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正在改版和升级中
始建于2001年12月21日

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博客 > 博客|历史 > 正文

行者说历史20-当皇帝也不能任性哪

作者:行者 发布时间:2016-08-21 22:45 分类:博客|历史 浏览:1429 评论:0



我天朝有不少人,一辈子都有着一个“皇帝梦”。要说习大大提出的那个“中国梦”与这个“皇帝梦”相比,简直是弱爆了,因为单就时间上来看,“皇帝梦”已经延续了两千年以上(从秦朝的建立时间(公元前221年)开始算),为“中国梦”的一千多倍呢,呵呵。

在“学术界”,也有为“皇帝梦”的“合理性”背书的理论。比如在三千多年前的《诗经·小雅·谷风之什·北山》(<诗经>记录的是公元前11世纪至公元前6世纪的诗歌)中,就有这样的名句:“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据有关学者考证,其实这段话当初想表达的思想应该是吐槽公务(为’王‘当差)的繁忙,劳逸不均,相当于现在所说的“身体被掏空”^_^ 不过,后来有越来越多的人将其拔升到“社会共同价值观”的高度,说老祖宗教导我们,整个天下都是皇帝的私产国家也是为了皇帝个人的需要而存在的,大家奋斗的最重要目标就是为了满足皇帝及其家人的欲望,哄皇帝开心。还有“砖家”进一步推论,在此类思想的指导下,我们国家两千多年的“封建时代”其实并不同于西方的“封建时代”,而只能算作一段“君主专制”史罢了。

然而,据行者考证,居于古老而庞大的”中华帝国“金字塔最顶端的皇帝,所受到的”敬仰“,以及有条件实现的个人愿望自然是无人能比,但其平时的生活状态,并不是外界所揣测的那样安闲舒适,更谈不上可以随便和随时为所欲为了。

案例1:秦始皇嬴政称得上中国最有名的“暴君”之一,但是据历史学者张述(笔名‘张不叁’,即<秦朝穿越指南>的作者)梳理,正规史书上记载的秦始皇当政时期最主要的12起“杀人”事件中,有7起的性质为叛乱,危害国家安全的煽动,叛逃,鼓吹复辟,进行恐怖活动等,即便在今天也算是重罪了,另有3起则涉及连坐,这个应当被理解为当时法制的局限性,唯有2起勉强粘得上“滥杀”的边儿。由此可得出结论:就是这么一位强悍的皇帝,也没有权力想杀谁就杀谁,有人犯重罪后,还是要将其交付有司按法律和规定程序来定罪量刑

案例2:汉高祖刘邦出身于“小混混”,属于天不怕地不怕,很少有顾忌的人物,这也是他能够战胜时不时就瞻前顾后的项羽的重要原因。汉朝初建时,大儒陆贾曾进谏说要改用《诗经》、《尚书》等儒家典籍的理论,以及“仁义之道”来治理天下,结果被心直口快的刘邦立即给痛骂道:“乃公居马上而得之,安事《诗》《书》!”不过,刘邦后来还是逐渐接受了这些理论,愿意把自己手中的权力给关到制度和“士大夫集团”共同构建的笼子里。刘邦晚年时,宠信戚夫人,还想把戚夫人的儿子——赵王刘如意给立为太子,但这个想法遭到了整个“士大夫集团”的反对,最终以刘邦“屈服”于“士大夫集团”的意见,继续保留汉惠帝刘盈的皇位继承权而告终。

案例3:汉武帝刘彻绝对算得上是一位雄才大略的人物,众多史料也都反映他能够充分调动起当时整个社会的热情,同时把一群名臣猛将“玩得团团转”。但是,汉武帝接受了大儒董仲舒的哲学思想和治国理论。这应当被看做是一个重要的节点,因为从此时起,儒家思想确立了在中国长达两千年的统治地位,后来甚至发展为一种“儒教”。如果说刘邦主动“把自己关进笼子”更多地是体现在个人主观认识方面的话,那刘彻则是将这个安排制度化,从此,后世历朝历代君主都再也没有将其改变的机会了。

案例4:北宋开宝九年(公元976年)三月,宋太祖赵匡胤带领群臣西巡洛阳,期间做了不少工作,试图将国都由开封迁到这里。客观的说,开封北邻黄河,但称不上天险,而其位于黄河中下游广阔平原的位置,又使得北面入侵的骑兵在其附近几乎可以不受任何阻挡地横冲直撞,国防上存在巨大风险,一百多年后导致北宋灭亡的“靖康之变”(公元1126-1127年)实际上在此时已埋下隐患。当然,不可否认赵匡胤在此次事件中有自己的想法,比如洛阳是其童年生活之地,迁都之事在某种程度上为一时兴起,未经过详细考虑等。在西巡洛阳期间,因为迁都所引发的争论,赵匡胤一度让群臣觉得“难以伺候”。不过,最终赵匡胤还是主动选择了妥协,放弃了“据山河之险而去冗兵”的战略(因开封无险可守,唯有在周边大量增加军队来弥补,以至于北宋中后期开封附近的禁军数量达到百万人,给国家造成极重的负担,而靖康二年即公元1126年金兵首次南下攻打开封时,又被证明这一切没有什么用),转而同意群臣“共议”的“安天下者在德不在险”的看法。可能是由于此事所受的刺激,赵匡胤在五个月之后去世。

案例5:对明宪宗朱见深这位皇帝,历史学界在以前多为大加鞭挞的态度,尤其是喜欢批判他宠幸万贵妃的事情。最近几年,这些倾向有所改变,有学者开始尝试从心理学等角度,对朱见深即位前(青少年时期)的经历与其正式继位后的种种举动做因果分析。行者曾经考证过,万贵妃的恶行主要存在于后宫之中,一定程度上可以局限于皇帝“家事”的范围,并没有其干预朝政,演变为“外戚之祸”的记载。而就“家事”来看,有很多东西并不能用僵化的、教条的标准来分析、判断,正如现在网上有人说,朱见深与万贵妃是“患难时结下的情谊”,“与年华无关的是爱情”。可惜,皇帝的家事常常会有很多人关心,皇帝日常生活的隐私权向来被加以限制和缩减(如同当今的诸多公众人物)明宪宗的一辈子,都始终被钉在道德和“道统”的审判台上,唯一的“有效”反抗,就是在万贵妃去世(成化二十三年正月)七个月后,也郁郁而终,算是随伊人而去吧,这是以一种极其悲凉的形式来结尾。

案例6:清朝的康熙大帝,不仅仅是各类电视剧上塑造的英武、霸气的形象,在满清统治阶层尚在汉化过程中(完全汉化要等到乾隆时期)的那个时代,康熙还是一个带着东北游牧民族”纯朴“气息的领导者,没有什么做作,反倒是常常表现出”性情中人“的气质。康熙十三年(公元1674年),第一位皇后赫舍里氏去世后,为表示感伤和怀念,康熙即公开宣布立其子胤礽为太子。要说在民间,这类事情说不定会被“文艺界”看中,编成一部作品,然后传唱下去。但康熙身处在帝王家,于是,胤礽从被立为太子的那一天起,方方面面的明争暗斗就开始了,以至于数次被废黜,最后还落了个遭到圈禁的悲剧。“知乎”上有个话题叫做“太子胤礽从册立开始就是为了稳定政权,是否曾替他考虑未来?”在其中回复的部分,网友们通过翻查史书中的大量《起居注》记载,康熙与胤礽往来信件等内容,展现了康熙作为一名“普通父亲”所具有的“正常”情感和细腻。但是,很多事情在出生前就已经确定了,康熙和胤礽必须正视和接受的,唯有“帝王家”这个事实,只能刻意地压制普通人所享有的“自由”,并忍受政治斗争所带来的残酷。

综合以上六个案例,可以得出以下结论:

1、秦始皇创立“皇帝”这个至高无上的职位和地位的时候,实际上同时确立了“法治”的原则,这是商鞅变法(公元前356年开始)时首倡,并且经过了秦孝公到秦始皇(公元前210年去世)七代君王,前后近150年的实践检验,充分证明这套体制是国家稳定和发展的重要基础。

2、汉武帝时期,董仲舒所提出的理论体系中,意义最为重大,影响最为深远的部分就是“天道”,也就是后来进一步演绎成的“道统”。这套理论用“天”来节制皇帝的私欲膨胀和权力滥用,使其所拥有的“至高无上”地位被悄然弱化为一种更多体现在形式上、礼仪上的东西,让坐在这个位子上的人不得不时刻自敛。而“道统”的解释权,牢牢掌握在整个士大夫集团的手里,至少在统治集团内部实现了决策的民主化、科学化。

3、在我们国家两千多年的封建时代,凡是高瞻远瞩的最高统治者(皇帝),均无一例外地主动接受了“制度”的作用和约束力,接受了制衡所造就的平衡,甚至愿意通过自我牺牲的方式,来维护这个体制。比如说宋太祖赵匡胤,在迁都之后其内心深处应该是充满了痛苦的,但是他创造了一套美好的制度遗产,即贯穿两宋三百多年的(公元960年—公元1279年)“皇帝与士大夫共治天下”的国策,对于这项国策的意义,大部分学者都认为达到了中国古代民主政治(一定范围内的)科学治理的最高峰。

4、中国古代的这套制度,从秦朝到宋朝,基本上一直处于不断的上升期,在不断的完善过程中。元朝破坏了许多好的体制,把国家治理的诸多细节变得粗糙,但明朝以后(尤其是朱元璋、朱棣之后),很多制度又陆续恢复,重新形成了一套超越皇帝个人特点的国家治理体制,即不管皇帝能干、平庸还是荒淫,都不影响具体行政机构和行政行为的开展,都不影响国家的正常运行,因为实际权力为专业化的官僚集团所掌握,并且有固定的制度作为保障,而皇帝在一定程度上不用去亲自过问各个环节和细节。

5、作为正面形象的刘邦没有突破这套体制,放弃了将刘如意换做太子的想法。作为负面形象的明宪宗朱见深也没有突破这套体制,始终没有将最宠爱的万贵妃立为皇后,其实这应当是群臣们的意见与看法。对于皇帝个人来说,这样的结果可能有些让人难以接受,但对于整个国家来说,绝对是积极意义占主要地位的。历史上也有作为教训的案例,比如秦始皇的继承者秦二世胡亥,勾结赵高肆意扩张皇权,同时,丞相李斯也主动做出妥协,削弱了相权对皇权的制约,结果,在原本的平衡状态被打破后,仅仅二十四年之后(秦二世在位:公元前230年-公元前207年,秦子婴在位:公元前206年),庞大的秦帝国就土崩瓦解了。

谭嗣同曾经指出:“两千年政治,秦政也。”伟大领袖毛主席也说过:“百代皆行秦政制。”一套制度可以在长达两千多年的历史中一直延续下来,始终保持着旺盛的生命力,其合理性与科学性,自然是不言而喻的。因此可以说,中国的皇帝并不能任性,而是仅仅作为国家机器上的一枚螺丝钉,时时受到其它部件的影响和制约。据说中国皇帝中有心理问题的人比例不小,其中有严重心理问题的高达1/4以上,也许这就是重重压力的副作用吧。

看来某些人的“皇帝梦”,以及想在自己的“势力范围”内“像皇帝一样为所欲为”的梦,都得醒醒了。没有人可以不受任何节制,没有人可以不顾及别人的感受与想法,没有人可以在原则和制度之外为所欲为。这些都是不切实际的妄想,过去没有实现过,现在和将来也不会实现。



标签:


取消回复欢迎 发表评论

  • 请填写验证码
博客|历史排行
«    2024年11月    »
123
45678910
11121314151617
18192021222324
252627282930
标签列表
最新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