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子囚牛,平时爱好音乐,常常蹲在琴头欣赏音乐。后来,许多胡琴的头上就装饰了龙头(囚牛)的形象。
次子睚眦(yá zì),特别好斗,且心胸狭隘。许多刀环(注1)、刀柄、龙吞口(注2),也包括部分仪仗上面,都装饰龙(睚眦)的形象,以增加威慑力,显得威严、庄重。另有成语叫做“睚眦必报”,形容心胸非常狭隘,即便是别人瞪一眼这样的小怨小仇,也一定要报复。
三子嘲风,形似兽,平时喜欢去险要的地方,并且喜欢眺望远方。古代建筑大殿的垂脊前端,从外到里依次排列着:骑凤的仙人,龙(嘲风),凤,狮子,天马,海马,狻suān猊ní,狎xiá鱼(兴风作雨,灭火防灾),獬xiè豸zhì(司法界的独角兽),斗牛,行什(带翅膀的猴,防雷)。但只有北京故宫的太和殿才十样俱全,其余建筑均依据等级做相应减少。
四子蒲牢,盘起来状态的龙,传说其害怕庞大的鲸,每当鲸发起攻击,就会平时吓得大声吼叫。一般装饰在洪钟上面,并把敲钟的木杵chǔ做成鲸的形状,敲钟时,“鲸”撞击“蒲牢”,就会发出洪亮的钟声。
五子狻猊(suān ní),形似狮子,平时喜欢静坐,不喜欢动,同时喜欢烟火,传说是汉朝时随佛教从印度传入中国的,至南北朝时期,已在佛教和其它领域广泛运用。多用于佛像底座或香炉支脚的装饰,有时候也用于(大门两侧)石狮或铜狮项圈上的龙形装饰。
六子霸下(又名赑屃bì xì),形似龟,有齿,喜欢负重,力大无穷,常常用于碑座。传说在上古时代,霸下驮着三山五岳,在江河湖海里兴风作浪,后来,大禹治水时将其收服,被用于推山挖沟,疏浚河道。大禹治水结束后,担心霸下重新作乱,便要求其驮着特别大的一块石碑,上面刻着治水的事迹。因为驮着石碑,霸下从此不能随便乱跑,表现出吃力地向前昂着头,拼命撑着四只脚,想走却挪不开步的样子。霸下与普通的龟比较相似,但有一排牙齿,另外背甲的数量和形状也与龟有所不同。我国的不少名胜古迹中,都是由霸下驮着石碑。
七子狴犴(bì àn),又名“宪章”,形似虎,喜欢诉讼,能明辨是非,仗义执言,衙门或监狱的门上或大堂两侧,以及官员的官衔、“肃静”牌的上端,都会装饰它的形象,威风凛lǐn凛,一身正气。
八子负屃(fù xì),是一种比较古朴、典雅、精致的龙的形象,常常被刻在石碑的上端,或是作为诗文类石刻的周边装饰。
九子螭吻(chī wěn),又名鸱尾、鸱(chī)吻,口阔,嗓粗,喜欢吞,常被作为殿脊两端的吞脊兽,起到灭火消灾的作用。其原型可能是深海中的鲸。
— — — — — — — — — —
注1:刀环见下图右上角
注2:龙吞口见下图
- 谢谢你浏览本页内容,你的关注与支持是本站不断发展的最大动力!
- 如果你有什么意见或建议,请点击这里告诉我们。
- 如果你觉得本页内容对你确实有所帮助,请点击页面右边浮窗中的分享按钮,将本页推荐给更多的朋友。本站将努力为你奉献更多有用的内容。
- 转载请注明:本文转载自我们家(http://stuit.cn/Family/)谢谢合作!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