降水量是一个气象学/地理学概念,指的是某个区域的某个时间段,从天空中降落到地面的水,在地面集聚的深度。
需要特别说明的有:1、包括液态的降水(雨),也包括固态的降水(雪,冰雹等等,以 其融化后的水量为准),还包括液态和固态混合的降水(雨夹雪)。2、以 天空降落下来的水量为准,不剔除降水过程中蒸发掉的水(变成水蒸气),不剔除穿过土壤渗透到地下的水,也不剔除通过地表径流(江河湖海,人工渠道等等)流失到其它地方的水。
降水量以毫米(mm)为计量单位,指的是在理想状态下,一段时间内降水在地面“平铺”而形成的深度。实际上,地面总是高低起伏的,有些高坡上的水会很快流走,有些低洼地方又会持续积水。因此,气象、水利等单位通常使用“雨量筒”这种设备来统计降水量。雨量筒为一个圆柱体,上部有漏斗,用于接收降水,下部安装了量杯,观察量杯上的刻度便可以知道该地区某个时段的降水量。这个原理,等于是圆柱体的体积÷(圆形)横截面的面积=高度。所以,降水量是个高度单位——毫米,而不是体积单位——毫升(ml)。
测算降水量的时间跨度,有1小时、6小时、12小时(半日)、24小时(每日)、月、年等等。
气象学上,以12小时或24小时的降水量,区分降雨的大小(小雨、中雨、大雨、暴雨、大暴雨、特大暴雨),或是降雪的强度(小雪、中雪、大雪、暴雪、大暴雪、特大暴雪)。
地理学上,把一个地方连续多年统计的年度降水量平均一下,就是“年均降水量(又称:年降水量)”,作为衡量一个地方气候湿润还是干旱的主要指标。年均降水量在800毫米以上,为湿润区,比如六安年均降水量约为1100毫米。在400毫米到800毫米之间,为半湿润区,比如北京年均降水量约为640毫米。在200毫米到400毫米之间,为半干旱区,比如兰州年均降水量约为310毫米。在200毫米以下,为干旱区,比如吐鲁番年均降水量不到20毫米。
- 谢谢你浏览本页内容,你的关注与支持是本站不断发展的最大动力!
- 如果你有什么意见或建议,请点击这里告诉我们。
- 如果你觉得本页内容对你确实有所帮助,请点击页面右边浮窗中的分享按钮,将本页推荐给更多的朋友。本站将努力为你奉献更多有用的内容。
- 转载请注明:本文转载自我们家(http://stuit.cn/Family/)谢谢合作!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