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与今年上半年相关数据增速较快的态势相比,8月以来部分指标出现增速减缓甚至下降的新情况,需要注意在持续通缩压力之下,同时面临去产能和稳需求的问题,总体上看,经济结构转型的机遇和挑战并存。PPI类数据反映了生产端的止跌复苏迹象和产能调控成效,虽然产能过剩依然存在,CPI类数据则反映了消费端的物价下行,对社会下层的收入和生活成本形成一些压力。其中工业企业出厂价格(PPI)同比下降,意味着企业在以价换量,虽然生产升至高位,但利润实现的压力很大,不过8月和9月部分原材料价格的止跌回升,有利于工业企业减轻成本压力,如果能继续这两个月跌幅收窄的态势,有望出现筑底的新局面。
分行业来看,新型产业(芯片、科技等)盈利走高,板块有结构性红利,传统行业延续了疫情之后的低迷,新消费正在迎来政策支持和转型成果显现,银行需要在结构性分化加剧的经济环境中寻求资金配置的进一步优化。
需要注意,通缩使得中国成为主要经济体中实际利率(名义利率-通胀率)最高的国家,高于美国,远高于欧盟和日本,在客观上增加了企业的融资成本和经营压力。
近期CPI中食品价格的大幅下降,主要受猪肉价格下行的带动,虽然生猪养殖行业近几年逐渐走向规模化,猪周期越来越不明显,但是与粮食等其它商品和食品相比,猪肉多居于最终产品的位置,通缩最后会反馈到猪肉价格上。
市场上还有一个值得关注的信号是金价持续上升,黄金是自古以来就是最好的保值与避险工具,金价上升意味着市场上资金有着明显的避险情绪,而不是大胆用于正常投资和扩大生产经营规模。
就国家统计局公布的7-9月宏观经济数据看,有不少指标为放缓和下降态势。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增加值8月同比增幅5.7%,较7月和6月分别下降0.5%、1.7%。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PPI)9月同比下降2.3%,较8月收窄0.6%,较7月收窄1.3%,8月和9月也是今年3月以来的首次收窄,但需要注意的是该指标已连续36个月下滑,其中煤炭加工、黑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煤炭开采和洗选、光伏设备及元器件制造、新能源整车制造等行业收窄较明显,反映了反内卷政策的效果。
固定资产投资完成额当月同比从今年4月开始加速下降,7月和8月转为负增长。制造业固定资产投资8月同比增幅-1.3%,较7月和6月分别下降1%、6.3%。截至今年8月,生产者价格指数已连续34个月为负值。今年1-8月社会融资规模净增26.56万亿元,比上年同期多4.66万亿元,但其中有4.63万亿元来自政府债券增发(包括置换之前发行,今年到期的),说明普通居民和企业的信贷增量较为有限,如果再提出6月的短暂回升,私人部门的新增社融从4月份中美贸易摩擦后呈现了收缩趋势。
居民消费价格(CPI)增速9月同比下降0.3%,其中食品价格同比下降4.4%,较8月扩大0.1%,较7月扩大2.8%,是CPI的主要拖累,但非食品价格上涨0.7%,服务价格上涨0.6%。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8月同比增长3.4%,较7月下降0.3%。
金饰品与铂金饰品价格9月同比上涨42.1%和33.6%,10月11日的实物黄金价格达到970元/克,铂金价格达到373元/克,金价自2019年以来持续攀升。最近几年,国际市场上黄金持续大量流入中国,2025年10月9-14日国内黄金主题ETF资金净流入较去年增长188%,截至8月底,中国央行已连续48个月增持黄金,总量在全球官方储备中占比超过15%,上海黄金交易所的实物黄金交割量连续五年位居世界第一,今年第二季度国内零售黄金投资需求创2013年以来最高水平,民间黄金购入量新增超过央行储备增持的十倍,新兴矿业国家阿根廷的金矿出口中有70%运往中国,加纳每出口三吨黄金就有两吨流向上海。
2、虽然中国正在努力降低对出口的依赖,但投资与消费失衡的问题依然存在,投资占GDP的比重长期高居40%左右,明显高于全球平均水平(25%左右),消费增长的内生动力仍需加强。目前中国私人消费占GDP比重大约为40%,远低于美国的68%,英国的62%,日本的54%,欧盟的53%,澳大利亚的51%,韩国的48%,而中国的家庭储蓄率则在全球处于较高水平。此外,中国需要改善医疗、旅游、教育、金融、电信等服务业,以期更高质量地促进经济发展,而近几年无法忽视的问题是,这些服务业从业者正面临收入减少和监管加强所带来的压力。
3、今年国庆中秋期间的旅游、电影等类型消费,均表现了量升价降的特点,联系房地产市场持续低迷的状况,整个消费市场仍未有根本性改善。
今年国庆假期全国旅游类消费总额有所上升,但人均每日消费同比下滑13%,已跌到2019年同期的95.9%。今年春节、五一、端午假期的人均每日消费亦同比下滑,均明显低于2024年度相应假期,分别为2019年的95.5%、76.1%、87.6%,今年仅有清明假期的消费高于2019年同期水平。
今年国庆档电影票房收入低于2017年、2018年、2023年、2024年同期,远低于2019-2021年同期,已跌至2015年水平。
需要注意的是,今年国庆与中秋假期相连,部分人群以返乡团聚为主,没有出去旅游,在一定程度上拉低了旅游消费数据。
十一假期结束后,旅游酒店、餐饮等板块股价纷纷下跌,表现了市场对这些行业十一期间盈利状况的不乐观判断。
另据10月初交通运输部公布的数据,今年7-9月网约车订单比去年和前年都有大幅减少,网约车司机数量和工作时长均增加,而人均收入在减少,旺季也跑不到理想流水,淡季则更差,这反映了经济弱周期在出行支出方面的日益谨慎。
4、就相对长期的变化趋势来看,近三年娱乐项目增长最快的有逛公园、City Walk(不购物)、瑜伽、骑行、追剧、徒步、阅读、棋牌、跑步、跳舞、健身、游戏,减少最明显的有KTV、密室逃脱、夜店、酒吧、电影、逛街(购物)、桌游和剧本杀、旅游(人均消费降低,传统跟团模式萎缩,但也出现了一些新业态并以在相对长期维持火爆)、聚餐、冲浪、球类运动、游泳,主要表现出消费降级,支出项目与金额减少,节奏放缓,群体活动和社交因素减少,个人单独活动与个性化定制升温,注重养生,绿色低碳和情绪经济成为新潮流等特点,这些变化给传统的文化娱乐业形成了强烈冲击,但也催生了一批新行业和新业态,为银行相关业务发展提供了新赛道。
5、房地产市场仍面临诸多巨大压力,包括库存居高不下,房价增长的未来预期不乐观等。今年8月全国房地产投资完成额同比下降19.9%,商品住宅销售面积同比下降10%,这两个指标和二手住宅价格指数从4月以来一直逐月加速下降,与4月之前的相对稳定形成明显对比。
6、预计在未来一段时间,还将陆续出台一系列刺激经济复苏和增长的政策措施,主要包括加大基础设施投资力度,减税降费,减缓贸易摩擦的负面影响等等,但是从根本上扭转市场情绪,仍需稳定居民收入预期,继续反内卷以缓解社会层面的压力,提振普通居民的消费信心,减弱对价格的过度敏感,促进将(对抗风险和不确定性的)超额储蓄转化为消费支出。
2025年,财政赤字占GDP的比重将由上年度的6.6%提升到8.4%,其中包括地方政府专项债券和特别国债等,此外,还将在前期降息降准基础上适时投放政策性金融工具,减缓财政和金融政策的边际递减。但今年1-8月政府债券发行规模累计达到10.27万亿元,远高于去年同期5.66万亿元的水平,意味着9-12月仅剩下3.59万亿元的额度,较去年同期有2万亿元左右的缺口,可能会影响到9-12月社融增量及其对经济的刺激作用。
7、国务院在9月8日印发了《关于全国部分地区要素市场化配置综合改革试点实施方案的批复》,其中的《合肥都市圈要素市场化配置综合改革试点实施方案》涵盖了芜湖无为市、淮南市寿县、马鞍山市含山县、安庆桐城市、滁州市定远县、六安市金安区、舒城县。此方案赋予以上地区经济体制改革方面的先行先试权限,提升了技术、创新、土地、人才、数据利用的效率和灵活性,扩大了相关要素市场化配置和交易的范围,放宽了金融服务实体经济,拓展绿色金融、科技金融的渠道,有利于银行业在之前传统业务领域之外,开发更多产品与服务。
8、7月中旬,中央城市工作会议印发的《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推动城市高质量发展的意见》提出:“推动中小城市结合常住人口变动趋势,动态优化基础设施布局、公共服务供给,按程序稳慎优化行政区划设置。”随后有专家结合2019年3月国家发改委发布的《2019年新型城镇化建设重点任务》,提出有四类收缩型城市,包括资源枯竭型城市,产业变迁导致收缩的城市,地处偏远交通不便导致收缩的城市,大城市虹吸效应导致周边人口减少的收缩型小城市。安徽有十个城市上榜,其中六安属于第四类。六安的主要问题是工业基础相对薄弱,依赖农业和低端制造业,年轻人口多流向合肥,房价长期走低,进而导致消费低迷,财政吃紧,部分区域(商圈)萎缩乃至商铺集中性关闭,在市中心出现空心化。
对于合肥与六安的关系,需要一分为二看待,一方面,合肥对六安的年轻人口形成强大虹吸效应,一定程度上甚至加剧了六安的老龄化,但是在另一方面,来自合肥的产业转移为六安工业提供了许多机会,合肥都市圈将六安与合肥作为一个整体,带动了六安的经济增长、产业升级、社会进步。
9、中美之间的贸易摩擦将长期持续和反复,但中美的体量、影响力和相互依存度,决定了中美需要在博弈中达成妥协,在总体上将政治与经济风险控制在一定范围内,未来在芯片、稀土等敏感问题上仍可能开展积极的谈判,但也不排除个别领域的突发性风险事件。
就8月的数据来看,出口规模同比增长4.8%,低于前值8%,进口规模同比增长1.7%,低于前值4.8%。对于银行来说,需要保持风险监测的敏锐性,优先支持我国具有明显优势和话语权,短期内难以被替代的行业与客户(主要包括计算机、电子设备、汽车、通用设备、制药等),审慎支持附加值较低,技术壁垒不牢固,行业或市场趋于饱和,甚至出现恶性竞争的行业与客户(包括竞争力不太强的化工、食品、金属、运输设备等,以及竞争力不强的木材加工、纺织、服装、塑料制品、农业等),积极支持相关客户转型、升级。
就目前中国产能在国际市场上占比较高的几个行业看,均面临相关国家反制的压力,比如动力电池(中国产能全球占比70%),欧美在加速建厂试图反超。比如光伏组件(超过80%),欧盟已开始构建关税壁垒。比如空调(80%),由于整个市场趋于饱和,中国品牌正退守高端领域。比如电解铝(59%),生产中所需能源的成本抑制了继续扩张的空间。以上这些都是当前具有竞争优势,但未来进一步发展潜力有限的行业,需要在准入和授信时谨慎考虑其规模和集中度。
中国对美国出口已连续六个月减少,同时对欧盟、东南亚、非洲的出口相应增加,美国也注意到部分区域进口增加的异常,认为不能排除中国做转口贸易,因此中美之间的贸易壁垒将被重新考虑并寻求解决方案,非正常的转口贸易不可能长期存在。
10、近期,中国人民银行等六部门联合印发《关于金融支持提振和扩大消费的指导意见》,值得关注的内容主要有:
一是加大对符合条件的消费行业经营主体首贷、续贷、信用贷、中长期贷款支持力度,满足消费领域多样化金融需求,鼓励利用政府性融资担保增信措施,支持更多消费领域贷款投放,合理适度扩大客户支持范围。
二是设立服务消费与养老再贷款,额度为5000亿元。
三是鼓励引导针对批发零售、住宿餐饮、文体娱乐、旅游、教育、居民服务等服务消费重点领域的各类经营主体发放贷款,支持其提升服务消费供给质效。
四是积极开展汽车贷款业务,适当减免汽车以旧换新过程中提前结清贷款产生的违约金。
五是鼓励多渠道、多方式做好消费品以旧换新金融服务,加大对报废机动车回收拆解,废旧家电回收,家电以旧换新,家装厨卫焕新,生活必需品保供相关企业,绿色智能家电家居生产和消费的金融支持。
六是强化金融支持外贸企业内销力度,扩大外贸优品消费。
七是创新适应家庭财富管理需求的金融产品,规范居民投资理财业务,提高居民财产性收入。
八是强化民营、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等吸纳就业能力强的经营主体的金融服务,鼓励因地制宜适当放宽创业担保贷款申请条件,支持居民就业增收,增强消费信心。
九是加强逆周期、跨周期调节,综合运用准备金、再贷款再贴现、公开市场操作等多种货币政策工具,持续推动社会综合融资成本下降。对于银行来说,可以充分发掘这些政策中的利好,在风险可控基础上,积极开拓新的业务领域,重点做好服务、养老、家电家居等行业经营性与消费类贷款的业务拓展,重启汽车行业业务,开发文化、娱乐、旅游等行业的新增长点,吸引年轻客户,为其打造更适合的新产品,支持外贸企业转型,对冲国际贸易摩擦产生的不利影响,争取政府支持,监管部门在部分领域风险容忍度的放宽,政府背景担保机构的风险分担及代偿。
- 谢谢你浏览本页内容,你的关注与支持是本站不断发展的最大动力!
- 如果你有什么意见或建议,请点击这里告诉我们。
- 本站有部分内容来源于网络,如果发现侵犯了您的权益,请点击这里联系我们,或是发送邮件到stuit#126.com(发送时请将#改为@),我们将及时予以删除或修改。
- 如果你觉得本页内容对你确实有所帮助,请点击页面右边浮窗中的分享按钮,将本页推荐给更多的朋友。本站将努力为你奉献更多有用的内容。
- 转载请注明:本文转载自银行风险管理网(http://stuit.cn/Risk/)谢谢合作!
- 本站刊载的法律法规、监管规定等均来源于相关政府机构的网站,但不能保证100%的准确性和更新的及时性,建议在引用前访问相应政府机构的官方网站,与其原始出处进行核对。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