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者微评论50-会议,检查评比,留痕
作者:行者 发布时间:2018-08-02 22:05 分类:博客|政治与时事 浏览:957 评论:1
客观的说,用三年的时间,努力去打赢一场脱贫攻坚战,本身是一件极好的事情。然而,在具体执行过程中,由于某些领导“理解方面的偏差”,或者干脆可以毫不客气地说是这些人还在继续抱着旧的思想,旧的观念,活生生的把可以真正造福于广大群众,提高ZHENG府形象的事情,给又一次异化为“形式主义”的突出表现了。
前几天,《环球时报》发表文章(请点击这里查看),痛批“某些地方”的“痕迹主义”。其实在不少地方,真实的情况,恐怕比文中所列出的案例还要严重。比如文中说有一个乡镇要求,每个贫困户的帮扶档案“标准化格式”为24页,而【行者】曾经听一名扶贫干部说,贫困户的帮扶档案,最基础的资料就要收集36种呢,目前已经达到天蓬元帅的水平,正在努力向齐天大圣看齐~~~又比如文中说帮贫困户们集中搞一次“卫生清扫”,需要有村民代表会议的会议记录,需要有“思想动员会”的会议记录,其实在其它领域,常常还可能有过之而无不及,主要表现为“动员会”要一级一级的召开(基层机构的参会人员始终相同),“推进会”也要隔段时间就来一回,最“繁忙”的时候,一周最少有三天,最多能有六天在开会,说的还都是同一件事情,至于具体怎么去开展,则不属于那些喜欢开会的官老爷们所考虑的范围。
网上最近有个段子,说日本一位心理学博士研究发现:没能力的人处在会议中,就有了一种在做事的错觉(请点击这里查看)。虽然无法验证这个理论的最原始出处及其真实性,但就这个理论本身来说,【行者】觉得还是相当有道理的。因为在实际工作中,往往就是那些没有什么操作性比较强的内容,或是自己压根就不想沉下心去好好干点活儿的部门和单位,最喜欢没事就喊点“慷慨激昂”的口号,做点空空洞洞的方案,并以会议来贯彻会议。于是,本来注定要被边缘化的部门和单位,成了平时声音最响亮,在领导和上级单位面前表现的最为高调的群体。表面上,它们连中午和晚上的正常休息时间都给用上了,还真有那么一点点废寝忘食,连续奋战的样子了,但仔细分析分析就会发现,这些举动,除了浪费时间和精力,甚至影响了正常工作的节奏以外,真的是毫无益处、积极意义和促进作用,只能引起踏踏实实工作者们的不满。
与以上类型会议相伴生的,还有各种“形式主义”色彩浓厚的检查、评比。【行者】也注意到一些与《环球时报》文章中提到的扶贫工作检查相似的事情,比如说基层机构开展了一个活动,上级机构的多个部门,外加外部有管理权限的若干个部门,均分别组织一轮检查,即便检查内容基本相同,检查时间也“严格”分开,结果,连续一到两个月,基层机构差不多都在应付检查,别的什么事情都难以正常开展了。更值得关注的是,检查多了以后,又异化出一种“被动”迎接检查的模式,即基层机构不再计较工作实效,而是将主要精力放在如何对标检查标准,如何为检查准备更“完美”的“留痕”资料上,这种情况,不光浪费时间、精力和财力,还会从根本上架空整个工作体系,败坏作风,损害形象。
据说在有的贫困地区,某些领导在内心深处,是不愿意摘掉“贫困”帽子的。因为有了这顶帽子,大部分财政收入(最高可能会达到80%或更多)将能够轻易的通过转移支付来获取。平时也不用努力去寻找比较适合、比较实际的发展渠道了,不用作为,只要没事编些材料,开些会议,陪些领导视察,便万事大吉,还不用承担任何实践、探索中可能面临的风险。这里需要特别提醒的是,这样的地区或单位,还可能造成极其恶劣的“示范效应”,让这些糟粕被带到其它地区或单位去,最后,越来越多的人都开始“务虚”,都开始投机取巧,都开始不干正事,这是需要从一开始就严密防范,坚决制止的。
当下,需要切实防范新的形式主义代替的旧的形式主义,尤其是更猛烈、更具有迷惑性的形式主义。
4月到7月间,【行者】跑了不少个地方,“手把手”地教授了不少条“工作留痕”的经验。参加培训的人纷纷表示:X老师的讲解很深入,很全面,操作性很强,有效增强了我们应对相关检查的能力与信心。但也有朋友直接指出,你这一套,就是彻彻底底的“形式主义”呢,是在四处传播不正确的理念。【行者】努力想了想,最后觉得,还是后者“忠言逆耳”啊。
- 上一篇:行者说段子-2018年7-8月
- 下一篇:行者说历史56-三千越甲吞了吴
相关推荐
你 发表评论
欢迎- 博客|政治与时事排行
- 标签列表
已有1位网友发表了看法:
行者 评论于 2018-08-02 23:22:20 回复
【转发导语】一般来说,喜欢搞形式主义的人,常常会自我感觉良好,甚至会忽然就很亢奋起来。因此,【行者】认为,还是要为其常常浇浇冷水,以期能稍微清醒一些^_^ 这篇文章,就是【行者】草就的“冷水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