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正在改版和升级中
始建于2001年12月21日 | 非著名历史学爱好者

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博客 > 博客|读书观影和写作 > 正文

王的盛宴·专制体制下的人性阴暗面

作者:行者 发布时间:2019-12-17 23:48 分类:博客|读书观影和写作 浏览:2135 评论:1



早就听说过《王的盛宴》这部电影,最近,终于利用几个晚上的“碎片时间”,断断续续的看了一遍。

首先要强调的是,这部电影的开头说“取材于<史记>”,但【行者】觉得,其中戏说的成分还是有点多,不建议将其作为“历史片”来看。比如说,剧中所描绘的吕后与汉初功臣集团的博弈和倾轧,以功臣集团的分崩离析,被各个击破为结局,但历史上的真实情况确实,吕后与功臣集团在刘邦去世后达成了“分赃协议”,并以此作为吕后上位的重要条件。当然,在吕后去世后,功臣集团又迅速撕毁了这份协议,清洗了吕后所遗留下来的“吕氏集团”。又比如说,剧中作为丞相的萧何,在吕后咄咄逼人的攻势面前,几乎不堪一击,但是在真实的汉朝,丞相的地位还是非常高的,是整个外朝的首领,是日常ZHENG治运作的核心,而皇帝在那个时候,更多的是作为一种形式上,礼仪上的“天下共主”,并不能直接干预诸多具体事务。这种情况要到明朝才完全改变,精力极度旺盛的朱元璋实现了皇帝由内朝向外朝的全面逆袭,完全取代了丞相的地位,废除了丞相这个职位(注1)

不过,从艺术创作的角度来说,这部电影可圈可点,算得上一部很好的“文艺片”,这一点是值得肯定的。

总体上来看,《王的盛宴》是一部“色彩”比较“灰暗”的影片,但这种灰暗,却是人性中所无法回避的阴暗面。也就是说,虽然相当沉闷,却相当现实。

在这部剧中,刘邦和吕后,为了自己的统治和利益,一步步分化瓦解了汉初的功臣集团,最终实现了“无能者(或无能的后继者)”的专制。其实,我天朝两千多年来,直到今天,常常会出现类似的状况。具体来说,就是在许多个紧要关头,有些人毫不犹豫的放弃了理想,放弃了应有的原则,将个人利益作为唯一的追求,把他人当作自己往上爬的垫脚石,甚至不惜牺牲自己的同事与伙伴,来换取自己的飞黄腾达,或者,仅仅是高压形势下的自保和苟且偷生而已。

这就是人性之阴暗,人心之险恶。虽然在平常,这一面不容易表现出来,但不得不说,欲望——哪怕是一时的,非常狭隘的欲望,都可能会激发出人性中极其可怕的一面。某些时候,在专制体制和强权管理模式之下,相对松散的“正义联盟”会不堪一击。最终“获利”的,可能是一些投机者和蝇营狗苟之徒。至于善良,正义,原则,以及自由和理想,尽管都很重要,并始终代表着人类进步的方向,却不一定能得到很好的保护,往往可能在当事人和老实人不知情的时候,就连人带事一起被出卖了。

不过,与剧中描述所不同的是,这两千多年来,我天朝的史官们,始终是一类敢于秉笔直书,坚持超脱于权力和世俗的存在。尤其是起居注之类的史料,一般连正在被持续记录的当朝皇帝,也无权调阅,更谈不上篡改了。这种体制,决定了历史上有许多事情很残酷,当时的人也很无奈,但终归被记录了下来。鲁迅先生说:“我翻开历史一查……仔细看了半夜,才从字缝里看出字来,满本都写着两个字是‘吃人’!”但是从另一个角度来看,我天朝的史料能让后人看到这一点,而不是《王的盛宴》中所描绘的那种已经被当权者所肆意篡改的“历史”,其本身也就是我天朝传统体制中的一部分先进性了。

— — — — — — — — — —

注1:当然,从严格意义上来说,明朝也就是朱元璋、朱棣两个皇帝掌握了全部的行政运作。朱棣之后,内阁和大学士逐渐崛起,并成为实际的最高决策机关,又取代了前两代皇帝争得的地位和权力。从某种程度上来看,内阁其实就是先前丞相的一个翻版,当时,人们称呼内阁成员和大学士,也常常尊称为“相爷”。


已有1位网友发表了看法:

  • 行者

    行者  评论于 2019-12-24 14:52:57  回复

    是的,还是要提倡理性,包容,自由……

  • 大头菜

    大头菜  评论于 2019-12-18 14:44:18  回复

    凡是斗争中成功的,便可以想干什么就干什么。凡是斗争中失败的,包括主动谦让的,尊严都要被践踏。中国的这个惯例,十分丑恶,与欧洲的骑士制度,相差甚远。要知道,骑士只要是投降了,便不能再有任何的侵犯,更别说什么侮辱了。

    • 行者

      行者  评论于 2019-12-24 14:52:57  回复

      是的,还是要提倡理性,包容,自由……

取消回复欢迎 发表评论:

  • 请填写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