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些年曝出的“卡未离身,钱却没了”的盗刷事件层出不穷,让持卡人越来越没有安全感。2014年俄罗斯宣布补偿由欺诈等行为被盗的银行卡资金,该消息遭网友疯狂转载,并获大量评论转发。在中国,银行卡遭盗刷,由储户还是由银行承担损失的问题一直存在争议。之前,有业内人士称:银行卡风险完全由银行赔付是不适合国情的。如果把这句话单独来理解,肯定会招致持卡人的骂声一片。然而实际上这句话是有其背景条件的,中国对于银行卡风险赔付这个问题,相比较国外特别是美国,要复杂的多。
国内持卡人在遭遇盗刷后,如何界定储户及银行的责任,是解决这一问题的难点和关键。例如,广东一持卡人银行卡被盗刷214万余元,其中200万元为客户从银行办理的贷款。经法院审理后确认,该持卡人存款被盗刷是他人用“克隆卡”POS机刷卡消费进行的。要使用银行卡消费和取现有两个条件缺一不可,一是合法有效的银行卡,二是正确有效的密码。银行未尽到谨慎审查和甄别银行卡的义务,其接受非法复制的银行卡进行交易,未尽谨慎审查义务;持卡人未能妥善保管密码,导致卡中款项被盗承担相应的过错责任。因此,银行承担盗刷款项70%的损失,持卡人自负30%的损失。
餐后欲掏信用卡,侍者捧出二维码,房费机票支付宝。从此白金不装大。
这首打油诗,描述的是国庆假期里的一个小场景。在县城,都可以很方便地用微信支付,甚至不得不用,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前一阵,我帮一个朋友租一套房子,由于各方面都比较满意,当即就决定付款拿钥匙,却没有带足现金,房东也没有手机银行。当我发愁还要再跑一趟时,是中介用支付宝帮我们完成了交易。
在北京每周都有各种工业和文化展会。一次我参观一个画展,看上了一幅画,正愁不能刷卡,是画家教会了我用微信支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