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者微评论24-替课群,以及过多过滥的会议
作者:行者 发布时间:2017-05-17 22:13 分类:博客|综合 浏览:1163 评论:2
最近,网上有些大学教授在感叹,QQ和微信里居然出现了提供“替人上课”服务的群,还明码标价。
其实这些教授们真的不必如此忧虑,在十多年前我们这代人上大学的时候,就有老师直接在课堂上说,因为有些课程实在没意思,也实在没有多少益处,对于个别逃课行为,他也觉得是可以理解的。记得当时还有一位老教授,非常诚恳的对我们说:以前是计划经济,都是大锅饭,教好教坏一个样,反正老师们的工资也都是国家全额拨付的,学生们“无权”说三道四,但现在是市场经济了,高校的主要经费来源变成了学生交的学费,因此,学生就成了老师们的“衣食父母”,这就决定了老师们必须认认真真的备课,必须把课讲的精彩些,必须教给学生更多更有用的知识,否则,都对不起那份学费。
最近几年,网上和媒体上经常在喊“教育去行政化”。可惜,喊了这么些年,好像也没有多少根本性的改变。当然,与学校的那些情况相比,有些单位似乎更胜一筹。比如说出现几个喜欢开会的领导,便会要求把主要精力放在开会上面,正常工作可以往后延,会议却不能不按时出席,并且穿的衣冠楚楚,还要始终正襟危坐的。一周五个工作日,能安排三到四天在各式各样的会场上,一天八个小时的工作时间,开会却有可能安排十个小时以上(白天开的不够,晚上‘加班’继续开呗)。
中央在不遗余力地推动“反四风”,然而在某些地方,某些单位,形式主义好像还更加兴盛了,并且不断地有新的形式主义诞生,来替代掉因成为焦点而不得不舍弃的旧的形式主义。
【行者】有时候就在想啊,能不能试试搞一些开会方面的改革,比如参会者都要按次数和时间交钱,如果就是没人愿意交钱,那会就开不起来。也许这是一个脑洞大开的想法,但【行者】还是觉得,大家都认为不值得(付钱)去参加的会议,十有八九不是什么有意义的会议,真的用经济手段来加以调控,说不定能取得意想不到的良好效果呢^_^
- 上一篇:行者说历史33-士大夫与太监
- 下一篇:行者微评论25-这些都是神马
相关推荐
你 发表评论
欢迎- 博客|综合排行
- 标签列表
- 最新留言
-
- ^_^
- “权力”是一种“信仰”。
- 这就纯纯是,人类普遍存在的心理和行为模式,而非某个地区或文化的特有产物。并不仅仅局限于你所说的“官瘾”类型的权利。比如坚决不让一辆车并入的司机;路口绿灯亮起的瞬间就按喇叭催促前车的后车司机;以及认为行人拥有“绝对路权”而在任何情况下都毫不避让的行人。本质上是个体在拥有有限权力(甚至只是道德或规则优势)时,通过过度行使或扩张这种权力来获取控制感和自我价值感。
- 官迷太多
- 博主你好,茶备案项目新开张,希望得到更大的支持加入茶备案!注册得到您的专属网站备案号!希望博主多多支持!https://icp.redcha.cn希望博主能在我们网站申请一个备案号放在页脚呀!感谢博主的支持无论赞助多少,或者是不赞助也好联系站长都可以,尽量给个靓号如果被打扰了,那就万分抱歉
- 硅云“十年之约”推荐的
- 请问主机是哪家的?
- ……
- 呃~~~
- 这个是写的小说吗
已有2位网友发表了看法:
行者 评论于 2018-01-12 10:16:08 回复
本来嘛,形式主义就不是按常理出牌的东东,所以,如果出现了这种情况,那只能说,你没有遇上好单位,或者是没有遇上好领导,呵呵
淦哥 评论于 2018-01-11 00:21:10 回复
如果有领导说,我就让你花钱来开我的会,就让你顶我一次,怎么着?
行者 评论于 2018-01-12 10:16:08 回复
本来嘛,形式主义就不是按常理出牌的东东,所以,如果出现了这种情况,那只能说,你没有遇上好单位,或者是没有遇上好领导,呵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