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天文学划分法
在天文学领域,四季的划分依据太阳高度和昼夜长短的变化,也就是地球围绕太阳公转的不同位置所对应的时段。太阳高度最高,白昼最长的季节就是夏季,太阳高度最低,白昼最短的季节就是冬季,夏季和冬季之间过渡的季节分别是秋季、春季。
昼夜等长的春分(公历3月19日-22日之间)、秋分(公历9月22日-24日)作为春季、秋季的开始,昼最长夜最短的夏至(公历6月20日-22日)、昼最短夜最长的冬至(公历12月21日-23日)作为夏季、冬季的开始。
二、气象学划分法
在气象学领域,把公历3-5月作为春季,6-8月作为夏季,9-11月作为秋季,12月-次年2月作为冬季。同时,将4月、7月、10月、1月作为春季、夏季、秋季、冬季的代表月份。
三、农历划分法
在中国农历中,将农历的1-3月作为春季,4-6月作为夏季,7-9月作为秋季,10-12月作为冬季。农历中的这些月份,大体对应公历的2-4月,5-7月,8-10月,11月-次年1月。农历的正月初一是农历一整年的第一天,也是农历春季的第一天,因此称作“春节”。
四、中国古代民间划分法
在中国古代的民间,约定俗成以二十四节气中的立春(公历2月3日-5日之间)、立夏(公历5月5日-7日之间)、立秋(公历8月7日-9日之间)、立冬(公历11月7日-8日之间)分别作为春季、夏季、秋季、冬季的开始。
以上两种“四季划分法”主要流行于中国及受中国影响较大周边国家,比气象学划分法的四季要早一个月左右。
五、候hòu温划分法
1934年,中国科学家张宝坤结合物候现象和农业生产的变化规律,提出每五天为一候,候平均气温小于10℃为冬季,候平均气温大于22℃为夏季,候平均气温在10℃-22℃之间为春季和秋季。
由于中国幅员辽阔,南北跨度较大,单纯地依据公历或农历时间,难以涵盖各地的不同情况。比如每年3月,东北地区仍然是冰天雪地,长江中下游则是春意盎然,而海南岛还可能已进入炎热的“夏季”。所以,气象部门比较倾向于候温划分法,根据当地平均气温在一段时间内大体稳定在一个什么水平,确定当地进入到什么季节。
- 谢谢你浏览本页内容,你的关注与支持是本站不断发展的最大动力!
- 如果你有什么意见或建议,请点击这里告诉我们。
- 如果你觉得本页内容对你确实有所帮助,请点击页面右边浮窗中的分享按钮,将本页推荐给更多的朋友。本站将努力为你奉献更多有用的内容。
- 转载请注明:本文转载自我们家(http://stuit.cn/Family/)谢谢合作!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