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现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 参考 / 正文内容

“资产荒”催生中国不良资产证券化重启契机
时间:2015-10-20 15:35:28 | 作者 : 银行风管网 | 分类 : 参考 | 浏览: 次 | 已有 0 人对本文发表了看法

 中国2015年第三季度经济增速六年半来首度跌破7%,国内银行业不良贷款“双升”已然成为新常态,信用风险明显增加。商业银行有必要拓展新的不良贷款处置渠道,而当前“资产荒”蔓延恰为不良资产证券化重启试点提供了契机。

分析人士指出,不良资产证券化对于化解金融风险有现实意义,亦是银行经营模式从“经营贷款”向“经营资产”、从“做规模”向“做流量”转变的突破口,且当前投资端面临有利条件,投资者风险偏好和投资需求日益多元,有优化资产配置的需要。

“资金充裕,资产配置的空间比较大,银行也有需求,监管条件、中介能力和投资者认可条件都已经具备,应该抓住有利时机,尽快推动不良资产证券化试点重启。”一位国有大行人士称。

中国2005年开始试点信贷资产证券化业务时,其中即已包括不良资产,之后因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爆发,为控制风险,不良资产证券化暂停至今

中诚信国际金融业务部总经理闫文涛亦表示,经济处于下行通道令未来不良压力依然很大。从需求端来看,很多银行有不良资产证券化的需求;从市场投资者来看,近期市场资金利率不断下滑,未来多层次投资市场逐步形成,更多投资者愿意参与不良资产证券化的购买。

中信建投报告则指出,9月新增人民币贷款创有记录以来同期最高,银行信贷投放意愿明显增强,其重要原因为在货币持续宽松与经济下行并存情况下,资产端与资金端的供求不平衡,优质资产减少,收益率下行,“资产配置荒”抬头。

银监会数据显示,2015年上半年银行业新增不良贷款3,222亿元人民币,超2014年全年增量;不良贷款率1.82%,较年初上升0.22个百分点;作为不良贷款“后备军”的关注类贷款基数也持续走高,6月末关注类贷款较年初增加6,081亿元,同比增长33%。

以A股16家上市银行为例,2015年上半年逾期贷款更是大幅攀升,截止6月末,有七家银行逾期贷款余额较年初增幅超50%,其中华夏银行居首增速达108.44%,交通银行紧随其后增幅达78.33%;而H股上市的重庆银行和盛京银行增速则更为惊人,分别为198.93%和130.46%。   

目前,银行主要通过清收、重组、核销和转让等四种途径来处置不良资产。前述国有大行人士指出,自主清收、损失核销、重组盘活等手段效果有限;批量转让又受限于四大资产管理公司市场容量有限等因素,不利于快速压降不良及拓宽投资者范围。

“如果能将优质资产和不良资产‘两端资产’证券化同步放开推进,银行就可以结合自身战略定位和经营需求,合理安排证券化设计,将证券化融合到经营战略中去,使证券化真正成为有效的主动管理工具。”他称。

2012年,财政部和银监会联合下发《金融企业不良资产批量转让管理办法》,规定金融企业批量转让10户及以上的不良资产只能定向转让给资产管理公司。但截止目前,尚未出台包括资产证券化等其他直接出售方式来批量处置不良资产的管理办法。

银监会主席尚福林在7月下旬召开的上半年全国银行业监管工作会议上曾强调,要把遏制不良的快速上升作为当前风险防范化解工作的首要任务来抓,下半年要探索开展不良贷款资产证券化试点,提高不良贷款处置效率。

中国最新公布2015年第三季度GDP(国内生产总值)同比增速6.9%,一如市场预期跌破7%,创下六年半以来最低值。中国经济仍处在结构调整关键阶段,较长时间内都将面临较大下行压力。

业内预计规模在1,000-1,500亿元

中国2014年信贷资产证券化产品发行规模2,818亿元;今年截至10月10日,信贷资产证券化产品已发行2,591亿元。前述大行人士预计,全年将突破3,000亿元,“3,000亿元也可视作未来几年信贷资产证券化市场的常态规模。”

闫文涛认为,以国际上主要国家开展不良资产证券化占整个不良资产规模的10%-13%左右测算,上半年末国内不良余额为1.09万亿,预计当前不良资产证券化规模在1,000-1,500亿元。

在暂停试点前,国内金融机构曾发行过四单以不良资产为基础的资产支持证券,分别为信元2006、东元2006、信元2008和建元2008,合计融资134.15亿元,化解不良贷款516.32亿元;参与发起机构则包括信达资产、东方资产和建设银行三家。

多位银行人士谈到,2012年资产证券化业务重启后,发行与投资是最主要的难题。就选择何种不良资产开展证券化,一家股份行金融同业部人士认为,不同于正常类贷款证券化的基础资产,每笔不良贷款的处置回收情况很不一样,影响因素也是多而复杂,确定可以收回的和确定不能收回的不良资产均不适合证券化。

“可疑类的不良资产,有可能收回但又存在一定的不确定性,就比较适合证券化。”该人士称。

前述大行人士表示,不良资产证券化虽然基础资产质量不高,但通过合理的定价估值,交易结构简单,产品风险一见到底,产品设计层级单一,后续处置可以产生稳定的现金流,确保投资者的本息清偿。

他并分析,优先档销售难度不大,如中小商业银行、证券公司等是潜在购买方;次级档方面,资产管理是潜在购买方。从资产管理公司角度分析,购买次级档会比批量转让节约大量资金成本,但一样可以运用自身的专业优势,分享不良资产处置的超额收益,且不必自行清收,可解决当前突出的人手不够问题。

据其透露,资产管理公司受人手不够影响,在部分地区已开始选择性收包,流标现象有所增加,不良资产处置受到影响。

有银行已开始变相不良资产证券化

在业内看来,通过证券化方式实现不良贷款出表是银行的根本动因。闫文涛就指出,近期不良转让出现了新做法。一种是远期回购承诺,有些银行利用资产证券化的原理做一个优先和劣后的分层,卖给另外一家银行,表面上看是资产证券化的结构,其实里面有抽屉协议,通过这一方式出表。

另一种是银行通过某种方式借入一笔资金,在体外成立某种实体,再购买自身的不良资产来出表,好处是期限比较长,最长可到10年,可以给银行充足的经济周期处置不良,实现出表,“但对银行风险来说没有实质上的转移。”

有地方银监局人士则直言,“有银行已经在开始不良证券化把不良转入表外,多种形式有好有坏,有些银行是在政策不明了期,进行监管套利。”

该监管人士并表示,在不良贷款加速暴露的背景下,消化核销不良,是当前的重要任务,监管部门也希望银行业多渠道消化不良;但在分业监管体制下,银行不良资产跨业转让消化,加大了银行业监管的难度和金融系统的风险传染性

就不良资产证券化的方向,闫文涛认为有三种模式值得探讨:10户及以下可选择做“纯不良资产证券化”或“不良资产+优质资产证券化”,但前者存在交易结构没有一定增信创新会面临一定的销售压力,而后者银行动力可能不足,卖出多优质资产,比如当前环境下,拿很多现金无处可投,从收益率和资金使用效率来说都比较差。

“第三种是不良贷款收益权证券化模式,优势在于不受10户的限制,对银行来说可一次性实现较大规模的不良资产处置,降低不良率;局限是无法实现破产隔离。”他说。

另有大型城商行高管谈到,不良资产证券化未来可能的路径是:银行将不良贷款进行组合打包后,以一定折扣价格出售给SPV(特殊目的载体),由SPV将这些具有共同特点的资产进行结构重组,并以此为现金流支撑在证券市场上发行证券,不良资产从银行的资产负债表中转移出来,实现真正的销售和破产隔离。

银行人士并建议,应从法律、政策层面支持不良资产证券化试点,包括解决抵质押物转让过程中变更登记手续复杂的现实问题,使发起机构实现“破产隔离”与“真实出售”,解决不良资产证券化出表问题;同时,国家税务部门给予信贷资产服务管理机构一定的税收优惠政策,以降低业务开展成本。

  • 谢谢你浏览本页内容,你的关注与支持是本站不断发展的最大动力!
  • 如果你有什么意见或建议,请点击这里告诉我们
  • 本站有部分内容来源于网络,如果发现侵犯了您的权益,请点击这里联系我们,或是发送邮件到stuit#126.com(发送时请将#改为@),我们将及时予以删除或修改。
  • 如果你觉得本页内容对你确实有所帮助,请点击页面右边浮窗中的分享按钮,将本页推荐给更多的朋友。本站将努力为你奉献更多有用的内容。
  • 转载请注明:本文转载自银行风险管理网(http://stuit.cn/Risk/)谢谢合作!
  • 本站刊载的法律法规、监管规定等均来源于相关政府机构的网站,但不能保证100%的准确性和更新的及时性,建议在引用前访问相应政府机构的官方网站,与其原始出处进行核对。

发表评论:

必填项 敬请留下你的尊姓大名或网络昵称

选填项 绝对保密,主要是方便我们随后联系到你

选填项 欢迎站长留下链接以便互访

必填项 防范注册机的措施。如果看不清楚,可以直接点击验证码以刷新

记住我,下次回复时不用重新输入个人信息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

  Copyright 2009-2022 银行风险管理网(Risk.StuIt.Cn)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