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领导人对国内服务业的蓬勃发展寄予厚望,但实际上,服务业未能填补制造业低迷留下的空白。服务业接不起重担使得中国政府推迟早该进行的结构性改革,继续依赖投资驱动的增长模式。
如今中国经济面临更为艰难的时期。出口导向的大规模生产不再像过去那样充当中国经济的增长引擎,而向高附加值、创新驱动的工业增长模式的转型只是刚刚开始。
因此政府对服务业的表现寄予厚望。首先看一些事实:官方统计数据显示,2015年,服务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首次达到50%。服务业增长8.3%,是唯一增速超过整体GDP增速的行业,表现强于工业和农业。
瑞银集团中国首席经济学家汪涛11月4日在媒体电话会上表示,今年中国经济能实现7%左右的增长目标,但未来两年承受的经济下行压力会更大。
瑞银在近日刚发布的2016-2017年中国宏观经济展望中预计,2016年经济增速将从 2015 年的 6.9%-7%下滑至 6.2%,2017 年进一步放缓至 5.8%。汪涛认为,经济下行承受的最主要压力来自于房地产建设的调整及其对工业、矿业投资的负面影响。
今年一系列政策放松后,房地产销售回暖,一二线城市房价开始回暖,9月房地产新开工和土地出让收入出现好转。汪涛称,新开工数据波动较大,预计10月会出现明显回落。由于三四五线城市库存非常高,开发商仍然非常谨慎,要到明年中新开工才能出现新开工的持续好转。
2015年全国“两会”过后,中央对地方进行了密集的调研。国务院副总理汪洋调研辽宁外贸,中财办领导调研上海、江苏等地,李克强总理日前也召开东北三省经济工作座谈会,督促东北地区经济改革加速推进。这些密集调研意在摸清地方经济情况,为第二季度和今年全年的经济决策提供依据。
随着近期第一季度的数据陆续出台,经济下行压力加大的迹象也愈发明显。外贸进出口增速都出现大幅放缓,第一季度金融数据表现疲软,3月末M2、M1同比增速都在放缓。在第一季度连续降息降准的情况下,货币发行速度反而有所下跌。其它统计数据也表现不佳。如2014年全国固投增速17.9%,今年同期只有13.9%;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去年前2个月增速为8.6%,今年只有6.8%;地方公共财政收入2014年前2个月增幅为11.1%,今年同期只有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