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现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 形势|行业性风险信息 / 正文内容

欧盟成员国呼吁对中国钢铁倾销采取行动
时间:2015-11-10 8:26:43 | 作者 : 银行风管网 | 分类 : 形势|行业性风险信息 | 浏览: 次 | 已有 0 人对本文发表了看法

欧盟成员国周一呼吁,欧盟的贸易保护武器应“火力全开”,以保护欧洲钢铁行业不受中国钢铁“倾销”的冲击。

据英国《金融时报》报道,欧洲钢铁行业不景气,是欧盟成员国这一行动背后的主因。自2009年来,欧洲钢铁行业劳动力规模已经缩减五分之一,钢铁需求也比2008年金融危机前的水平低了25%。

中国国内的产能过剩,则成为欧洲的把柄。钢铁企业高管称,中国利用国内钢铁厂的过剩产能,在欧洲市场以低于生产成本的价格“倾销”产品。

此外,他们还担心,欧盟委员会可能于明年承认中国的市场经济地位,这样一来,欧盟用于向中国钢铁出口征收关税的很多武器将直接失效。2001年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WTO),根据协议,2016年中国将自动获得市场经济地位。

但是美国与欧洲是否认同这种结果还未可知,一旦它们认同中国的市场经济地位,将很难再对中国实施报复性关税措施。欧洲出现的最强反对声音,就来自传统的制造行业,比如钢铁、服装和自行车等。

从全球来看,整个钢铁行业已经面临产能过剩的窘境,过剩的产能约有6.45亿吨,分析人士预计其中约3亿吨由中国贡献。

全球钢铁年产量16亿吨,中国占将近一半。今年前七个月的出口量就已经和全球第二大钢铁生产国日本全国的产量不相上下。路透预计,随着国内经济增长减速,今年中国钢铁出口量将达到创纪录的1亿吨,以帮助消化估计高达3亿吨的过剩产能。

在全球需求疲软,国内产能过剩的环境下,今年中国钢材出口量激增,被海外同行指为倾销,10月出口量环比大减20%,这可能表明中国的钢铁出口大潮开始落幕。

上个月全球财富500强企业印度塔塔钢铁公司(Tata Steel)将旗下英国业务裁员1200人直接归咎于大量廉价产品的进口,特别是来自中国的钢铁产品。

上周美国商务部公布的调查也显示,可能对中国出口美国的部分耐腐蚀钢征收最高236%的关税。美国钢铁业者称,中国内地、印度等五个国家地区的钢铁商受惠于范围广泛补贴,美国厂商并未享有这样的补贴,仅中国就有48项不同的补贴计划。

——————————

【扩展阅读】

钢铁出口压力日增,美国酝酿对中国钢铁征收236%重税

彭博本周三(11月4日)报道称,美国商务部一项初步调查显示,进口自中国的部分耐腐蚀钢可能会被征收最高236%的关税,这个比例是根据它们所获得的补贴确定的。

美国商务部在通过电子邮件发送的公告中表示,商务部初步调查发现包括鞍钢集团香港有限公司、宝钢、河北钢铁集团、常熟科弘材料科技、邯郸钢铁这五家中国出口商所获得的补贴比例高达上述水平。美国海关边境保护局将按照指示根据这些公司所获补贴比例来要求它们缴纳现金保证金。

这份初步调查结果是美国钢铁生产商今年提起的三个贸易申诉案件的首个裁定。此前,来自中国等海外生产商的产品涌入美国市场,把价格拉低至九年低点,造成31%的美国钢厂产能被迫闲置。这项裁定可能有助于提高美国国内的产品价格。

被认定获得236%的补贴的五家中国企业并没有参与调查。美国商务部称,另一家公司烨辉(中国)科技材料有限公司的补贴比例为26.3%。

初步调查显示,印度企业享有的补贴最高为7.7%,意大利政府对出口的补贴比例为38.4%;韩国的最高补贴比例为1.4%。

今年6月美国数家钢铁企业向美国政府投诉,指控从中国、印度、意大利、韩国和台湾进口的耐蚀钢价格过低。耐蚀钢是不锈钢的一种,其耐腐蚀程度比不锈钢更好一些。

美国钢铁业者指控,这五地钢铁商受惠于范围广泛补贴;但美国厂商并未享有这样的补贴。他们指出了中国的48项不同补贴计划,印度88项,意大利12项、韩国43项,以及台湾的22项。美国钢铁生产商声称,倾销差额从印度耐蚀钢的略高於70%,到来自中国和意大利钢品的逾120%不等。

美国从这五个国家和地方进口的耐蚀钢数量,从2012年的150万吨激增85%至2014年的275万吨。美国钢企表示,其各自政府对生产商提供大幅补贴,使得自这些国家和地方进口的钢品,对美国国内钢铁业造成实质损害。

  • 谢谢你浏览本页内容,你的关注与支持是本站不断发展的最大动力!
  • 如果你有什么意见或建议,请点击这里告诉我们
  • 本站有部分内容来源于网络,如果发现侵犯了您的权益,请点击这里联系我们,或是发送邮件到stuit#126.com(发送时请将#改为@),我们将及时予以删除或修改。
  • 如果你觉得本页内容对你确实有所帮助,请点击页面右边浮窗中的分享按钮,将本页推荐给更多的朋友。本站将努力为你奉献更多有用的内容。
  • 转载请注明:本文转载自银行风险管理网(http://stuit.cn/Risk/)谢谢合作!
  • 本站刊载的法律法规、监管规定等均来源于相关政府机构的网站,但不能保证100%的准确性和更新的及时性,建议在引用前访问相应政府机构的官方网站,与其原始出处进行核对。

发表评论:

必填项 敬请留下你的尊姓大名或网络昵称

选填项 绝对保密,主要是方便我们随后联系到你

选填项 欢迎站长留下链接以便互访

必填项 防范注册机的措施。如果看不清楚,可以直接点击验证码以刷新

记住我,下次回复时不用重新输入个人信息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

  Copyright 2009-2022 银行风险管理网(Risk.StuIt.Cn)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