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者说历史19-裱糊匠的艰辛与绝望
作者:行者 发布时间:2016-06-03 22:28 分类:博客|历史 浏览:1148 评论:0
其实,依照慈禧当时的权势和威望,应该是有机会主持一场非常有意义的近代化变革,最终成就类似英国光荣革命或是日本明治维新之类伟业的。而对于慈禧和光绪实际推动过的一些改革,国际上的新闻记者、观察家和历史学家们,也多有肯定。不过,慈禧虽然在某些细节上“有点样子”,但始终还是没能跳出其自身的“历史局限性”,也就是说,这个人物总体上还是局限于“守旧者”的范畴,未能积极适应新形势,更谈不上拥抱新时代了。
而且慈禧把本人和本集团的“私利”看得过重,从来都没有想过什么事情才是对国家有意义,也从来都没有想过应该支持谁,应该支持做出些什么。(注1)对于满朝文武,她只是利用,并且通过“设局”等手段,让政治倾向、治国理念,以及具体意见向左的双方相互牵制,以达到把权力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让所有人都不得不依附于自己的目的,但这样做,其实只是一种相对低劣的权谋。慈禧掌权的前期,尚有恭亲王奕訢帮忙支撑着,即便有家族内部大包大揽的嫌疑,至少还勉强过得去,表面上弄了个“同治中兴”的局面,洋务运动看起来也搞的轰轰烈烈。但到了中后期,尤其是“甲申易枢”事件(1884年,光绪十年)过后,恭亲王及其小伙伴们相继失势(注2),甲午战争(1894-1895年)过后,李鸿章和洋务派终归破产,满清高层执政团队的素质和能力就直线下滑了。这个阶段的慈禧,似乎把自己的统治地位看的比什么都重,甚至为了维护这种“地位”,而不惜采用非理性的方法,比如任用庸庸碌碌的人,甚至是贪得无厌的人,其中最为著名的代表,便是大贪官庆亲王奕劻,此人到今天,仍被各大反腐机构作为典型案例。
要说恭亲王带出来的这帮“员工”,工作能力自然是没的说,不然怎么能够在太平天国兴起的短短十几年时间里(1851-1864年),迅速成长为省部级干部呢。(注3)而他们的工作态度也是值得“赞赏”的:勤勤恳恳,任劳任怨——受尽排挤之后,还能够一如既往的唯唯诺诺。最早上位的汉族高官——曾国藩,在其为人为官哲学里面,就有着顺从之类的强烈色彩。而作为曾国藩最有名的学生,李鸿章也是不折不扣继承了老师的全套衣钵。不过,虽然李鸿章为了“大清的江山”鞠躬尽瘁,做了一辈子裱糊匠,但是在慈禧等人的眼里,他只是一个工具,还不是一个可以完全信赖和依赖的工具,只是一个在某些时候用用,用完就不要再多提了工具而已。满清统治集团的主要观点和原则是,汉人可以“办差”,但“汉人未可假大(兵)权”。通俗的说就是,干活可以,受累可以,一起分好处是不会考虑的。
东南互保时(1900年清室向十一国正式宣战后,列强侵入京津地区前),有人曾提出一个让李鸿章出任“大总统”,以备可能发生的清室覆亡结果的方案,据说这个方案的附议者有不少汉族中高级官员,甚至包括时任湖广总督张之洞。这也许是一个好的替代方案,但李鸿章绝没有那个魄力,李鸿章所在的集团恐怕也没有将其真正付诸实施的魄力。所以,结果在一开始就确定了,即东南互保只会让清室颜面扫地,而东南各省最终会丧失机会,无法达到“地方自治”的目的,对于整个中国来说,则还要继续衰落许多年。
现在有的人,也喜欢把自己的下属或单位里其它部门当做橡皮图章。用到别人的时候,拿来装个样子,但并不允许别人正常履职,并不允许别人有自己的认识和看法,并不允许别人按制度规定办事,只能唯自己马首是瞻。等到用完或暂时用不着的时候,马上又会忘掉,扔掉。总结起来就一句话:干活时想着你,还得顺着它,不能有丝毫的“忤逆”,功劳都是它的,只剩下背黑锅这件事可以主动一回。
当然,李鸿章在“大是大非”问题上态度好,不怕受委屈。不过,再努力的老黄牛也有干不下去的一天。甲午战争后,整个满清统治集团都不愿意承担责任了,于是重新启用李鸿章,要其赴日谈判收拾残局。到达马关后,伊藤博文首先抢占主动权,恐吓道:“停战多日,期限甚促,和款应从速定夺,我已备有改定条款节略……中堂见我此次节略但有允、不允两句话而已。”李鸿章问:“难道不准分辩?”伊藤博文继续恐吓道:“只管辩论,但不能减少。”为这次谈判确定极为苛刻的基调。后来又有一次交锋,李鸿章对伊藤博文说:“台湾已是口中之物,贵国何必急急?”伊藤博文直接回答道:“口中之物,尚未下咽,饥甚!”单从这两段对话中,就可以看出李鸿章在马关条约谈判过程中受到极大刺激,所以回国后就逐渐退出了政治舞台。当然,将最容易欺负的李鸿章作为替罪羊,也是满清统治集团的重要考虑。
李鸿章最后一次为满清统治集团卖命是在1901年7月,签订了《辛丑条约》,四个月之后,病逝。李鸿章去世后,满清再无“合格”的裱糊匠,反倒是内忧外患一日甚于一日。十年后,满清政府被推翻。又过了十七年(1928年),大盗孙殿英带着一帮匪徒刨了叶赫那拉氏的墓,并不管其生前多威风,多会耍权谋手段。据说,孙大盗还涉嫌“侮辱尸体罪”,不过,没有被追究。据说是因为它也使了些手段,让蒋委员长,戴老板等参与了分赃,其中第一夫人宋好像还“喜获”赃物中最大的那颗珠子。
— — — — — — — — — —
注1:1900年,八国联军侵入北京,慈禧挟光绪出逃西安,1901年2月14日,慈禧批准《议和大纲》,声称要“量中华之物力,结与国之欢心”,同时表明自己的态度说要“宁赠友邦,勿与家奴”,即向列强割地赔款是可以的,但允许国内民众开展政治改革(君主立宪)却是不能接受的。1901年9月7日,慈禧批准签订丧权辱国的《辛丑条约》,后于1902年返回北京。
注2:甲申易枢后,民间讽刺新入军机处的庸碌无能官员,说是“易中枢以驽马,代芦服以柴胡”。
注3:清朝前期和中期,汉族官僚在政府组成人员中处于相对劣势,重要职位多为满族官僚把持,或是由汉族和满族官僚共同担任(比如六部设满汉尚书、侍郎各一名)。太平天国运动兴起后,满清传统的主力军队一败涂地,其所依赖的另一支劲旅——蒙古骑兵,渐渐也被捻军等打残了,著名悍将僧格林沁则直接战死。所以,满清统治集团不得不依靠新兴的汉族地主武装(以地方上的团练为主)来镇压起义军和维持统治秩序。汉族官僚集团正是在兵权的获取上首先突破,继而拿到南方多个省份的政权(总督、巡抚等职位)。满清统治集团此时对这些变化和权力转移也无可奈何,因为它们已经没有足够实力来控制住南方形势,只能“委托”给这些汉族官员,最起码算不上最坏的选择。
- 上一篇:实施逐步分离的进度记录
- 下一篇:2016年6月的地理旅游摄影类网文推荐
相关推荐
你 发表评论
欢迎- 博客|历史排行
- 标签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