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正在改版和升级中
始建于2001年12月21日

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博客 > 博客|读书观影和写作 > 正文

远去的陈忠实和不朽的《白鹿原》

作者:行者 发布时间:2016-04-30 21:45 分类:博客|读书观影和写作 浏览:1849 评论:0



第一次“正规”地阅读《白鹿原》,差不多是在2006年-2009年(具体时间记不清楚了),那时候我在大别山深处的小城金寨工作,还没有谈恋爱 ^_^,所以,晚上总是有大把大把的时间来读书,那个阶段,甚至把《史记》都给“泛读”了一遍呢。

就个人所理解的“文学艺术水平”来看,陈忠实的作品与莫言等人的作品似乎“不相上下”,只不过莫言在2012年“正好”对上了瑞典那帮“权威”的胃口,呵呵。行者认为,最近一百多年来,我们国家并不缺可以摘取诺贝尔文学奖桂冠的作家和作品,但是,“机遇”是比较难得的。一方面,这个世界上有那么多的国家和地区,总不能一直给“某一片”来占便宜啊。另一方面,也总不能完完全全的“公平公正公开”,完完全全不让那帮“权威”夹带点“私货”,比如搞个“意识形态划线”之类的啊~~~

对于《白鹿原》这部著作,行者有以下几点感想:

首先,陈忠实创作《白鹿原》究竟是为了表达什么,行者没有深入去探究过,不过,不同的读者有不同的观察视角,有不同的思考结果,是社会开放化,多元化的重要表现,是一种积极的现象,并不需要去强调什么所谓的”正确性“和”统一性“

其次,陈忠实是在用一种“史诗”的模式来创作《白鹿原》,这种模式与鲁迅的鲁镇(分布在其多篇文章中),巴金的《家、春、秋》,路遥的《平凡的世界》、余华的《活着》、莫言的《红高粱》,贾平凹的《秦腔》都是一样的。在政治领域,通常会“直截了当”的阐述改革的意义和历史演进的规律,而在文学艺术领域,不少作家会通过普通民众的生活变化,来窥斑见豹,以小见大,从“侧面”和细节上反映时代的变化。

再次,陈忠实的《白鹿原》绝对是一部相当“贴地气”的作品。记得上大学的时候,在“非正常渠道”看到根据余华的小说《活着》改编的电影,其实这部电影在1994年就拍摄完成了,并且是张艺谋导演,葛优、巩俐主演的,但因为涉及到了某些“阴暗面”,触动了某些“官老爷”的“心魔”,结果只能在国外不断获奖,在国内却始终无法“正常”发行。要说《白鹿原》也算不上什么“政治正确”的作品,因为至少其通篇没有一个绝对崇高的,偶像化的,符号化的人物,而是每个具体人物都有着多样化的、复杂的性格、品质和想法,但这正是这部作品的真实性所在,正是一种贴近生活,贴近人民群众的表现。行者认为,圣人的那里至理名言,实际上并不能在日常生活中被“百分之百”的遵循,绝不能在脱离实际的基础上,对普通群众施以“道德审判”,或是要求其必须持“过于理想化”的思想观念、倾向和立场。正确的态度应当是:充分尊重普通群众“活着”以及“更好的、更幸福的、更舒适舒心地活着”这个追求,以普通群众所能够亲身感受到的福祉为基本的价值判断标准。

最后,陈忠实在《白鹿原》中构建了一个“乡约”的理想蓝图,并强调这种规范和体系是促进社会和谐,防止阶段性、历史性混乱和堕落的重要保障。这也是数千年来我们国家士大夫这个阶层的普遍理想,作为知识分子精英的陈忠实,在《白鹿原》这部著作中,也有意或无意地表现出这种思想和理想。对于这一套理论,行者还是深以为然的。

4月29日,陈忠实去世。但是,他的作品,尤其是《白鹿原》这部代表作,将永远存在于广大读者的心里,以及历史的长河中。



标签:


取消回复欢迎 发表评论

  • 请填写验证码
博客|读书观影和写作排行
«    2024年11月    »
123
45678910
11121314151617
18192021222324
252627282930
标签列表
最新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