG府的统治区域多地出现严重干旱,粮食减产严重,与土地兼并的影响相叠加,使得:其一,ZHENGH府收不到税,顾头顾不到尾。其二,官吏发不掉工资,不再与皇帝真心“合作”,崇祯最后只能自己一个人“死社稷”,而手底下官员则争先恐后去投靠北京城外的闯王了。其三,军队干脆在赶去“救火”的途中哗变。其四,民众也吃不上饭,只有揭竿而起。另一方面,长城以北游牧、渔猎民族居住区变得更加寒冷,促使他们“按惯例”南下掠惊,就和汉朝时的匈奴一样,但这个时候,一团乱麻的明朝ZHENG府,已经无力抵抗了。
- 上一篇:行者说历史66-将野蛮凌驾于文明之上
- 下一篇:行者说历史68-驯化手段
相关推荐
你 发表评论
欢迎- 博客|历史排行
- 标签列表
- 最新留言
-
- 孩子就是未来^_^
- 有人作为既得利益者,为了维护自己的既得利益,不愿意研究为什么^_^
- 这个系列的我一直在追更。你是一位很用心,很有毅力的父亲,在新年即将到来之际,给你点赞,继续加油做下去哦!
- 不怪大家都奔着躺平去了,几千年了,不管是什么问题,什么现象,多问几个“凭什么”和“为什么”就能直指问题本质。
- ^_^
- 拍得挺好看
- 已在本页添加链接^_^感谢关注与支持!
- ^_^
- 非常系统博主的内容,希望互联,已添加贵站站点名称: 瀚海星辰站点地址: https://www.imuu.cnRss订阅:https://www.imuu.cn/feed站点头像: https://www.imuu.cn/icon.webp站点简介: 分享温暖,感悟人生真谛。
- 牛的
已有5位网友发表了看法:
行者 评论于 2019-01-18 08:38:05 回复
只是那么一说,大家讨论,呵呵
沈少卿 评论于 2019-01-14 14:54:19 回复
都有人考证出,《西游记》的作者为吴承恩——大部分是六小先生的功劳。那么,为什么肯定兰陵笑笑生就是哪个呢
行者 评论于 2019-01-18 08:38:05 回复
只是那么一说,大家讨论,呵呵
行者 评论于 2019-01-13 00:47:34 回复
博大家一乐,呵呵
行者 评论于 2019-01-13 00:47:04 回复
【网上分享导语】这篇接近4000字的博文,断断续续写了一个多星期(包括后期修改),现在总算搞定了。文章从《金瓶梅》的写作立意和流传过程入手,尝试着用以小见大的方法,阐释了明朝体制的合理性,以及对于今天的借鉴意义。欢迎大家踊跃拍砖哦^_^
wou 评论于 2019-01-12 18:02:00 回复
你不说“兰陵笑笑生”是顾宪成就好……
行者 评论于 2019-01-13 00:47:34 回复
博大家一乐,呵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