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说极权制,封建制与民主制
作者:行者 发布时间:2013-06-16 13:31 分类:博客|政治与时事 浏览:737 评论:0
严复在《孟德斯鸠列传》中,将《法意》(<论法的精神>)的三政制命名为:“曰民主,曰君主,曰专制。”近些年来,有学者提出,中国的“封建社会”在比较严格的意义上,并不能认定为真正的“封建制”或“君主制”,而是应当认定为一种以君主“专制”为主要特征的国家形态,而这种特征愈到“封建社会”的后期愈加明显,也就是常说的保守主义的兴盛和君主专制主义的不断强化。
因此笔者认为,国家形态总的来说应当分为三种:第一种是极权制,第二种是封建制,而第三种是民主制。
极权制主要存在于人民群众的认识水平相对有限的阶段,在这种体制下,绝大多数被统治者对极少数掌权者充满了恐惧,表现出对其毫无原则的绝对服从,并简单地认为领导者不会有错,而即便有错也必须无条件的执行其命令,因为这是整个社会保持稳定的基础。通常来说,只要掌权者对被统治者的压迫不是很过分,基本上都能够保持一种相对静止的状态。
封建制可以说是对极权制的改良。这里所称的“封建”与中国的“封建社会”没有什么关系,倒是带有欧洲中世纪的一些色彩,因为在这种体制下,被统治者对掌权者地位的承认,需要掌权者适当地给予一些荣誉或利益来换取,就像中世纪的欧洲,封建领主与骑士阶层之间的关系一样。在这种制度下,部分被统治者参与政治的意识已经开始觉醒,极少数掌权者不再能够肆无忌惮的实施着自己的个人想法,而是需要适当地征求更多人的意见。这是社会的进步,尽管只是前进了一小步,却打破了静止的状态。
民主制只能产生于人民群众的认识水平已经大大提高之后。实现这种体制的前提条件是大多数人民群众都主动地、迫切地要求参与政治,人民有权且必须监督领导者已成为共识。在这种体制下,行政管理将仅仅作为一类普通的职业,领导者头上的“神圣”光环已经消失,“公仆”的思想真深入人心。
极权制和封建制看似建立了稳固的统治,实际上却是非常虚弱的管理。比如说极权制,凡是由于领导者个人能力局限而管不到,看不到的地方,一般都会处于有意或无意的无序甚至是反对状态。又比如说封建制,只要荣誉或利益跟不上不断增长的欲望和需求,整个管理架构便会在无形间悄然松散开来,甚至趋于解体。而只有民主制能够让人人都参与进来,人人都负起责任,人人把单位、社会与国家当做自己的东西来用心培育,从而激发出最深层次的发展动力。
就当前中国的社会来看,在不少单位和地区,极权制和封建制仍旧十分盛行,不少人还在错误的认为:极权制是一种理所当然,而封建制还是一种时代的进步呢。其实本应是人民群众所赋予的权力,有的领导者却以为是自己的私产,反倒滥用手中的权力优势,对真正的主人——人民群众实施“胡萝卜加大棒”的统治政策。因为人的个体,单位或地区,都是组成国家的重要细胞,所以从全国范围来看,开展政治体制改革,实现较为完备的民主政治,其民意基础还相对薄弱,总的来说任重而道远。
现在我们需要努力去实现的目标,首先是打破少数人或少数利益集团的垄断地位,吸引更多的人参与到管理当中来,逐步培养人民群众的参政议政意识与能力,在实践中推进民主。接着是提高人民群众参政议政的水平,打破地域观念、小团体观念和狭隘利益观念,不断总结经验吸取教训,持续完善细节,让民主体制更上一个台阶。
也许这个过程很漫长,但绝不能有任何等待,更不能有所懈怠。经济体制改革需要有政治体制改革的支撑,而就当前来看,我们国家的政治体制改革已经明显的相对落后,并已经错失多次突破的机会,再也耽搁不起了。
相关推荐
你 发表评论
欢迎- 博客|政治与时事排行
- 标签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