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信贷白话(xdbh01)
— — — — — — — — — —
堡垒常常是从内部攻破的,信贷员的职业操守在风险防控中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由于员工道德风险造成的风险事件值得警醒。
一、从一个案例说起
2015年某银行受理了一笔钢结构企业续贷申请,金额3000万元,房产抵押,三年前已开展合作,为异地客户。评审人员在受理资料时发现,调查报告中呈现的经营状况较好,企业利润及现金流均很乐观。然而,钢结构行业下游主要针对工业房产需求,受外部环境影响,上市公司业绩在同期均有所下滑,该客户与行业规律不相符。因此,评审对尽调工作产生质疑,并结合自身熟悉的下游客户直接进行了抽查,通过第三方渠道核实个别下游客户的合同量及付款情况,果然与实际情况不符,这表明上报的经营情况存在水分。
但此时评审仅是怀疑,尚未最终确认,因为主办信贷员的业绩很好,有其他优质基础客户,日均存款也高达2亿,之前上报的项目质量也不错。也有可能是评审过虑了,产生了误判?因此,评审决定与客户经理进行电话沟通,在合理怀疑的基础上了解其态度。在沟通过程中,评审发现客户经理极力陈述客户经营状况良好,且在评审反应客户经营状况不符合行业常规时,客户经理反应过激(可能为心虚),但是也不能正面回应,只是以评审对行业不够了解进行反驳搪塞;当评审提出适度压降1000万(客户既然好,还一部分总是可以的),客户经理极度敏感,强调一旦压缩,客户就会寻找其他银行来续做全部还清。客户经理的此种状态不符合评审对其的一贯印象和认识。种种迹象表明:该项目值得进一步怀疑。
因此,评审决定重新进行实地调查。到了车间发现,生产经营虽然正常,但存货、应收账款难以核实得很清楚,税控系统相对于去年有下滑,存在大量未开票订单,但是银行流水不足,虽然拿出了大量承兑汇票的收票开票记录,但是存在空转嫌疑,仍然无法说清原由。企业实际控制人对评审人员百般殷勤,在晚餐期间劝酒频频,并带有美女公关行为。评审产生强烈直觉:客户经理和客户的关系很不一般。
评审觉得此项目风险较大,决定提前向银行行长汇报。行长较为重视,银行动用自身关系向当地同业了解企业情况,同时通过特定渠道了解客户经理与该客户的认识历史及私人关系。最终,明确判断客户经理道德风险存在问题:一是了解到客户经理常常和老板打牌,关系过于深入;二是客户经理与老板存在合作投资的行为;三是前期贷款归还存在客户经理辅助过桥资金嫌疑;四是企业老板前期存在对酒店的隐性投资,资金固化明显,存在民间借贷,资金链紧张,当地银行同业并不愿意介入。
为了稳妥确保贷款安全退出,银行通过纪委与客户经理进行了谈话问责,并成立专项工作组与客户进行谈判,启动了重新调查工作,最终在压缩500万后完成了对客户的风险重组。
二、道德风险的成因分析
从上述案例看,由于客户经理和企业产生了高度的利益捆绑,致使在面对客户经营状况出现不利变化时,客户经理无法坚持客观理性的态度,反而倾向于对风险进行粉饰和掩盖。客户经理作为银行工作人员,也是第一道风险防线,本应尽最大努力保护银行利益,却因为利益冲突没能坚守自身的职业操守,最终劣变为“客户的经理”。
目前的经济下行期,更容易诱发员工道德风险。总体来看,道德风险的主要成因如下:
1、人性本“私”,在信贷业务办理过程中可能诱发利益输送行为
企业在经济下行期融资环境恶化,融资可获得性变差,为了成功获取融资,部分企业把向银行员工输送利益计入其融资资金成本(经验数据为1%-2%),严重考验银行员工职业操守。由于人性本“私”,人性的弱点往往诱发道德风险。由于银行内部人员的配合,使得企业能够更加“深入”的了解银行的制度和流程,进行突破银行的风险防线,最终造成风险损失。
2、银行考核激励模式残酷,部分客户经理因考核压力诱发道德风险
近年来,商业银行市场化程度越来越高,竞争日趋激烈。客户经理作为市场化的考核主体,往往承受巨大的考核压力,其业绩水平不仅决定其薪酬福利,更直接影响到其能否转为正式员工。如笔者所在银行的对公客户经理,必须完成至少5000万年日均存款方能完成转正。由于经济下行期优质资产稀缺,客户经理考核压力加大,为了使上报的授信项目获批,存在主观上掩盖项目风险的动机。此外,部分客户在续授信中已出现一定的风险信号,但由于授信退出将直接影响客户经理考核成绩,部分客户经理也倾向于掩盖风险信号。
3、银行的内控体系不到位,未能实现有效的监督制衡
银行内控体系对道德风险管控具有重要作用。“双人调查”、“审贷分离”等是信贷工作中必须坚持的基本原则,也是最基本的银行内部控制措施。但是,在信贷工作实践中我们发现一些基础环节(如:面签核保)存在不规范操作,致使为道德风险滋生创造空间。我们必须承认:人性存在弱点,在没有有效监督制衡的情况下,道德风险更容易发生;反之,如果内部控制体系到位,将大幅度降低道德风险滋生的空间。
三、防范道德风险一些措施建议
1、警钟长鸣,教育引导(不会干)。做一些主题培训宣讲,通过合规教育警钟长鸣。一般来讲,经历过不良贷款和风险事件的人相对成熟审慎,一般不会铤而走险。
2、完善规章,规范操作(不能干)。坚持信贷管理的一些基本原则(如双人调查、四眼原则)落实到位,从体制机制上予以保障。
3、检查监督,严肃处罚(不敢干)。对于出现道德风险苗头的客户,尽早问责处罚,防范于未然。
4、银行要高度关注客户经理中的高危人群(业绩困难的、业绩大幅增长的、业务能力弱的)。
5、高度关注项目的营销来源渠道,对依托第三方渠道推荐的要高度防范。
6、关注客户经理八小时以外的生活状态,朋友圈、交际圈。
7、银行做好客户经理的“家访”工作,及时为员工排忧艰难。关注客户经理的家庭生活变动情况,家庭和谐带有子女的一般不会冒险。
总体来看,在宏观层面,要从体制机制建设完善着手,有效减少滋生道德风险的土壤;在微观层面,要关注具体业务、具体人,通过存在道德风险苗头的业务或客户经理要防微杜渐、未雨绸缪。唯有如此,方能有效降低道德风险对银行信贷资产的风险冲击。
- 谢谢你浏览本页内容,你的关注与支持是本站不断发展的最大动力!
- 如果你有什么意见或建议,请点击这里告诉我们。
- 本站有部分内容来源于网络,如果发现侵犯了您的权益,请点击这里联系我们,或是发送邮件到stuit#126.com(发送时请将#改为@),我们将及时予以删除或修改。
- 如果你觉得本页内容对你确实有所帮助,请点击页面右边浮窗中的分享按钮,将本页推荐给更多的朋友。本站将努力为你奉献更多有用的内容。
- 转载请注明:本文转载自银行风险管理网(http://stuit.cn/Risk/)谢谢合作!
- 本站刊载的法律法规、监管规定等均来源于相关政府机构的网站,但不能保证100%的准确性和更新的及时性,建议在引用前访问相应政府机构的官方网站,与其原始出处进行核对。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