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现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 形势|行业性风险信息 / 正文内容

清华研报:中国制造现十大变革趋势
时间:2016-7-26 23:52:40 | 作者 : 银行风管网 | 分类 : 形势|行业性风险信息 | 浏览: 次 | 已有 1 人对本文发表了看法

近日,清华大学全球4.5产业研究院和工信部赛迪研究院联合发布《2016中国智能制造十大变革趋势》报告。报告指出,中国制造业面临“大而不强”的现实,产业升级转型是必然路径。新一代信息技术和制造业的融合,令中国制造业呈现出云制造平台作用增强、向共享经济模式转型、产融互动更加密切等十大新特点。

“最近几年,中国的实体产业发展遇到了一些困难。”赛迪顾问股份有限公司总裁、工信部经济运行局特聘专家孙会峰指出,“一方面,传统制造业的成本快速上升,并出现国际化转移趋势;另一方面,高端制造业,或者说制造产业链中的高价值环节,我们没有进行有效突破,加上美国、欧洲等引导高端制造业回流政策的冲击,对中国的实体产业造成了比较大的影响。”

孙会峰表示,经过改革开放30多年的发展,中国的制造业现阶段面临“大而不强”的现实,正处工业化的中期或中后期阶段,跟发达国家仍存一定差距,因此必须向更高层级升级和迈进。“这意味工业的主导产业、主导产业的门类,以及产业的组织形式,都会发生比较大的变化。“他说。

实际上,以创新和智能制造为特点的新一轮高端制造业竞争早已在全球范围内展开。从德国提出的“工业4.0”,美国提出的“工业互联网”,到中国提出的《中国制造2025》,都在推动本国工业向数字化、智能化的新一代制造业升级。《2016中国智能制造十大变革趋势》报告认为,中国未来的智能制造将呈现几大特点:

云制造平台将不断涌现。报告指出,云制造是一种新型的网络化制造服务模式,可根据用户的定制化需求,在共享网络平台上实现自动化资源的高质高效对接。云制造包含四大要素:一是服务平台,二是用户需求方,三是制造资源和服务提供方,四是平台运营商。“制造资源会变成给一个资源池,产业链上下游的企业和用户都可以介入,进行资源匹配。”孙会峰介绍说。

产融互动会集中爆发。报告认为,互联网效应之下,制造业的市场周期正在变短,依靠传统的产业技术研发将很难跟上市场的节奏,因此产业中将会出现更多投资行为,以资本驱动产业,产业支撑资本,制造业并购整合的步伐将会加快,以此带动产业转型升级。报告引用了《证券时报》的统计称,2015年中国制造业领域的并购事件高达2249次,同比增长34%,在各行业并购总量中占比39%,在全部19大行业中位居第一。

共享经济模式为制造业提供了转型新方向。传统制造业的以产品和生产为核心的商业模式,已经在向以消费者为核心、以“生产+服务”的模式转变,以共享经济模式为代表的无工厂制造商和微型跨国公司也正在逐步崛起。通过共享经济平台,脱离商业组织的个体服务者将可能直接接触市场需求者,使得渠道、市场、消费者都成为共享性资源。

除此此外,报告认为,中国智能制造还可能出现大量以服务型制造为代表的新兴业态;竞争焦点从价值链提升转向价值网络构建;创新模式从组织内部转向开放性众包平台;“数据工程师”加速取代传统“熟练工种”;产业组织模式的变革将重塑现有工业体系;规模庞大、层次多样的需求将不断被创造;中国市场需求的战略纵深极更具全球性价值等新的趋势性特点。

  • 谢谢你浏览本页内容,你的关注与支持是本站不断发展的最大动力!
  • 如果你有什么意见或建议,请点击这里告诉我们
  • 本站有部分内容来源于网络,如果发现侵犯了您的权益,请点击这里联系我们,或是发送邮件到stuit#126.com(发送时请将#改为@),我们将及时予以删除或修改。
  • 如果你觉得本页内容对你确实有所帮助,请点击页面右边浮窗中的分享按钮,将本页推荐给更多的朋友。本站将努力为你奉献更多有用的内容。
  • 转载请注明:本文转载自银行风险管理网(http://stuit.cn/Risk/)谢谢合作!
  • 本站刊载的法律法规、监管规定等均来源于相关政府机构的网站,但不能保证100%的准确性和更新的及时性,建议在引用前访问相应政府机构的官方网站,与其原始出处进行核对。
  • 银行风管网 发布于 2016/7/27 9:53:14  回复该留言1#
  • 当前中国正处于一个传统制造业(劳动密集型或资金密集型)向高端制造业(技术密集型)转型的时期,这是一个历史发展的必然过程,无法回避,唯有直面。这个转型转的好,中国就会很有前途,并且将拥有一个跨越中等收入陷阱的良好条件。如果转的不好,或者因为无视、懈怠而丧失机会,后面恐怕就会越来越艰难了。

发表评论:

必填项 敬请留下你的尊姓大名或网络昵称

选填项 绝对保密,主要是方便我们随后联系到你

选填项 欢迎站长留下链接以便互访

必填项 防范注册机的措施。如果看不清楚,可以直接点击验证码以刷新

记住我,下次回复时不用重新输入个人信息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

  Copyright 2009-2022 银行风险管理网(Risk.StuIt.Cn)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