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者说历史1-有些领导可是相当注重“细节”的哟
作者:行者 发布时间:2015-02-05 21:50 分类:博客|历史 浏览:1208 评论:0
中国封建社会的中后期,官员们每几年会经历一次考核, 考核中“胜出”的官员将被授予更高级别,或是在其它条件上更为优厚的职位。同时,为显示“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的理念,被授予新职的官员在离开京城赴任前,通常需要前往皇宫履行“谢恩”仪式,比如清朝的制度就是二品以上官员受了新职,首先要具拟“奏折”并在吏部统一引见下,去皇帝面前谢恩的。
不过也有例外,比如“百日维新”失败后,垂帘听政的慈禧太后就立即下令,以后“二品以上大臣,咸具折诣后(到慈禧太后)前谢恩”。其实中国古代的那些官员定期考核是“你懂得”,主要是要搞好上面的关系,尤其是吏部考功司那批肥头大耳、贪得无厌的令史、书令史、掌固们,因为京官的“白色收入”很有限,平时的相当一部分精力“不得不”花在如何妥当、“体面”的索取下面“孝敬”上面。但慈禧太后对这个其实“形式大于实质”的活动相当重视,虽然大部分好处都被吏部考功司那些奴才们先给拿走了,擢升方案的细节也大都是这批真正拿过好处的奴才们具体制定的,不过最后搞这么一个仪式,或许可以激发这些新晋官员的“豪情”,感觉好像吏部考功司光知道捞钱,而老佛爷才是“光明磊落”、“恩泽四方”似的,于是,在一定程度上是可以达到笼络上层官僚,尤其是把傀儡光绪皇帝身边的官员给拉过来,甚至把个别意志不坚定的维新派给拉过来一部分的这个目的。
要知道,某些领导相当注重某些“细节”,其实并不是在作秀,而是在向下属宣示自己的“权力”和“威信”,借此进一步推动下属对自己的服从甚至是崇拜。现在也是一样一样的,尽管有时候,奖金、补贴之类的好处并不是这个领导给的,而是上面统一发放下来人人有份的,但如果这个领导搞了一个“仪式”,由自己“亲自”为下属一一“当面”发放,并“顺带”讲几句“勉励”之语的话,谁的心中不会瞬间“暖洋洋”的呢。虽然在“仪式”结束后很快就会反应过来:这回又被出卖,还帮着人数钱了~~~
相关推荐
你 发表评论
欢迎- 博客|历史排行
- 标签列表
- 最新留言
-
- 总是不断有新的理解,总是被不断刷新认知的下限~~~
- 是不是对:世界就是一个巨大的草台班子这句话有了更新的理解了?
- 某些领导喜欢下班时间忽然制造紧张气氛和传播焦虑情绪~~~
- 很多家长都是这样的。不管如何,我都尽量不让这些乱七八糟的情绪带回家。
- 一般月亮都很难拍的清楚,这次算是运气相当不错了^_^
- 你这个小月牙拍的清楚。黄昏景色其实挺好看的……
- 不是。我就是个历史学的爱好者,纯业余^_^
- 博主 历史专业的?
- 嗯嗯,环境非常好,学校教学科研氛围也相当棒,就是在外面不太吸引人,对“我林”有些“不公”,呵呵
- 之前有段时间总是解决不了垃圾评论问题,于是把反垃圾评论的相关阈值直接拉到底,图个清净^_^不过所有评论都是可以正常提交到后台的,我会逐条人工审核,就是速度有时候比较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