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万岁》读后
作者:行者 发布时间:2005-11-29 21:01 分类:博客|读书观影和写作 浏览:889 评论:0
一个穿越过蔽天松林的人还会注视细小的青草吗?一个经历过海洋风浪的人还会喜欢树叶上的露珠吗?然而王蒙先生偏偏就从小处着手,写最平凡的人,写最普通的事情,用清晨草叶上一滴露珠的表面映射出太阳的光辉!
很小的时候就听说过《青春万岁》这本书,但是在快餐文化盛行的日子里,一直无缘拜读。最近几年中央开始大力弘扬先进文化,社会也渐渐崇尚返朴归真,人民出版社也得以重新校正和出版了这本半个多世纪前的名著。
《青春万岁》成书与一九五三年,那是中国历史上的一大转折。通过抗美援朝,土地改革,以及镇压反革命这三大运动,使新生的人民民主政权终于站稳了脚跟。经历了三年多的调整,国民经济也摆脱了解放时全面崩溃的危险,各行各业初步恢复。在这安定环境的基础上,第一个五年计划开始实施,新中国的建设一步步展开新的画卷。而与此同时,以对资本主义工商业改造为主要内容的向社会主义过渡进程也有条不紊的开展。到处在扫荡旧社会的遗毒,到处在为未来培养生力军,一切都在如火如荼的进行着。
全书的北京就是这样一个时代,全书就是描写这样一个大背景下的具有一定代表性的一群人。她们的共同特点是经历过旧中国的苦难,也亲眼目睹了新社会的百废具兴和光明前景。他们热爱党,热爱社会主义祖国,但对于革命和建设的理解,由于年轻,由于各自不同的过去,有着各种各样的看法,也包含着或多或少肤浅的因素。作者正是以此为起点,着重叙述了她们世界观改造和进步的详细过程。
郑波解放前就参加过党的地下工作,对于党的工作无限忠诚,并尽心尽力,但是她起初认为只要做好社会工作就行,别的都不重要。大规模的建设开始后,到处日新月异的变化让她发现,祖国需要的是又红又专的人才,于是,她把永不服输的精神投入到学习中,战胜一个又一个困难,不断提高自己的效率,终于迎头赶上。
而李春正好相反,由于自身和外界的种种原因,她自己把自己封闭了起来,以为只要学习很好,其它什么都不关心也行,结果越来越孤独,越来越苦闷。老师和同学们没有因为他的孤傲而远离,而是更加热情的接近她,给她更多的机会,终于让她走出了心理的阴影,回到集体中,积极的参与各种活动,实现了自己的人生价值。
杨蔷云和袁新枝是完美一点的角色,但这并不是说它们样样都是完美的。社会是发展的,尤其是在一九五三年这样转折的时期。她们在思想、学习和生活上也有不足的地方,也有自己的困惑和烦恼,但是乐观的性格让她们积极改进自己,不断迈上新的更高的台阶。
呼玛丽是个孤儿,从小被送到天主教会的仁慈堂,受了很多罪,也折磨坏了身体,更为严重的是,她的精神受到了反动势力的极大毒害,对于新社会和周围的人都有一种恐惧。但是国家和社会从来没有放弃她,老师和同学们想方设法地关心她,让她感受到温暖和力量。终于在毕业前夕,她走进了大家庭里,敢于生活了,成为社会主义建设的光荣一员。
还有尽职尽责的袁老师,善良和要求进步的苏宁,循循善诱的大姐姐黄丽程等等,大家都在积极的改造自己,争取进步,希望为国家的富裕和强大添砖加瓦。这些形态各异的形象构成了一张丰富多采的时代画卷。
文章的最后一个部分安排了毕生生们见到毛主席的场景,全书迅速升华到一个很高的层次。而呼玛丽第一次主动袒露心扉,还是向毛主席表达自己的激动之情,更起到了画龙点睛的效果。老一代的,领导人的殷殷期望与嘱托,年轻一代的,生力军的乐观与奋发进取,表现了新中国的巨大感召力,也构成了新的一天的美好前景!
虽然五十多年已经过去了,但掩卷沉思的时候,仍然能够感觉到事情仿佛就发生在我们的身边,而书中的人物,也似乎能在自己身上找到一些影子。我想这也许就是长久流传不衰的原因,这也许就是能给现在以诸多启迪的缘由。同样是即将踏入社会的青年学生,同样是飞速发展的祖国,我们怎能不学习她们那种热爱生活的态度呢?怎能不学习她们那种不尚空谈,顽强而持久的学习与工作的精神呢?我们要从自己做起,从小事做起,从日常生活的一点一滴做起,这样才能够创造幸福,创造更加美好的明天!
我从书中抄下了几段小诗:
火星飞落 不知道去处
歌舞匆匆 也有个完了
而我的诗篇不会结束
她永生赞颂 一直到老
我们的青春想火焰般的鲜红
燃烧在充满荆棘的原野
我们的青春像海燕般的英勇
飞越在暴风雨的天空……
- 上一篇:中国抗日战争结束时日美国共输赢分析
- 下一篇:我对台湾问题的看法(二稿)
相关推荐
你 发表评论
欢迎- 博客|读书观影和写作排行
- 标签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