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今年纸质票据大案频出之际,一直被视作安全性更高的电子票据也爆出风险。
恒丰银行方面向记者表示,恒丰银行通过定期的风险排查,几天前发现由工商银行廊坊分行开具、恒丰银行青岛分行所转贴的电票现存在风险,于是第一时间向公安部门报警,并向逐级银监部门汇报了此事。对于具体涉及多少金额,恒丰银行暂未给出回复。
对此,8月11晚间工行回应称,近日廊坊分行在账户监测和检查中发现,焦作中旅银行在该行开立的同业账户存在资金异常变动的情况。该行立即对可疑账户采取紧急冻结措施,并将相关情况通报了票据转贴现买入行。工行与目前媒体所述的票据无任何交易关系,既未承兑,也未出票,未参与该批票据的任何流转环节,目前,工行正积极配合公安部门开展调查。
不过当记者进一步追问资金异常变动具体所指时,工行未给出回复。
所谓票据业务,目前使用较多的是银行承兑汇票,实质是一种贷款业务。如A企业需要购买B企业的货物,但资金不够,就可通过到银行存保证金的方式,要求银行开具承兑汇票付款给B企业。承兑汇票最长期限为6个月。在这其中,B企业可能不希望到6个月后才拿到钱,就可到银行或者第三方机构贴现,提前拿到钱。由此衍生开,票据可能多次转手,变成一种融资工具。
其中,票据又分为纸质票据和电子票据。今年以来,多家银行都爆发了票据案件,均涉及的是纸票。为此,央行准备成立票据交易所,全面推广电子票据。
记者从多个票据中介处了解到,河南焦作中旅银行离职员工冒充该行工作人员身份,伪造该银行相关资料及印鉴,在工商银行廊坊分行用假公章开设了河南焦作中旅银行的同业户。有中介称,问题的关键在于,工商银行廊坊分行没有严查法人是否签字就开设了同业户,以工行电票接入系统开出了30个亿的电票,其中恒丰银行转贴现了其中的13亿电票,另一说金额有20亿。
恒丰银行表示,自己也是受害者,自己是因为信任国有大行背书的真实性,而且是对电票系统的信任才转贴此票。对于网传的恒丰银行贴现业务全停,恒丰银行对此表示否认,贴现业务仍在正常进行。
中旅银行表示他们也是受害者,并且并不知情。记者从中旅银行了解到,他们是8月10号由恒丰银行通知后才知道这件事,目前为止并不知道这个冒充是中旅银行的员工是谁,也不知道具体金额。中旅银行票据中心表示他们尚未建立电票系统,也没有在工行使用过电票接入系统。
焦作中旅银行的前身是焦作市商业银行股份有限公司,2015年更名,2012年10月引入中国港中旅集团公司作为战略投资者。
记者从市场人士初处了解到,从今天开始,所有银行都暂时停止了电票代理接入系统。占据市场约90%份额的工行称,目前正在处理问题,并不是永久停止了该系统。对于市场上尚存的来自代理接入的存量电票,大部分银行也停止了与代理接入的电票进行交易。据中介介绍,市场上开设代理电票接入系统的银行只有工商银行、招商银行和中信银行。
今年以来,纸票频频爆发风险事件,涉及农业银行、中信银行、天津银行、宁波银行和广发银行等,对于一直被视作安全性极高的电票风险案件的曝光,业内人士认为,这起风险并不能反映电票系统存在漏洞,只是由于工商银行对同业户开立没有严格审查引起的。
一位资深的票据专家对记者表示,上述事件并不能反映电票系统存在漏洞。同业户开立是票据交易的源头,如果源头就缺乏管理,无论是纸票还是电票都会出问题,“电票交易系统本身并没有问题,这一事件也无法证明是电票系统出了问题。”
同业户出现问题有两种可能:一是小银行的账户出租给票据中介,一旦出了问题责任就在小银行;二是不法分子冒用了身份在大银行开设了同业户,大银行没有严格审核同业户的真实性,责任就在大银行。
对于同业户真实性,在今年5月央行与银监会联合发布《关于加强票据业务监管促进票据市场健康发展的通知》(银发〔2016〕126号,下称126号文)中强调“需严格规范异地同业账户的开立和使用管理,加强预留印鉴管理,不得出租、出借账户,严禁将本银行同业账户委托他人代为管理”,要求银行在2016年6月30日前,完成全面自查。重点排查同业户、通道业务、消规模业务、会计记账漏洞等行为。
按照126号文的规定,各家银行应在6月30日前就完成同业户的排查,而且在排查同业户的过程中,如果致电开户的账户银行,应该能够核实是否开设了同业户,不至于现在爆发风险事件。
上述专家分析,纸票的问题是由于交易模式存在问题,所以迟早会出问题,只是哪家银行出问题而已。据他分析,纸票交易在5个主要环节上容易出现问题:“同业账户”、“回购套回购”、“代理转贴现”、“倒打款”、“代保管”。这些交易环节容易被中介渗透,导致了必然会出现风险事件。
而电票系统在制度设计上则不存在这样的天然缺陷。中国人民银行支付结算司司长谢众5月份在一场论坛上指出:“目前纸质票据交易的真实性和票据的真实性都容易发生问题。纸票克隆、复制等票据案件非常多。但电票系统截至目前尚未发生一笔案件或欺诈。电票从‘出生’一直到‘死亡’,每个点所在的位置都非常清晰。”
- 谢谢你浏览本页内容,你的关注与支持是本站不断发展的最大动力!
- 如果你有什么意见或建议,请点击这里告诉我们。
- 本站有部分内容来源于网络,如果发现侵犯了您的权益,请点击这里联系我们,或是发送邮件到stuit#126.com(发送时请将#改为@),我们将及时予以删除或修改。
- 如果你觉得本页内容对你确实有所帮助,请点击页面右边浮窗中的分享按钮,将本页推荐给更多的朋友。本站将努力为你奉献更多有用的内容。
- 转载请注明:本文转载自银行风险管理网(http://stuit.cn/Risk/)谢谢合作!
- 本站刊载的法律法规、监管规定等均来源于相关政府机构的网站,但不能保证100%的准确性和更新的及时性,建议在引用前访问相应政府机构的官方网站,与其原始出处进行核对。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