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现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 研讨|网上转载 / 正文内容

消费市场新格局:多样化场景+多层次服务商结构
时间:2017-7-12 22:51:42 | 作者 : 银行风管网 | 分类 : 研讨|网上转载 | 浏览: 次 | 已有 1 人对本文发表了看法

我国目前初步形成了以住房按揭贷款为主体,信用卡贷款、汽车消费贷款、综合消费贷款等多种贷款品种组成的消费信贷体系,消费金融产品种类较为丰富。

但是,消费信贷的发展不平衡,结构单调。从2011年至今,中国消费信贷领域中,住房贷款存量占比始终维持在70%上下,是绝对主力。这种情况主要源于银行风控体系的局限性:依靠不动产抵押物才可以发放贷款,这也是中国消费金融发展过去较长时间受到的主要约束。

近年来,互联网、电子商务以及网络分期等新型模式出现后,由于对用户信用程度和物流的把控,非房产或购车类的消费信贷体现出了更大的增长潜力,基于真实消费背景的互联网消费金融更具优越性。

消费金融场景正在趋向多样化。一方面是线上场景,主要以电商网络购物赊销为主,伴随数字技术成长起来的15-34岁的年轻人是线上消费主力军。根据《中国消费趋势报告——三大新兴力量引领消费新经济》,在2010年仅有3%的私人消费来自于线上;2015年中国网络购物者总数近乎翻了三倍,达到4.1亿,线上渠道的消费总额已占私人消费的15%。报告预测到2020年,私人网上消费将以每年21%的速度增长,并占私人消费总额的24%。

另一方面,线下场景更为多样,以服务人们“住、行、学”为主,已覆盖旅游、安居(包括租房、装修)、教育(英语、职业、亲子等)、汽车(二手车)、医疗美容、婚庆等多个场景。

而且,消费金融的场景从固定场景正向开放场景延伸,向用户提供开放场景式的小额信用贷款产品发展很快。

消费金融服务商结构也趋于多元化,目前已经形成了多层次的消费金融服务商体系。

首先,最主要的还是银行。商业银行是国内最多提供消费金融的机构,产品种类涵盖住房按揭贷款、汽车贷款、耐用品贷款、旅游贷款、助学贷款、信用卡、消费信用贷款等,目前个人的消费信贷中大部分来自银行的贷款。

其次是消费金融公司。消费金融公司的服务模式与银行类似,但审批流程相对简单,对客户要求更低,主要针对中低收入及新兴客户群,具有单笔授信额度小、审批快、无需抵押担保、服务灵活的特点,截至 2016 末,已开业和正在筹建的消费金融公司已达20 家。

第三是互联网消费金融平台,包括:电商平台的消费金融,如蚂蚁金服;分期购物互联网消费金融平台,如趣分期等;细分市场的互联网消费金融,如主打车贷分期的平台等。

此外,还有一些其它机构,如某些小额贷款公司也开始介入消费金融市场。

消费金融发展的宏观意义

首先,消费金融有利于我国宏观经济结构优化。

在我国经济结构调整和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背景下,消费作为促进经济增长的有效手段和途径,在整个国民经济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日益凸显。消费金融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满足消费者资金融通的需要,起到刺激国内消费需求进而带动我国经济可持续发展的目的。一是消费金融非现金支付方式有利于激发消费者需求,提高交易额,继而提高整个社会的消费水平。二是消费金融有利于消费结构的调整,提高居民消费层次,帮助消费者及早实现消费结构优化和调整,改善生活品质。三是消费金融可以通过消费者消费结构的变化来调整产业投资方向,影响产业结构,拉动相关产业的发展。

其次,消费金融有利于提高宏观金融政策的传导效力。

一方面,消费金融提高货币政策传导利率渠道的效率。扩张性货币政策会降低名义利率和耐用消费品的相对价格,激励消费品生产商和信贷机构雇佣更多员工、提高消费品产量和信贷供给,从而影响当期消费决策。在引入消费信贷后,利率的变化会直接影响消费信贷,相同的流动性投放会带来利率的更大降幅,货币政策传导的效力也会相应提高。

另一方面,消费金融拓宽了货币政策传导的信用渠道。在消费信贷出现以前,货币政策传导的信用渠道主要是中央银行流动性投放影响企业的信贷可得性,从而影响企业投资需求。引入消费信贷后,中央银行流动性投放通过消费信贷可以影响个人消费需求,从而影响总需求。

第三,消费金融有利于传统金融机构转型。

一是金融行业通过对资产结构的调整,避免了单一的资产结构,有利于资产结构多样化,可以达到降低银行等金融机构不良贷款率,分散风险的目的。

二是消费金融风险较低,在计算资本时风险权重系数较小,避免了银行因为扩张资产而受到资本的约束,降低了对资本的依赖。

三是消费金融行业的不断竞争倒逼商业银行等传统金融机构改革创新。在推进利率市场化的背景下,商业银行不能再只依靠传统的存贷利差获取利润。消费金融服务提供商种类丰富,各类主体之间的有序竞争促进传统金融机构改革创新,开发多样化的消费金融结构产品,消费金融成为传统金融机构重要的新业务增长点。

中国消费金融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

尽管我国消费金融发展强劲,潜力巨大,但在发展过程中仍需注意以下问题:

一是消费金融风险控制还处于研究探索阶段,没有经历过完整的经济周期性波动,特别是一些互联网消费金融机构成立时间较短,技术和人力资本不足,对相关资产的风险管理能力欠缺,更需防范相关风险。

二是个人征信体系还不完全适应支撑消费金融审批及风险防控的需要。

三是部分消费金融机构漠视消费者权益保护,未能履行信息披露义务,个人信息不当使用突出,个人隐私泄露时有发生。

四是在消费金融发展的同时,一些机构宣传超前消费观念,利用消费者的攀比心理,甚至采取虚假宣传、隐瞒实际资费标准等手段,诱导部分消费者,尤其是缺乏金融知识和社会阅历的年轻人过度借贷,背上了沉重的债务负担,给消费者本人、家庭和社会带来不良影响。

发展消费金融需加强风控并完善社会征信体系

中国的消费金融发展方兴未艾,未来消费金融发展必须重视风险控制、征信体系建设、消费者权益保护、大数据等金融科技的应用和场景金融的发展。

首先,消费金融业务的核心是风险控制,实现可持续发展需要消费金融服务商提高风险管理能力,要建设自动化的消费金融决策体系:多模块的专家决策系统、多渠道的外部信息采集方式、智能化的风险评估与决策架构、动态的数据分析机制等。实现风险管理全流程控制:在关键风险控制岗位贯彻风险控制责任和操作规程,实现不同岗位相互制约和交叉验证。完善全渠道的资产质量控制机制:建立不良贷款的化解和催收机制、贷后风险预警体系的建设及相应的人员激励约束机制。健全内控合规管理政策、制度、机制和工具,防范员工的操作风险。从而打造涵盖“贷前、贷中、贷后+内控”的核心风险控制体系。

其次,逐步完善社会征信体系,将消费金融尤其是互联网消费金融信息纳入征信系统,加快建立消费者个人信息数据库,推进个人商业信用数据、个人“五险一金”数据、个人人事档案数据、个人消费数据、个人金融数据等多维数据的整合,逐步形成覆盖人群广泛、信息多元的征信数据库。

第三,随着消费者金融受众的增加,要特别加强金融消费者和投资者的教育工作,注重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要以保护消费者权益为方向,完善相关金融法律制度,加强相关机构的信息提供义务和对消费者个人隐私的保护。消费金融机构应当以通俗易懂的语言,及时、准确向金融消费者披露可能影响其决策的信息,包括要明确利率,要充分提示风险,不得发布夸大产品收益,掩饰产品风险等欺诈信息。研究出台针对个人信息使用的规范和准则。加大信息共享机制建设,防止消费金融机构叠加授信额度超过个人偿还能力。

第四,为防止消费信贷演变成过度超前消费的催化器,金融监管部门、学术机构和媒体要通过网络教育等方式对消费者进行正面引导,帮助消费者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念,增强消费者的网络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

第五,加强对大数据的开发和应用,实现大数据风控与消费金融的融合发展。金融行业是一个数据密集型行业,无论是传统的线下业务还是新型的线上业务,竞争的一个关键要素就是数据。现在的消费金融服务商都累积了大量的线上、线下数据,这些数据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个人征信数据的不足,用好这些数据,可以帮助它们更好的了解客户、挖掘客户需求、实现精准营销和信用风险管理。

第六,以场景消费为支撑发展消费金融。消费金融需要庞大场景作支撑,场景是银行、消费金融公司和电商从事消费金融的基础。消费场景多元化并贴近生活的方方面面,可以使线上、线下、线上+线下的消费金融产品和服务更具渗透力。比如,电商消费金融平台以电商自身的消费场景为基础,完善电商生态;商业银行则通过自建电商平台或与网络零售平台等合作,挖掘消费金融场景入口。

  • 谢谢你浏览本页内容,你的关注与支持是本站不断发展的最大动力!
  • 如果你有什么意见或建议,请点击这里告诉我们
  • 本站有部分内容来源于网络,如果发现侵犯了您的权益,请点击这里联系我们,或是发送邮件到stuit#126.com(发送时请将#改为@),我们将及时予以删除或修改。
  • 如果你觉得本页内容对你确实有所帮助,请点击页面右边浮窗中的分享按钮,将本页推荐给更多的朋友。本站将努力为你奉献更多有用的内容。
  • 转载请注明:本文转载自银行风险管理网(http://stuit.cn/Risk/)谢谢合作!
  • 本站刊载的法律法规、监管规定等均来源于相关政府机构的网站,但不能保证100%的准确性和更新的及时性,建议在引用前访问相应政府机构的官方网站,与其原始出处进行核对。
  • 子虚 发布于 2017/7/13 16:16:23  回复该留言1#
  • 传统银行体系掌握着最庞大的客户群及其基本信息,同时掌握着最先进、最可靠、最主流并且完全符合政府监管标准的支付渠道,属于供给侧。电商平台则属于另一端的需求侧,掌握着实实在在的消费对象,提供了资金的出路,但电商平台的支付方式,尤其是某些“创新”,一直为监管部门所不满意,认为其在客户身份识别和交易记录分析方面存在严重瑕疵,甚至认为可能被违法犯罪活动所利用。
    总体上看,改革是一定要坚持推进的,而改革的最主要目标,就是如何把供给侧和需求侧给合理、有效的连接起来,这不仅是监管需要,也是统一双方优势,实现“1+1>2”这个资源更优化配置目标的必须。
    对于传统银行来说,最关键的改革措施就是积极适应网上购物,网上消费这个新环境,开发更适合,更便捷的金融服务平台。近几年,有部分银行在尝试着开办自己的“网店”,子虚认为这并不是正确的道路,因为银行的核心技术还是在金融领域,在支付领域,需要在这方面持续发力,而贸然进入商贸流通领域,别说竞争不过天猫、京东这些已经深耕过多年的大鳄(甚至可以说是垄断巨头),就是与那些中小型企业或平台相比,银行的专业性和经验也是极为缺乏的。
    子虚觉得,这几年有不少保险公司入股银行,结果搞出了影子银行,搞出了违法违法给关系人提供融资,其影响都是比较恶劣的。其实国家可以从另一个角度做一些引导,选择具有一定实力,发展前景和管理能力的电商平台,或相关商贸流通类大型企业,适度的入股银行,或是通过其它方式建立更紧密合作关系,当然,最重要的还是业务对接,平台对接,数据对接,各自发挥好各自的优势,又尽可能打破相互之间的不合理壁垒,建立起数据的云共享,交易全流程的无缝衔接,以及统一的社会信用体系。

发表评论:

必填项 敬请留下你的尊姓大名或网络昵称

选填项 绝对保密,主要是方便我们随后联系到你

选填项 欢迎站长留下链接以便互访

必填项 防范注册机的措施。如果看不清楚,可以直接点击验证码以刷新

记住我,下次回复时不用重新输入个人信息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

  Copyright 2009-2022 银行风险管理网(Risk.StuIt.Cn)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