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能量守恒定律
能量守恒定律:能量既不会凭空产生,也不会无故消失,它只会从一种形式转化为其它形式,或是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其它物体,在转化或转移的过程中,能量的总量始终保持不变。
与之相关的还有 质量守恒定律(物质不灭定律):任何变化,包括化学反应与核反应,都不能凭空新增或消除物质,只会改变物质的原有形态或结构。
能量守恒定律为人类开发和使用能源提供了理论基础,因为按照这个定律,能量的形式和位置都可以通过合适的方法,改变为人类所需要的状态。能源是能够提供能量的资源。
二、地球上的能量及其来源
地球上能量的最主要来源是太阳能。太阳的核聚变,导致其发光发热,并辐射到地球。地球上的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将太阳能转化为化学能。大致过程为:植物接受了太阳光的照射,吸收空气中的二氧化碳(CO₂)和水(H₂O),将太阳能固定在碳原子(C)、氢原子(H)和一部分氧原子(O)的化合物中,将另一部分氧原子合成为氧气(O₂)释放出来。人类食物的主要构成为“糖类”(这是一种化学物质的统称,不是日常生活食用的糖),“糖类”主要就是由碳、氢、氧三种原子组成的,所以又称“碳水化合物”,但其实并不是碳(O)和水(H₂O)的简单复合,只是从所包含原子的角度做的简化归纳。碳水化合物为人类的生存提供了能量,实际上,其它动物、植物、微生物的构成,以及各类能源的载体,大都也是由碳、氢、氧这三种原子为主的。
太阳能还导致了地球上不同区域、不同时间的温度变化,进而带来大气环流。大气环流的原理是:由于太阳照射不均,或是太阳照射后热量存储、散射的差异,导致了不同纬度之间(热带、温带、寒带)、不同高度之间(海拔低的地方和海拔高的地方,或是低空与高空)、海洋和陆地之间(海洋温度较为稳定,陆地上温度变化更剧烈一些),或是其它不同状况的区域之间温度不同,热空气向上,冷空气向下,热空气膨胀,密度变小,气压变低,气压相对高的冷空气会去填补热空气原先占据的空间,再加上地球自转对空气的带动等作用,形成了大气环流。这是风能的来源。
太阳能还会带来水循环,主要是太阳照射让水蒸发为水蒸气,在空中运动,又在一定条件下变为雨、雪、冰雹等,降落到其它区域的地面。水从固态(冰、积雪)变为液态、气态(水蒸气、云),又变为液态或固态,并在不同区域间循环,从而创造了江河湖海。江河流经高差较大的地形区,便形成了水能。
除了太阳能,目前被利用的能源还有来自地球内部的地热能与核能。地热能的热量,由地球内部岩浆的溢出,或是放射性物质的衰变而产生。核能也是利用了放射性物质衰变所释放的热量,只是衰变过程是在地面以上,并且在人工控制的容器中。
此外还有潮汐能,潮汐来源于月亮对地球引力所导致的潮汐,海水上涨与回落,可以起到类似水力发电的效果,这种能量的来源属于宇宙空间持续运行过程中,普遍存在的万有引力。
三、能源的分类
就目前的能源利用来看,有下面这几种分类方法:
可再生能源,不可再生能源:不可再生能源的形成需要很长时间,比如数百万年甚至更长,主要包括煤炭、石油、天然气(含:页岩气)、核能等等。可再生能源则是可以不断地再生,从而持续开发和利用,主要包括太阳能、水能、风能等等。
一次能源,二次能源:一次能源是直接从自然界获得,未经加工的能源,主要包括煤炭、天然气、太阳能、地热能(指温泉等,不含地热发电)、水能(比如水车-磨坊,不含水力发电)、风能(比如风车-磨坊/抽水/排水,不含风力发电)等等。二次能源指的是一次能源经过加工、转换后得到的能源,最典型的是电能,也包括石油经过加工后的汽油、柴油、液化石油气等产品,煤炭或天然气燃烧后的热能、蒸汽(热能和机械能),氢能等等。电力带动电风扇产生的风能,电力带动电动机产生的机械能等等,也可以算作广义的二次能源,因为其本质是不直接取自自然界。
热能、光能、化学能、机械能、电能……:这些都是能源的具体形态或性质。化学能是指化学反应中产生的能量,比如煤炭的燃烧。
四、能源的分布
能源在全球和单个国家,均常常呈分布不均,以及产地和需求地不一致的情况。
煤炭是远古时期的植物残骸,长期在隔绝空气,高温高压环境下的产物,其来源主要包括古生代的石炭纪和二叠纪,孢子植物,生代的侏罗纪和白垩纪,裸子植物,新生代的第三纪,被子植物。煤炭集中分布在美国(25%)、前苏联(23%)、中国(12%)、澳大利亚、印度、德国、南非(这四个国家共占29%)。
石油是远古时期海洋、湖泊中的生物残骸,长期在缺氧(避免氧化)和高温高压环境下的产物,经过了沉积、热解、转化。中东(波斯湾沿岸的沙特阿拉伯、伊朗、伊拉克、科威特、阿拉伯联合酋长国(从高到低排列),占全球储量的三分之二)、北美洲(美国、加拿大、墨西哥的加利福利亚沿岸、墨西哥湾沿岸,页岩气商业化开发成功后,美国成为实际的全球第一大产油国)欧洲和中亚(俄罗斯、哈萨克斯坦、挪威、英国、丹麦,后三个国家海上石油开采较多)、非洲(几内亚湾的尼日利亚、安哥拉,北非的利比亚、阿尔及利亚、苏丹、埃及)、中南美洲(委内瑞拉、巴西、厄瓜多尔)、亚太地区(中国、印度、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欧佩克(OPEC)全称是“石油输出国组织(Organization of the Petroleum Exporting Countries)”,成员国有:阿尔及利亚、刚果共和国、赤道几内亚、加蓬、伊朗、伊拉克、科威特、利比亚、尼日利亚、沙特阿拉伯、阿拉伯联合酋长国、委内瑞拉。这个组织控制了全球78%以上的石油储量,40%以上的产油量,50%以上的出口量。石油是蕴藏在地层中的原始形态,开采出来后,经过炼油厂,可以衍生出石油化工的一系列产品,其密度从高到低依次有:沥青、石蜡、润滑油、柴油、煤油、航空煤油、汽油、溶剂油。石油(石化)工业的崛起,与第二次工业革命中内燃机的诞生、发展密不可分,其实汽油、柴油等化石燃料的能量密度,比现在的汽车蓄电池要高得多,所以在相同体积和重量的情况下,油车比电车有着长的多的续航力,此外内燃机的技术已十分成熟和稳定,在寒冷地区或天气下有着更强的适应性,这些都是油车短期内不会被电车淘汰的重要优势。
天然气是一个很宽泛的概念,包括油田气、气田气、煤层气、泥火山气、生物生成气等等,其主要成分是甲烷wán,无色无味无毒,可燃,但不含一氧化碳,不容易聚集和爆炸,安全性高,不含硫化物,燃烧后不会导致酸雨。天然气常常为石油、煤炭的伴生气,并可以液化后(体积缩小到原来的1/200)方便运输,液化天然气简称CNG,有专门的CNG运输船,目前最大能达到接近30万吨。天然气也是替代汽油、柴油的汽车用新能源,可以通过加装天然气罐来替代油箱,实现“气改油”。天然气分布较多的国家,从高到低有:俄罗斯(48.14万亿立方米)、伊朗(27.5)、卡塔尔(25.78)、沙特阿拉伯(6.75)、阿拉伯联合酋长国(6.06)、美国(5.6)、阿尔及利亚(4.52)、挪威(4.46)、委内瑞拉(4.19)、尼日利亚(3.4)。
页岩气是一种特殊的天然气,分布在页岩层,开发难度较高,近几年才出现突破。页岩是书页状的岩层,决定了页岩气的没有石油、天然气的分布那样集中,有时候甚至像海绵吸水一样渗透在岩层中,需要从页岩缝隙中将其挤出来。全球页岩气主要分布在北美(占23.8)、中亚和中国(占21.9)、中东和北非(占15.8)、太平洋(占14.4)、拉丁美洲(占13.1)。美国原来是石油、天然气的最大进口国,前几年页岩气技术取得重大突破后,变成了天然气净出口国。
水电资源多分布在河流上游,必须有足够的落差及其带来的高流速。我国的水电资源大部分在西南地区,包括长江、珠江(西江)、澜沧江等江河的干流和支流,西北地区的黄河上游,华中地区的清江流域,东南地区的江西、福建、浙江山区,东北地区的山区也有一些开发潜力。我国的可开发水电资源位居世界第一。
核裂变的核燃料是铀和钚bù,铀矿主要分布在美国、南非、澳大利亚、加拿大、尼日利亚,钚的来源更广泛,价格更低,但储量信息很少公开。核聚变的核燃料是氘dāo和氚chuān,是氢的同位素,主要储藏在海洋里。全球核反应堆最多的国家有:美国99座,法国58座(占总发电量的80%)、中国42座,日本54座(占总发电量的30%)。
地热资源与火山、板块运动等有关,全球主要有两大分布带:环太平洋地热带、地中海-喜马拉雅地热带。这两个分布带都经过我国,我国的地热资源占全球的六分之一。
五、电能的分类和利用
第一次工业革命(18世纪60年代—19世纪40年代)以蒸汽机的改进和广泛运用为主要标志,第二次工业革命(19世纪60年代后期)则是以内燃机和电力的发明和广泛运用为主要标志。电能是人类科技的重要突破,一方面,可以在煤炭(煤矿)、太阳能(日照强度和时间)、水能(河流水量和落差较大)、风能(风力大,持续时间长)丰富的地区建立发电厂,然后把电能传输到距离较远,能源储量不足,但经济发达,需求量大的地区使用,让能源卖出更多,并获得更高收益,解决了地区间供给和需求不平衡的问题,另一方面,统一了使用能源时的设备接口,总体分为照明设备、动力设备两大类,只有电压、电流、交流电/直流电等指标的差别,可以较为简单地通过变压器、整流器/逆变器等器材来变换,不需要像之前那样为一种能源的使用设计一种设备,相互之间又很难通用。
电能主要有以下几种方式获得:
火电:燃烧煤炭、石油加工后的产品(柴油、重油)或天然气,加热专门处理的水,产生蒸汽,推动(蒸)汽轮机,再带动发电机。整个过程为:(化石能源)的化学能→热能→机械能→电能。火力发电厂锅炉不能直接用自然界的水或自来水,而是要经过软化处理,过滤掉水中的杂质和钙、镁等离子,这样才能确保长期使用而不产生、积累水垢,避免锅炉及管道被堵塞,避免爆炸等风险。未经软化的称为硬水,经过软化的称为软水。
水电:利用水流推动水轮机,再带动发电机。整个过程为:(水在高处的)势能→(水从高处流向低处的)动能→机械能→电能。
太阳能发电(光伏):整个过程为:太阳能→电能。
风电:风吹动风车,再通过齿轮组的转换,带动发电机。整个过程为:风能→机械能→电能。
核电:与火电厂很相似,只不过其核心发热设备由燃煤/油/气锅炉换成了核反应堆,但也是加热专门处理的水。此外,核电站的水/蒸汽分为一次回路(下图中红色)和二次回路(下图中蓝色),一次回路中的水直接接触带有放射性的核燃料,二次回路中的水则可以循环到核岛外面,一次回路与二次回路的水相互之间没有直接接触,仅有隔着管道的热传导,这就避免了核燃料中的放射性物质泄露到核岛外面。由于核电站的热能非常大,所以推动过蒸汽轮机之后的尾水会排入河流或海洋,用面积较大的自然水体来做冷却,正常的风冷或水冷系统是无法冷却如此庞大的热量,如果热量过度累积,核反应堆的堆芯几分钟就会熔化,然后便产生核泄漏。整个过程为:核能→热能→机械能→电能。
潮汐发电的原理与水电相似,涨潮和落潮都能带动水轮机和发电机。
地热发电的原理与火电相似,主要分为两种方式:一种是直接利用高温地热的蒸汽推动汽轮机,一种是建立类似核电站的两套蒸汽回路,以避免地热蒸汽中的杂质污染汽轮机和管道。
六、各种电能的优缺点
火电是我国和许多国家发电的主力,其优点有:一是功率大,随着节能减排和环保的日益严格,新建火电机组的功率越来越大,单位能耗也越来越低。二是不受天气、季节等外部因素的影响。三是可以根据用电需求变化和电网调度随时调整功率。火电的缺点有:一是环境污染,包括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以及含有有毒有害物质的粉尘等排放。二是从经济性角度考虑,应尽可能安排在煤炭、石油、天然气的产地,比如建设煤矿的坑口电站,以减少运输成本,但也要考虑电网输电,尤其是长距离过程中的损耗。三是火电机组的启动相对慢,从完全的停机(冷态)到正常并网发电,可能需要十几个小时,期间有软水准备和注入,锅炉预热与升温、升压,管道和机械润滑,汽轮机和发电机检查、启动、升速,并网调试等多个复杂环节,为了提高火电机组的响应速度,有的火电厂采用温态启动,即常年保持部分火电机组的低功率运行,但这也是需要成本投入的,而且可能是一种浪费。
水电的发电量和地位在我国仅次于火电,最近几十年还在不断增长,建成了许多超大型水电站。水力发电的优点有:一是无污染,可再生。二是发电成本低,虽然前期建设需要大量投资,但投产后水资源的购买成本很低,水电站设备日常维护(检修)成本也很低。三是效率很高,先进的水电机组效率可以达到90%以上,火电机组则只有40%左右。四是运行灵活,有需求,几分钟就可以从静止状态达到满负荷状态,可以作为电网遇到紧急情况的调峰工具。五是水电站(水库)还兼有防洪、灌溉、供水、航运、水产养殖、旅游等多种作用。水电的缺点有:一是季节性变化大,春夏的丰水期可以多发电,秋冬枯水期则受限,另外许多水电站还要优先满足防洪、灌溉等需要,水多的时候不一定能开闸发电或是满负荷发电,会被水利主管部门要求蓄水以备将来,水不够的时候已影响到发电功率,或是电网没有需求,却还被要求放水到下游,以补充灌溉缺口。二是筑坝和人工改变水流的速度、季节分布等,可能对河流生态产生影响,比如泥沙淤积,鱼类无法通过,诱发地震、滑坡等地质灾害等,而是水电站建设周期长,施工难度大,三是水电站多在河流上游等偏远地区,需要在崇山峻岭中架设长距离输电线路,需要专门增加大量的电网配套设施。
太阳能是清洁能源和可再生能源,但太阳能受天气和季节变化影响大,阴雨天没法发电,冬季功率会降低,另外太阳能的转换率只有15%左右,如果设置大面积的太阳能板,又会占用较多地皮,太阳能板遮挡了阳光,其下方可能会长不出植物,引起水土流失和荒漠化,所以很多太阳能大型矩阵都建在沙漠、河沙滩或荒地上。
风能也是清洁能源和可再生能源,但也受风力变化的影响较大,且难以预测。目前风力发电的能量输出存在很大的波动,常常被称为垃圾电,甚至可能影响到电网的稳定运行,所以市场接受度不高。
核电的最大优势就是高效,百万千瓦级的发电站,一年要消耗300万吨煤炭,而如果使用核燃料,则只需要30吨,为煤炭的十万分之一。核电的主要风险,一是核泄漏,二是核燃料(原料)、核废料的安全处理。
潮汐发电的优点有:一是清洁能源,可再生能源。二是不需要筑坝,也就没有(水库)淹没区。其缺点有:一是涨潮和落潮可能会在一天之内多次变化,导致了发电的不稳定,而且涨潮和落潮的水流方向相反,潮汐电站的建筑和水轮机组就要更复杂,以适应模式的变换。二是潮汐电站是低水头,落差很小,发电功率受到影响。三是海水与海洋生物对潮汐电站的建筑和水轮机组都有腐蚀作用,损耗大。
- 谢谢你浏览本页内容,你的关注与支持是本站不断发展的最大动力!
- 如果你有什么意见或建议,请点击这里告诉我们。
- 如果你觉得本页内容对你确实有所帮助,请点击页面右边浮窗中的分享按钮,将本页推荐给更多的朋友。本站将努力为你奉献更多有用的内容。
- 转载请注明:本文转载自我们家(http://stuit.cn/Family/)谢谢合作!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