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者说历史1-有些领导可是相当注重“细节”的哟
作者:行者 发布时间:2015-02-05 21:50 分类:博客|历史 浏览:1108 评论:0
中国封建社会的中后期,官员们每几年会经历一次考核, 考核中“胜出”的官员将被授予更高级别,或是在其它条件上更为优厚的职位。同时,为显示“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的理念,被授予新职的官员在离开京城赴任前,通常需要前往皇宫履行“谢恩”仪式,比如清朝的制度就是二品以上官员受了新职,首先要具拟“奏折”并在吏部统一引见下,去皇帝面前谢恩的。
不过也有例外,比如“百日维新”失败后,垂帘听政的慈禧太后就立即下令,以后“二品以上大臣,咸具折诣后(到慈禧太后)前谢恩”。其实中国古代的那些官员定期考核是“你懂得”,主要是要搞好上面的关系,尤其是吏部考功司那批肥头大耳、贪得无厌的令史、书令史、掌固们,因为京官的“白色收入”很有限,平时的相当一部分精力“不得不”花在如何妥当、“体面”的索取下面“孝敬”上面。但慈禧太后对这个其实“形式大于实质”的活动相当重视,虽然大部分好处都被吏部考功司那些奴才们先给拿走了,擢升方案的细节也大都是这批真正拿过好处的奴才们具体制定的,不过最后搞这么一个仪式,或许可以激发这些新晋官员的“豪情”,感觉好像吏部考功司光知道捞钱,而老佛爷才是“光明磊落”、“恩泽四方”似的,于是,在一定程度上是可以达到笼络上层官僚,尤其是把傀儡光绪皇帝身边的官员给拉过来,甚至把个别意志不坚定的维新派给拉过来一部分的这个目的。
要知道,某些领导相当注重某些“细节”,其实并不是在作秀,而是在向下属宣示自己的“权力”和“威信”,借此进一步推动下属对自己的服从甚至是崇拜。现在也是一样一样的,尽管有时候,奖金、补贴之类的好处并不是这个领导给的,而是上面统一发放下来人人有份的,但如果这个领导搞了一个“仪式”,由自己“亲自”为下属一一“当面”发放,并“顺带”讲几句“勉励”之语的话,谁的心中不会瞬间“暖洋洋”的呢。虽然在“仪式”结束后很快就会反应过来:这回又被出卖,还帮着人数钱了~~~
相关推荐
你 发表评论
欢迎- 博客|历史排行
- 标签列表
- 最新留言
-
- 是的,加入一些组织,有归属感,有自豪感。其实坚持下来,或者说相对低水平的坚持下来,也能做到,但加入了一些组织,大家一起加油,还是有劲儿做的更好^_^
- 我现在基本放弃了更新频率,但有时候也感觉,某些阶段的更新速度忒低了些,呵呵
- 嗯嗯,小城市有很多这样的场景^_^
- 我在时光机里看到了06年做的网站和当时写的内容,现在回过头看,算是那个领域的拓荒者了。可惜了没有坚持下来,所以自己的博客说什么也要来个十年之约。我一直认为坚持输出的同志都是一些心怀美好并且心向往之之人,看到你坚持这么久我就更加认同这一点了。
- 写了这么多年已经很难得,很了不起了。我觉得不用太在意更新频率,等有想法的时候写就是了。
- 传说中的林荫大道吗 哈哈
- 能得到大家的认同,十分高兴^_^
- 我喜欢这个奖章,我也要一个
- ^_^
- 的确好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