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正在改版和升级中
始建于2001年12月21日

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博客 > 博客|历史 > 正文

给叫叫讲中国史8-“王侯将相”都做过的是谁

作者:行者 发布时间:2020-08-10 12:10 分类:博客|历史 浏览:1605 评论:0



昨天(周日)下午,叫叫在抖音上看到一段视频,问题是:在中国历史上,“王侯将相”都做过的是谁?可惜,视频中没有给出答案,只有四个选项,分别为:萧何、韩信、张良、项羽。

先说我思考的结果:韩信。下面是详细分析:

在中国历史上,“王侯将相”是不少人奋斗的目标,陈胜、吴广起义时,首先喊出的口号也是“王侯将相,宁有种乎?!”

在夏、商、周这三个朝代,“王”是最高统治者的称号。周朝时,分封制进入到比较成熟的阶段,最高统治者——周天子被称为“周”。第二个等级是诸侯,简称“候”,按地位的尊崇程度和分封疆域的大小,从高到低依次为“公、侯、伯、子、男”五个档次,“公、候、伯”这三个档次的爵位较常用,“子、男”这两个档次的爵位较少用。第三到第五个等级依次为(卿)大夫、士、平民。战国时期,周天子威信扫地,失去了对各诸侯国的控制,诸侯们纷纷使用“王”这个称号,在名义上与周天子平起平坐。

秦朝完全废除了分封制,但是将最高统治者的称号由“王”改为“皇帝”。西汉初年,恢复分封制和郡县制并轨的模式,因为最高统治者沿用了秦朝时新确立的“皇帝”称号,诸侯就继续使用“王”这个称号。汉太祖(汉高帝)刘邦临终前,与当朝大臣约定了“白马之盟”:“非刘氏而王者,天下共击之。”自此,只有刘姓皇室的成员才有可能使用“王”这个称号,异姓功臣则封为“候”。

根据上面这些规则,萧何、张良只能被封为“候”,分别是酂zàn侯、留候,但此时的“候”仅享有其封地的税赋,不再像周朝时那样,对其封地有行政管理等权力。此外,萧何的实际职务为丞相,也就是说,萧何做过“候、相”,没有做过“王、将”。至于张良,在西汉建立之后,便开始了半隐居的生活,由“帝王师”转变为“帝王宾”,可以说做过“候”,并在西汉建立之前做过实际意义上的“相”(谋士)。

项羽曾经自封为“西楚霸王”,大致相当于“春秋五霸”的类型,但司马迁认为,其地位和影响力可能达到“帝王”这个级别,即实质上代行了当时天下共主——“楚怀王”的职权,在《史记》中,也是将项羽那篇文章列为帝王“本纪”,而不是诸侯“世家”。从项羽的经历来看,他更像一名雄赳赳的武将,而不是“儒将”,更不像文臣。综上,项羽可以被认为做过“王、将”,没有做过“候、相”。

最后是韩信。众所周知,“萧何月下追韩信”之后,刘邦便举办了隆重仪式,正式拜韩信为“大将军”。楚汉战争中,为了笼络拥有重兵,而且占据了东方、北方多个战略要地的韩信,刘邦先后将其封为齐王、楚王,与当时的两位枭xiāo雄英布、彭越一样。西汉建立后,刘邦开始翦jiǎn灭异姓诸侯王,韩信被剥夺爵位,改封为次一等的淮阴侯。综上,可以确定韩信做过“王、候、将”。至于“相”这个职位,在荥阳、成皋之战中,刘邦忽然渡过黄河,没收了作壁上观的张耳、韩信的军权,将其军队调往齐国前线,又把这两人临时改封为没有实权的赵王、(汉)左丞相,不过,后来刘邦又恢复了韩信的军权,并将改封为齐王,要求其带兵南下,合围项羽,是为“十面埋伏”、“四面楚歌”的“垓gāi下之战”。


下面是这道题的一些拓展。在秦汉时期之外,“王侯将相”都做过的还有:

曹操:王-魏王。候-魏公(进封为魏王之前)。将-骑都尉(围剿黄巾军时)、典军校尉(汉灵帝时期的西园八校尉之一)、司隶校尉/录尚书事(迎汉献帝至许昌初期)。相-济南(国)相、司空/行车骑将军事(迎汉献帝至许昌之后)、丞相(赤壁之战前)。

司马昭:王-晋王。候-新城乡候、高都侯、晋公。将-征蜀将军、安东将军(镇守许昌)、卫将军、大将军。相-丞相。


下面还有两个唐朝时,在安史之乱中平叛立下大功的人,勉强达到“王侯将相”都做过的标准,主要是因为唐朝体制是同时有多个丞相或相当于丞相的官员,不像之前的朝代仅有一至两名丞相总揽大权。

郭子仪:王-汾阳郡王,候-代国公,将-天下兵马副元帅(大元帅一般由皇子担任,当时为唐肃宗长子李豫),相-同中书门下平章事(相当于丞相)。

李光弼:王-临淮郡王,候-魏国公(后改封为:郑国公),将-天下兵马副元帅,相-中书令(相当于丞相)。



标签:


取消回复欢迎 发表评论

  • 请填写验证码
博客|历史排行
«    2024年11月    »
123
45678910
11121314151617
18192021222324
252627282930
标签列表
最新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