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者说历史1-有些领导可是相当注重“细节”的哟
作者:行者 发布时间:2015-02-05 21:50 分类:博客|历史 浏览:1230 评论:0
中国封建社会的中后期,官员们每几年会经历一次考核, 考核中“胜出”的官员将被授予更高级别,或是在其它条件上更为优厚的职位。同时,为显示“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的理念,被授予新职的官员在离开京城赴任前,通常需要前往皇宫履行“谢恩”仪式,比如清朝的制度就是二品以上官员受了新职,首先要具拟“奏折”并在吏部统一引见下,去皇帝面前谢恩的。
不过也有例外,比如“百日维新”失败后,垂帘听政的慈禧太后就立即下令,以后“二品以上大臣,咸具折诣后(到慈禧太后)前谢恩”。其实中国古代的那些官员定期考核是“你懂得”,主要是要搞好上面的关系,尤其是吏部考功司那批肥头大耳、贪得无厌的令史、书令史、掌固们,因为京官的“白色收入”很有限,平时的相当一部分精力“不得不”花在如何妥当、“体面”的索取下面“孝敬”上面。但慈禧太后对这个其实“形式大于实质”的活动相当重视,虽然大部分好处都被吏部考功司那些奴才们先给拿走了,擢升方案的细节也大都是这批真正拿过好处的奴才们具体制定的,不过最后搞这么一个仪式,或许可以激发这些新晋官员的“豪情”,感觉好像吏部考功司光知道捞钱,而老佛爷才是“光明磊落”、“恩泽四方”似的,于是,在一定程度上是可以达到笼络上层官僚,尤其是把傀儡光绪皇帝身边的官员给拉过来,甚至把个别意志不坚定的维新派给拉过来一部分的这个目的。
要知道,某些领导相当注重某些“细节”,其实并不是在作秀,而是在向下属宣示自己的“权力”和“威信”,借此进一步推动下属对自己的服从甚至是崇拜。现在也是一样一样的,尽管有时候,奖金、补贴之类的好处并不是这个领导给的,而是上面统一发放下来人人有份的,但如果这个领导搞了一个“仪式”,由自己“亲自”为下属一一“当面”发放,并“顺带”讲几句“勉励”之语的话,谁的心中不会瞬间“暖洋洋”的呢。虽然在“仪式”结束后很快就会反应过来:这回又被出卖,还帮着人数钱了~~~
相关推荐
你 发表评论
欢迎- 博客|历史排行
- 标签列表
- 最新留言
-
- ^_^
- “权力”是一种“信仰”。
- 这就纯纯是,人类普遍存在的心理和行为模式,而非某个地区或文化的特有产物。并不仅仅局限于你所说的“官瘾”类型的权利。比如坚决不让一辆车并入的司机;路口绿灯亮起的瞬间就按喇叭催促前车的后车司机;以及认为行人拥有“绝对路权”而在任何情况下都毫不避让的行人。本质上是个体在拥有有限权力(甚至只是道德或规则优势)时,通过过度行使或扩张这种权力来获取控制感和自我价值感。
- 官迷太多
- 博主你好,茶备案项目新开张,希望得到更大的支持加入茶备案!注册得到您的专属网站备案号!希望博主多多支持!https://icp.redcha.cn希望博主能在我们网站申请一个备案号放在页脚呀!感谢博主的支持无论赞助多少,或者是不赞助也好联系站长都可以,尽量给个靓号如果被打扰了,那就万分抱歉
- 硅云“十年之约”推荐的
- 请问主机是哪家的?
- ……
- 呃~~~
- 这个是写的小说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