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警的使用与民主法治的发展
作者:行者 发布时间:2014-04-26 00:13 分类:博客|政治与时事 浏览:739 评论:0
单位搞“群策群力强化舆情监测”(本人自己起的活动名称 ^_^),给各相关部门都分别指定了一个或几个网站(或论坛),要求每天至少登录两次,查看是否出现了涉及本单位的负面舆情。本人所在的是个小部门,于是就分到一个很“不知名”的论坛,每天总是遇到有点儿无聊的一些帖子。
不过最近这个论坛转载了一篇新闻报道,倒是挺能博取点击率的。这篇新闻说的是某县有户人家在去年12月,将死者违规土葬,并对政府的整改通知始终置之不理。于是县政府于近期组织了不少警察,穿着警服上门执法。要说这个处理措施本身也符合法律规定,不过这群警察到了墓地以后,直接刨开坟墓,就地放火焚尸,而且对前来围观和阻止的村民大打出手。或许带队的官员和“雄赳赳”的警察当时认为以前经历过类似事件,现在也一样没什么大不了,打人的时候还挺卖力。可惜旁边的一位有心人用手机拍摄了全过程,并提供给省电视台。从公开播出的画面来看,一大群警察将几个群众打倒在地,然后围起来,一起用脚使劲地跺。不知道这其中有没有私人恩怨的成分,但是从身着制服开展行政执法的角度来说,这种情况足以引起社会舆论极为强烈的反应。
需要注意的是,此类事件在当前的我国应该不是个案,只不过这个地方的政府这回有些“倒霉”,被暗地里潜伏的“刁民”给完整地取了证。试想没有这些证据的话,脸皮比较厚的官老爷,直接就会告诉前来采访的记者要“眼见为实”,把自己做过的事情统统给否定掉。而脸皮稍微薄一些的“官小爷”,至少也能做到“大事化小”,拼命找出几个也许理由不够充分,却自我感觉良好的托词,把主观上的责任给全部推卸干净。
如果真的希望治本的话,“改善官民关系,完善社会治理”的关键,还是在于首先让那些官老爷们改进思想认识。然而当前我们国家有不少“安于”高高在上的官老爷,总是坚定地认为自身没有任何问题,只要是出现了矛盾,百分之百都是由于“刁民”的错误想法和行为所致。更有甚者,始终坚持认为对付所谓的“刁民”必须使用强力手段,最好是军队,至少得出动警察,不狠狠地压制,不足以服众人心。
在传统的“君权至上”的国家中,专制集团对人民群众的控制是相当严厉的,有后果十分可怕的“造反”罪名,也有解释的时候其伸缩性非常强的“大不敬”之类罪名。为了可以迅速有效地使用这些刑罚,对军队(警察)的掌握和经常性运用是重要的基础。暴力机关是一个能够让不少人为之恐惧的东西,不仅会让人不敢反抗现政权,而不论其政策是否合理,某些极端情况下,还会让人都不敢对某个领导者提出异议,甚至不论其大脑是否在正常工作。
这个规律造成了直到今天这样一个时代,仍有部分领导者对“军警的使用”存在着迷信和迷恋。确实也有案例表明,出动军警可以在相对较短时间内改变局势,使之朝着符合自己意愿的方向发展。但是这些领导者没有意识到,当今社会,民主和法治的思想观念已经深入人心,这方面的制度在不少国家也已经有过长期的、大量的实践,并通过实践证明了其先进性、合理性与适应性。军队和警察可以暂时控制住局势,却无法对较长时期的大趋势产生较为有效的影响,某种程度上还极有可能导致相反的远期结果。
最近有几个案例值得注意。第一个是乌克兰国防军抵达克里米亚后,被几乎手无寸铁的当地民众包围,结果不仅乌克兰临时政府事前交代的任务没有完成,这批军队还“不得不”临阵倒戈。第二个是台湾部分学生占领“立法院”后,虽然这个行为带有非法成分,当局却经过权衡,决定采取谈判和劝导的方式来解决问题,而不是出动军队和警察进行弹压。第三个是法制体系较为完备的美国,拥有世界上最强大的军事力量,却几乎没有见到过其在国内使用这些力量,其国内的大部分矛盾冲突,还是通过法律所认可的相对温和的方式来解决的。
因此说暴力根本无法真正地解决问题。对于敌我矛盾,比如说打击分裂国家的势力,比如说打击恐怖分子,暴力机关的作用是毋容置疑的。但是对于人民内部矛盾,同样依赖于暴力则完全不可取。军队和警察应当主要用于“对外”,而绝不能沦落为个别掌权者“对内”的工具。把人民看得比敌人还要“可怕”,天天不思考怎么更好地与外面开展竞争,就知道算计不断算计“自己人”的领导者,不仅仅会被人民所无情地抛弃,更严重的是会在人民心中造成深刻的创伤,甚至损害政府、执政党和整个国家的形象。
比较理想的国家治理模式应当是贯彻“社会契约”的理念,可以通过法律和道德(公序良俗)的共同约束,为每个组织和每个人确定行事的规范。任何被管理者都要切实遵循这套规范,而管理者也必须遵守完全相同的原则。如果有组织或个人突破了这个规范,必须以合法的方式加以矫正,不能随意矫枉过正,也不能任由某个人或某个组织自行选择法律规定之外的矫正方法。
随着民主法治观念的进一步深入人心,社会上民主法治“习惯”的逐渐养成,以及民主法治相关制度体系的日益完善,军警的使用将变得越来越谨慎,错误使用行为也将被更好地遏制。不过这可能是一个比较漫长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尤其是初级阶段,还是需要我们共同努力,尽力推动历史保持向前进。
- 上一篇:“菲律宾之路”只会越走越窄
- 下一篇:为个人主页的首页更换微博调用部分
相关推荐
你 发表评论
欢迎- 博客|政治与时事排行
- 标签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