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正在改版和升级中
始建于2001年12月21日

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博客 > 博客|历史 > 正文

行者说历史48-熊孩子误我!

作者:行者 发布时间:2018-02-25 21:16 分类:博客|历史 浏览:963 评论:0



因为有李鸿章这位“伯乐”,袁世凯早在二十出头的时候(十九世纪八十年代),便已经“初步”功成名就。其中最辉煌的瞬间,要数1882年,那一年,23岁的袁世凯带头冲锋,一举平定棒子国“太上皇”大院君对自己儿媳妇闵妃发动的兵变(个人以为,此事件比最近江苏盐城的那个事件恶劣的多^_^)。此举深得李中堂的赞赏,被“加封”为“帮办朝鲜军务”,这是我天朝常驻棒子国的实际“总督”兼“驻屯军”统帅,被棒子国高层尊称为“袁司马”。(注1)

后来,因为一些“出头”事件,袁世凯屡遭同僚和国内某些“清流”党人的攻击,但李中堂一如既往的信任这个年轻人,并逐渐将其作为自己的继任者来培养。1890年2月,李中堂还给袁世凯写下了“血性忠诚,才识英敏,力持大局,独为其难”的评语,真是极尽褒奖之词啊。

1895年我天朝在甲午战争中惨败后,因为光绪皇帝发奋要变法,要编练新式军队,袁世凯更是平步青云,先后担任天津小站练兵的负责人,直隶按察使,工部右侍郎,山东巡抚(义和团运动时期),在李鸿章去世(1901年)后,又进一步接任其直隶总督兼北洋大臣的职务。

客观的说,袁世凯在十九世纪八十年代到二十世纪初(20岁至40岁左右)的一系列成功,与时代环境有一定关系,但也是与其个人的良好性格、出色能力密不可分的。那个时代,有过不少光芒四射的人物,但1908年11月光绪皇帝和慈禧老太婆相继OVER后,满清统治集团最初是将袁世凯“解除一切职务”,以绝后患的。不过,仅仅三年后(1911年10月10日),武昌起义的炮声就吓的这群“八旗子弟”手足无措了,朝中其他高官们也或者干不了,或者不愿干,不得不重新请出“隐居”(实则一直在等待机会呢)在河南安阳洹上村的“袁宫保”,试图挽回残局。

可惜,这个时候的“袁宫保”已经不再对“伤害过”他的满清统治集团抱有任何真心,加上其师傅李鸿章,以及与李鸿章同一辈的晚晴名臣们,如曾国藩、左宗棠、张之洞、沈葆桢等人均已不在,“袁宫保”大可以放开手脚,向满清统治集团发起最猛烈的权力争夺战了。1911年11月1日,袁世凯取得内阁总理大臣的职务,位极人臣。1912年2月12日,袁世凯“逼宫”结束,宣统皇帝及隆裕太后被迫退位,“一切权力归农会”(误!以前上学时书本上的口号喊顺口了,呵呵。应该是归‘袁宫保’)。

要说在这个时候(1912年初),袁世凯的声望和个人地位都已经达到顶峰,就连屹立了三十多年(十九世纪八十年代到1912年)的革命旗手——孙中山,也“主动让出”中华民国第一任大总统的职位。就当时的情况和社会舆论来看,可以大胆的猜想,如果袁世凯好好干几年,甚至相对“平庸”的履行几年职责,都会被作为民主共和国的“国父”,来永载史册的,并且不大会再有孙中山什么出名的机会了。

然而,【行者】又要说“历史就是有那么多的‘然而’‘但是’‘可惜’”了^_^ 自从袁世凯成功镇压了宋教仁留下的国民党请点击这里查看更多信息,以及后来孙中山重新组建的中华革命党(同前面的链接)领导的“二次革命”后,好像愈发“自信”,自满,自大,以至于明显的自我膨胀起来。在这里,【行者】觉得十分有必要再一次温习一遍伟大领袖的著名教导:“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这可是在任何时候都适用的真理哦。【行者】认为,袁世凯前面三十多年(十九世纪八十年代到1914年左右)的顺风顺水,平步青云,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其一步一个脚印,唯实际效果,不计虚名和浮云的奋斗原则。而袁世凯后来选择称帝的行为,则是捞了个空的名号,未增加任何实际利益,反倒很快又惹了一堆麻烦,最终还把自己给活活逼死了,严重得不偿失啊。

就袁世凯为称帝做准备的一些细节,【行者】看过多种史料,注意到一个问题,即袁世凯本人似乎对传统的封建帝王那套体制,并不是多么热衷,至少是更倾向于建立一种君主立宪制的政体。因为袁世凯算得上是晚清“洋务运动”的代表人物,参与过维新变法的部分活动(虽然他出卖了维新派,但他编练过新式军队,建立过新式工业,成绩还是有的),并且是二十世纪初高级官僚中“预备立宪”的主要推动者之一。就算宣统退位时,袁世凯更多的是被革命形势给推着往前走,跟那个黎元洪属于同一类的投机分子,但还是得承认其作为最直接的执行者这个作用。综合这些情况,差不多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就是袁世凯不大会“积极”地走曾经被自己拉下马的清帝的老路,至少,不会轻易采用已经被历史和民众所抛弃的方式。

那么,为什么袁世凯最终还是决定称帝了呢?【行者】觉得,关键还是在于“革命”“成功”之后,袁世凯志得意满,开始有些飘飘然,以为自己说什么都好使,以为做什么都不会有人反对,也就是上面所说的明显”自我膨胀“了。当然,袁世凯周围的一帮小人,利用了袁世凯的蜕变,为了各种各样的目的和私利,也开始积极行动起来,这对于进一步加剧袁世凯的蜕变,以及逐渐败坏袁世凯的名声,起到了非常重要的推波助澜作用。

比如那个著名的杨度(注2),就搞了一个组织叫做”筹安会“,这个组织先是炮制了“全国各省的推戴投票”,于1915年12月7日完成并上报参政院。然后是1915年12月11日上午9时的解决国体总开票,“各省国民代表”共1993人,全部赞成君主立宪,没有一票反对,居然也没有一张废票!经过袁世凯假惺惺的退让,当天下午,参政院再次开会推戴,据说当时秘书厅仅用15分钟便拟定2600余字的长文,而且“众代表”对此推戴书均表示无异议,真是比北方棒子国拥护金氏家族还要“团结”,还要“热情”,还要整齐划一啊。于是,袁世凯只能是“勉为其难”,发表公告称“国民责备愈严,期望愈切,竟使子无以自解,并无可诿避”,只能以“牺牲自我”的方式来完成荣登大宝的“光荣任务”了。每当看到这段历史的时候,【行者】都不禁“拍案叫绝”,为我天朝某些官僚们的“装×”才华而深深的感叹,明明是闭上眼睛说瞎话嘛,却都装的是那么的道貌岸然,理所当然~~~

据说这期间奔走最积极的,要数袁世凯的宝贝儿子袁克定。为了让老爹充分相信“民意”,这个熊孩子甚至自己在家里开了个“微型印刷厂”,每天印制一期“山寨版”的《顺天时报》,呈送给老爹阅读,以便洗脑。这样做的后果是,虽然外面真正的《顺天时报》已经把袁世凯骂的一无是处了(这时候的‘言论自由’倒是有可取之处啊^_^),袁世凯看到的“消息”却始终是拥戴,拥戴,自下而上和国内国外统统一致的拥戴。有历史学家认为,袁克定自幼随袁世凯游历朝鲜,并曾留学德国,对德国的强大和君主权力制度印象十分深刻,这个熊孩子估计是打心眼里希望成为中国版的强悍的“威廉二世”,而获得这个“职位”的最便捷渠道,莫过于自己老爹先成为“腓特烈三世”。(注3)

虽然袁克定很是“努力”,想尽了各种办法,不断地促使自己老爹上位,但袁世凯接受皇帝之尊号(1915年12月)后,只过了三个多月(1916年3月),在南方多省发动“护国战争”的强大压力下,就被迫取消帝制了。又过了三个月,在全国人民的唾弃下,又直接OVER了。此时,距袁世凯公布《修正大总统选举法》(1914年12月29日),将总统任期改为十年,并规定可以连选连任,只有短短一年半左右的时间。袁克定这熊孩子的黄粱美梦,被轰醒的够快啊。

总的来说,还是要认清自己所处时代的特点,看清民主、法治(而不是人治)等现代制度、思想快速发展,以及历史不断向前进的潮流,不能随便由着自己的性子来,不能轻易听信身边某些小人的蛊惑。当然,最重要的还是不管在什么时候,都不能自我膨胀,不能误以为没有人会反对,也不能误以为有人不赞同不认可,是一件没什么大不了的事情。

袁世凯OVER的时候,年仅57岁,当时的人们平均寿命没有现在这么高,但作为名门望族出来的子弟,又长期身居高位,保健措施应该是不错的,如果不是面临了全国上下相当大的压力,袁世凯恐怕也不会在那么短的时间内病情爆发,在并不算太老的年龄直接OVER。【行者】猜想啊,袁世凯临终时,会高呼两句话,第一句是:“我真的还想再活五百年!”而第二句是:“杨度误我!(袁克定这)熊孩子误我!”

呃,如果大家没有在相关史料中找到这两句话的记载,那么……就当做一个笑话吧,呵呵。(注4)

— — — — — — — — — —

注1:据当时的“公开”口径,袁世凯有一妻九妾。其中有个小妾就是其在朝鲜的时候,由朝鲜皇族和高官们“进贡”的。我天朝曾经有出嫁皇族少女以和亲的制度,【行者】认为,朝鲜的这个举措,也意在拍袁世凯的马屁^_^

注2:杨度是中国近现代史上最为复杂的一个人物。最早的时候,他参与了维新变法,属于当时较为进步的维新派。二十世纪初,他主编《中国新报》,担任清政府“宪政编查馆”的提调,又成为立宪派的代表人物之一。辛亥革命前后,杨度转为反对革命,反对共和,大力拥戴袁世凯的称帝活动。袁世凯称帝失败后,杨度“隐居”天津,研究了几年佛学,还发表了不少文章。然而,在1919年五四运动之后,他又接触上了李大钊等人,接受了马克思主义思想,并在1929年白色恐怖最高峰,许多人选择退DANG的时候,正式加入中GUO共产DANG。这样的思想跨度,这样的先进与落后转换,在整个中国近现代史上,应该是空前绝后的。

另外也有史料说,宣统三年(1911年),在清政府成立“皇族内阁”前后,杨度虽谋得统计局局长一职,却与被迫赋闲的袁世凯矫情颇深,认为袁是其一直要找的“非常之人”,而自己可以借助袁成就“帝师”的梦想。武昌起义爆发后,杨度还直接弃官不做,前往袁世凯“隐居”的河南,做了袁的幕僚。如果这件记载是真的话,那么,杨度也许是一个投机分子了。

注3:德意志帝国的连续三代皇帝名称很有意思,分别为:威廉一世、腓特烈三世、威廉二世。这三个人是具有直系亲属关系的祖孙三代,尤其是那个“腓特烈三世”,绝不是乱入的哦。

注4:“杨度误我”这句话是真的,有出处的,呵呵。



标签:


取消回复欢迎 发表评论

  • 请填写验证码
博客|历史排行
«    2024年12月    »
1
2345678
9101112131415
16171819202122
23242526272829
3031
标签列表
最新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