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说大礼议
作者:行者 发布时间:2013-11-07 22:15 分类:博客|历史 浏览:1062 评论:0
以中国为代表的东方文化理念,非常重视世系的传承。而正是因为构成社会的基本细胞——家族的一脉相承和连绵不断,使得整个国家有了超过五千年不断代文明的重要基础。
不过在上述积极的作用之外,这种思想也不可避免地存在着一定的负面影响。主要就是对祖先的过分“依赖”,具体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一是把当代的奋斗简单地归结到所谓的“光宗耀祖”这个目的之上,有种为别人活着的味道。二是不能正确的看待“出身”问题,即便是通过自己的个人奋斗实现了理想,也一定要归因于“祖宗的恩德”,费劲心思要找出祖宗的“巨大帮助”不可。
于是,不少成功者在成功之后,首先感兴趣的便是为“祖宗”树碑立传。而另有部分成功者,自己倒没有想到这些事情,却有些身边的人,迫不及待地提醒,甚至干脆“越俎代庖”操办起“祭祖”的活动来。
我们国家历史上最有名的类似事件,当属明朝嘉靖年间的大礼议。明武宗驾崩之时,因为没有子嗣,不得不选择其堂弟朱厚熜继承皇位,是为明世宗。这时候便有人动了心思,认为明武宗的生父兴献王养个儿子不容易,既然终于盼来儿子登顶九五之尊的宝座,理应跟着享受追封为“太上皇”的殊荣。但是这批不怕虎的初生牛犊们没有考虑到的是,朱明王朝的主流意识形态是程朱理学,坚定地信奉这个思想的当朝大员们根本就不会答应。所以尽管当时的君主专制主义已经达到较高峰,且有“廷杖”这种能让士大夫斯文扫地的武器,却始终阻止不了皇帝身边无数高官们前仆后继、争先恐后“批龙鳞”的脚步,以至于哭闹、被捕、挨打、扣钱、贬官一时间成为了时尚与荣耀。
当时从表面上看,明世宗似乎取得了阶段性胜利,好像皇权获得了空前强化。实际上在真正掌握着舆论导向的全国士人的内心深处,这个皇帝已经变为自卑,缺少安全感,独断专行,刚愎自用,多疑,喜欢听阿谀奉承之词的形象,甚至有不高兴的历史学家毫不客气地声称,明朝的颓废,腐化堕落与风气败坏,自嘉靖始。
所以务必要对自己和自己的祖宗有正确的认识,更要在任何时候都十分谦虚地把国家与集体摆在前面,摆在上面。有时候,看起来似乎没有谁会直接说“不”,其实始终都有一张大网牢牢地罩着每一个人。这个“度”是不可能超越的,因为这是整个社会稳定存在,以及从根本上避免动乱的重要保障。过去就是这样,现在和未来还将进一步的发展与强化。
标签:新冠
- 上一篇:历史潮流不可逆转
- 下一篇:九华山游记(一)佛教与九华山
相关推荐
你 发表评论
欢迎- 博客|历史排行
- 标签列表
- 最新留言
-
- ^_^
- 翠叶藏莺,朱帘隔燕,自是人间好风景
- 听你这么一说,我感觉信心倍增,呵呵
- 这不是单纯的低欲望,更像是一种随着岁月变化后,逐渐调整人生重心的过程。流露出的不是冷漠,而是一种自我沉静,是对现实生活、内在节奏的适应和接受。
- 偶尔能弄出几篇长文,但自己总是不太满意~~~
- 非常羡慕你得更新频率,而且每次都是深度长文,真的相当厉害啊,不光经常思考,整个思路还特清晰,个站博主中能够这样的精力和能力,称得上凤毛麟角!
- 我订阅的博客列表中,你的文章属于有深度的一类了,很喜欢你的历史文章,有时能带来一些视角并引发一些思考。
- 写作这件事情,要写好太费精力了。我都是滥竽充数。
- 事情越来越杂,精力越来越少~~~
- 精力跟不上,什么都不想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