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正在改版和升级中
始建于2001年12月21日 | 非著名历史学爱好者

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博客 > 博客|综合 > 正文

鲁迅先生是中国最坚定、最勇敢的革命者和改革者

作者:行者 发布时间:2016-09-27 23:29 分类:博客|综合 浏览:1002 评论:1



上世纪前半叶的中国,真的称得上是糟透了。虽然有过辛亥革命这样的事件,却总是屡战屡败,让全体国人几乎看不到什么改革或是革命可以取得成功的希望。在这种“城头变幻大王旗”日益成为一种“常态”的大环境下,由越来越多的失望而逐渐陷入绝望,应当是一种理所当然以及被充分理解的结果,正如鲁迅先生在《呐喊自序》中所引用的一段话:这是“一间绝无窗户而万难破毁的铁屋子,里面有许多熟睡的人们,不久都要闷死”,而普遍的观点则认为“从昏睡入死灭,并不感到就死的悲哀”

根据上一段所述的情况,我们国家所面临的更大可能性也许是一直烂下去,并且越来越烂,正如十八世纪晚期(即乾隆执政后期)以来,尤其是十九世纪中叶(鸦片战争前后)以来的历史轨迹一样。

不过,又正如鲁迅先生在《中国人失去自信力了吗》这篇文章所强调的:“我们从古以来,就有埋头苦干的人,有拼命硬干的人,有为民请命的人,有舍身求法的人……虽是等于为帝王将相作家谱的所谓‘正史’,也往往掩不住他们的光耀,这就是中国的脊梁。”鲁迅先生写这篇文章是在1934年,三年前,“九一八事变”丢了整个东北,两年前,虽有十九路军的英勇抵抗,却又让蒋介石集团将上海拱手相让于倭寇。而当时更让人忧虑和寒心的是,政界的大部分官老爷和舆论界的不少名人,除了公开认同“失败主义”论调外,唯一做的与抗战有关的事情,居然就是一些诸如“时轮金刚法会”之类的奇葩活动。当然,这些乱七八糟的东西在我天朝有着悠久的传统和深厚的土壤,每当民族和国家遇到困难的时候,“真命天子”和“弥勒转世”这些思想,总是会沉渣泛起,被有意的人所利用,同时获得无意的“围观群众”的广泛支持,即便其负面影响和作用从来都是占据着主要位置。

幸好,我们这个国家时不时会出现鲁迅先生这样的坚定的、勇敢的革命者和改革者,在暴风骤雨中为我们国家(民族)这艘硕大的、古老的航船撑住了帆,把住了舵,即便称不上“凤凰涅槃”,却总是能够在最终安然渡过一个又一个险滩。金庸先生在《明报月刊》也总结到:“我们民族有个很特殊的现象,就是外族的入侵常常是我们民族的转机。”

前段时间,有不少媒体相继发表一系列分析或评论,提出要努力“形成推动深化改革的强大合力”。行者认为,这正是目前所需要高度重视的最核心问题,也就是说,在改革逐渐进入深水区,诸多难点相继浮出水面并日益突出的大形势、大环境之下,如何增强和坚定信心,如何激发出更多更新的活力和动力,如何在体制机制改革和顶层设计的优化等方面取得突破,如何彻底战胜固有观念和既得利益集团的阻力和挑战,如何在获得广大人民充分支持的基础上把改革一直推进下去,都是需要认真思考和积极实践的要点。

当下主要有三类与深化改革相悖的思潮。第一类来源于既得利益者,它们在继续兜售了应当被扫进历史垃圾堆的“血统论”和“等级观念”,试图继续通过“愚民”政策来维护自己的“地位”与利益,让人民群众继续相信这些“传统”都是合理的,牢不可破的和可以千秋万代延续下去的。第二类来源于形形色色的投机分子,它们打着“改革”的幌子,实际上全都是以前的糟粕,只不过换了一种宣传方法,伪装成“新事物”,用以欺骗“不明真相的群众”,来实现自己对利益的攫取,某些时候,它们甚至敢于对中央的好政策加以断章取义或是故意曲解,借“宣贯”改革新政的机会,行“妄议中央”的勾当。第三类则来源于对改革缺乏信心的人,我们国家历史上经常有此类情况,这些人看起来并不反对改革,却排斥一切新事物,同时绝不相信任何改变的可能性,要说在这些人的内心深处,对既得利益者(尤其是掌握了一定权力的既得利益者)的畏惧,以及对投机分子的盲从,绝对是复杂而众多的,虽然他们对改革也许没有直接危害,却会以自己的颓废态度,严重影响不少周边群众对改革的信任。

关于改革,鲁迅先生曾经有这样三句名言:“愈艰难就愈要做。改革,是向来没有一帆风顺的。”“坦途在前,人又何必因了一点小障碍而不走路呢?”“愿中国青年都摆脱冷气,只是向上走,不必听自暴自弃者流的话。”客观的说,现在我们所处的这个时代,再苦再难,也比鲁迅先生所处的那个时代要好的多。最起码,鲁迅先生逝世的时候(1936年),中国依然处于(国内)无边的黑暗和(国际上)无尽的败绩之中,而我们所站立的这个深化改革的起点,有将近四十年持续改革开放的基础,有大批“改革促进派”正在脱颖而出的全新气象,虽然还常常听到杂音,虽然还时不时面临着无比顽固和看起来好像很强势的负隅顽抗,但历史终将证明,旧事物的逐渐消逝是主流,是方向。

这一轮深化改革刚刚开始的时候,美国就有媒体和政治评论家、历史学家提出,需认识到,这应当是一段三十年左右的“再出发”的起点,而不能过于简单地追求在过短的时间内取得重大成就,否则,将无法真正的解决好许多问题,并将无法在最终获得成功。行者认为,第一是要有积极的态度,第二是要有足够的定力,要像鲁迅先生那样,勇敢地去做,并且坚持不断地做下去,唯有达到了这两点要求,才称得上是一个有益于人民,有益于历史的,真正的改革事业参与者。



标签:


已有1位网友发表了看法:

  • 行者

    行者  评论于 2016-09-29 09:09:42  回复

    上周日(9月25日)是鲁迅先生诞辰135周年,不少网站都制作了纪念专题。
    我们这一代人在青少年时期,读过不少篇鲁迅先生的文章(不管是在教科书上还是课外读物上),都是精品中的精品,可以说对我们这一代人“三观”的塑造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和影响。
    谨以此文,向鲁迅先生致敬,向鲁迅先生留给我们及未来的作品致敬,向鲁迅先生坚定、勇敢的伟大精神致敬,同时向鲁迅先生终生为之奋斗的革命与改革事业致敬,要向前看,不怕难!

取消回复欢迎 发表评论:

  • 请填写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