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与今年上半年相关数据增速较快的态势相比,8月以来部分指标出现增速减缓甚至下降的新情况,需要注意在持续通缩压力之下,同时面临去产能和稳需求的问题,总体上看,经济结构转型的机遇和挑战并存。PPI类数据反映了生产端的止跌复苏迹象和产能调控成效,虽然产能过剩依然存在,CPI类数据则反映了消费端的物价下行,对社会下层的收入和生活成本形成一些压力。其中工业企业出厂价格(PPI)同比下降,意味着企业在以价换量,虽然生产升至高位,但利润实现的压力很大,不过8月和9月部分原材料价格的止跌回升,有利于工业企业减轻成本压力,如果能继续这两个月跌幅收窄的态势,有望出现筑底的新局面。
6月11日,记者从教育部获悉,《2024年全国教育事业发展统计公报》发布。公报显示,2024年,全国共有各级各类学校47.00万所,其中,幼儿园25.33万所、民办校15.28万所,延续了续2023年以来的万余所降幅。特殊教育学校及在教学生数量则保持了近年来的上升走势,国内特殊教育覆盖面进一步攀升。
在学前教育领域,少子化的冲击正持续显现。公报显示,2024年全国共有幼儿园25.33万所,其中普惠性幼儿园22.10万所,占全国幼儿园的87.26%。全国共有学前教育在园幼儿3583.99万人,学前教育毛入园率92.00%。
一、商业银行表外业务演进和发展
目前,表外业务带来的非利息收入已成为银行优化营收结构、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支撑。表外业务品种的日益丰富,在不断满足广大企业和个人多元化金融服务需求的同时,通过占用较少或不占用资本,有效降低了商业银行运营成本,可以保障资本的充足性和安全性。发展表外业务目前已成为商业银行实现轻资本运营,提高市场竞争力,降低风险水平的重要转型路径。
早期我国商业银行以传统信贷间接融资为主导,表外业务品种较为单一,主要为支付结算、承诺担保等简单业务。我国表外业务的定义第一次出现在人民银行2000年发布的《商业银行表外业务风险管理指引》(银发(2000)344号),首次在政策文件中明确了表外业务包括担保类、承诺类和金融衍生交易类三个类型。此后,银监会于2003年对工、农、中、建四家国有独资商业银行的表外项目和表外业务情况进行全面调查后,将表外业务纳入2004年的《商业银行不良资产监测和考核暂行办法》和《商业银行资本充足率管理办法》。2011年银监会正式发布《商业银行表外业务风险管理指引》(银监发(2011)31号),将表外业务划分为担保类、承诺类两种类型业务。
普惠金融一直以来都是银行非常重要的一个业务,也是银行不得不去做的一个业务。
尤其是最近几年为了支持实体经济,尤其是支持小微企业的发展,监管部门更是给各大银行普惠金融设置了各种指标,比如“两增”等。
对于这些普惠金融,你想做也得做,不想做也得做,因为这是一个“政治任务”。
结果很多银行都只能硬着头皮去做,最后一不小心个贷不良率就上升了。
从很多银行公布的2024年财报数据来看,很多银行的个人经营贷不良率都明显上升了不少。
比如工商银行2024年个人经营贷不良率为1.27%,较上年末的0.86%上升0.45个百分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