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者微评论47-师说杂谈
作者:行者 发布时间:2018-04-15 22:40 分类:博客|综合 浏览:1073 评论:1
记得上中学的时候,我们班的语文老师特别推崇韩昌黎的《师说》。“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这句话,几乎成了他时不时便引用的口头禅,甚至让我们不由产生了一种猜想:这是否已成为他的职业“信仰”。这位老师还说常常强调:“传道”,“授业”都只是基础性工作,“师者”的最重要任务,还是要“解惑”,唯有通过“解惑”,才能让学生跳出机械的框框,持续升华,最终实现真正的“出师”。
可惜,直到今天,还是有不少人未能明白这个道理。这些人总是错误地以为,能学到多少,能掌握多深,主要依靠老师的本事或技巧。自己只要坐好,等着老师来“倾其所有”便万事大吉了。殊不知,这是典型的应试教育模式呢,对付传统的考试也许能奏效,能走上捷径,但对于当前越来越灵活的考试模式,以及需要将知识运用到实实在在的工作这个过程,恐怕就不好说最终效果了。
【行者】认为,学好一门知识,第一是要认真(保持细心),第二是要坚持(有耐心,耐得住探索过程中的寂寞),第三是要多悟(不一定得有多高的悟性,但至少要不断探索,不断尝试和思考),当然,有一定基础(包括理论基础),就算是锦上添花了。
十年前,【行者】刚刚涉入银行风险管理这个领域的时候,非常担忧,一点儿也不自信,觉得什么都很陌生,好像什么都做不好。后来,【行者】一点一点地学习,向各个条线请教,向其它地市的同行请教,渐渐在自己心中建立起一套越来越完整的知识体系。这几年,有的地方风险管理条线进了一些新人,向【行者】咨询过许多次如何做好这方面的工作,如何及时、准确地发现风险点,并对其开展系统和针对性分析的问题,【行者】一般都回答道,没有多少诀窍,关键在于实践,多练习,多总结,辅之以多请教,慢慢的就积累起经验来了,就是这么简单,虽然实际做起来,可能又不那么“简单”。省分行也曾经找【行者】说,你归纳一些知识和技巧,做点儿专题培训吧,【行者】觉得,抛砖引玉倒是不错,但还是要靠平时的锻炼,同时,跟上不断创新的节奏,在创新中主动学习,也十分有必要。
标签:应县
- 上一篇: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园(20180415)
- 下一篇:群体效力
相关推荐
你 发表评论
欢迎- 博客|综合排行
- 标签列表
- 最新留言
-
- ^_^
- 翠叶藏莺,朱帘隔燕,自是人间好风景
- 听你这么一说,我感觉信心倍增,呵呵
- 这不是单纯的低欲望,更像是一种随着岁月变化后,逐渐调整人生重心的过程。流露出的不是冷漠,而是一种自我沉静,是对现实生活、内在节奏的适应和接受。
- 偶尔能弄出几篇长文,但自己总是不太满意~~~
- 非常羡慕你得更新频率,而且每次都是深度长文,真的相当厉害啊,不光经常思考,整个思路还特清晰,个站博主中能够这样的精力和能力,称得上凤毛麟角!
- 我订阅的博客列表中,你的文章属于有深度的一类了,很喜欢你的历史文章,有时能带来一些视角并引发一些思考。
- 写作这件事情,要写好太费精力了。我都是滥竽充数。
- 事情越来越杂,精力越来越少~~~
- 精力跟不上,什么都不想做
已有1位网友发表了看法:
行者 评论于 2018-05-06 21:59:07 回复
给你点个赞!
野生仁波切 评论于 2018-04-18 23:21:34 回复
鲁迅先生说:“有缺点的战士终竟是战士,完美的苍蝇也终竟不过是苍蝇。”
行者 评论于 2018-05-06 21:59:07 回复
给你点个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