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者微评论42-死要“面子”
作者:行者 发布时间:2018-01-05 23:03 分类:博客|政治与时事 浏览:697 评论:1
我天朝有一个很不好的传统,就是死要所谓的“面子”。发现了问题,首先就不愿意承担责任,甚至都不想去直面,总是喜欢按“惯例”点到为止,把主要的精力放在大事化小,小事化了上面。结果,问题是肯定得不到解决的,有些时候还会越积越大,最终演变为无法挽救的严重损失。
如果是领导的“面子”,或是可能影响到对“政绩”的粉饰,那就更重要了。所以,不管是向上级报告,还是向下级公告,都一定要严格遵循报喜不报忧的原则,当然,最好是大家什么都不要知道,即NO NEWS IS GOOD NEWS。
其实在许多情况下,一开始就认真对待,抓紧整改,至少能大大减少损失和悲剧在未来的爆发几率。但许多领导总是不这么认为,觉得风险防控都是些虚活儿,不值得关注,更不值得投入,还不如烧香拜佛来的实在——让自己心里觉得实在。这也是我天朝的某些干部“不问苍生问鬼神”的重要理论来源。
最近几年,互联网发展的很快,并且越来越快,这就造成了许多信息传播速度的不断提升。在“万恶的旧社会”,关紧城门,封住路口,坏消息就传不出去了。但现在这一切都完全改变,就算是“CHINA GREAT WALL”再牛,也会有更高级别的“翻墙术”,反正只要是搞砸了,做坏了,就一定有渠道一传十,十传百的。
以前,记者很怕官,网民也没有出现,只要来一句“不清楚”、“有待调查”、“无可奉告”或是“正在研究”之类的,事情就不会再被深究下去了,就可以继续做自己的“太平官儿”。但现如今,要是有人拿这些话出来敷衍,几个小时就能够传遍本地和外地的各大网络平台,然后形象尽毁。也有智商稍微高级一点的“发言人”,会私下找关系,塞好处,联系媒体和网络中的个别蠹虫,花钱消灾。但如果还有站在某个媒体后面做“二次”监督的媒体,或是第一家媒体直接就给予曝光了,那问题就更加麻烦起来。就像去年12月中旬,吉林市政务服务中心的某位脑子进水的领导,往记者车里扔了几沓钞票,结果,被记者正好抓住了一个比懒政更值得关注的新闻热点。记得先前网上还有篇报道,说某位官员在提升考察期内,为确保万无一失,给某媒体送了些钱,要求删除某篇负面舆情,媒体是笑纳并照办了,可惜第二天纪委就登门拜访,正式通知这位官员,说这全过程尽在我们的掌握中。
最保险的方式是:“要想人不知,除非己莫为”。不过在部分情况下,发现问题就解决问题,问题也不至于慢慢变得那么复杂,可以有效控制在能够被容忍的范围内。但是,某些领导就是见不得问题,也不接受别人提出意见,并觉得自己可以通过强力手段来捂住一切不稳定因素。于是,后果就极有可能是,嘭的一声,把自己给炸进去了~~~
以上就是死要“面子”,最后死于“面子”的道理。
— — — — — — — — — —
写这篇文章之前,【行者】看到了合肥市望江路建成不到一年的公交车站,遇降雪就集体垮塌的新闻。
写完这篇文章之时,【行者】又看到有网友评论:瑞雪兆清廉。
呵呵,不管最终“研究”出来的结果如何,清廉,都肯定是个好事情,就像这场雪,纯粹的,不带什么花花。
哦,这篇《行者微评论》不针对其它任何人或组织,也不针对这条新闻,讽刺对象主要是那个金家三胖。说实在的,这家伙太不像话了,专断且自以为是,强迫群众卖命干活,还不让吃饱和说话,另外,还要求必须表现出无限的忠诚,以及不竭的激情。呵呵,请大家相信这段话~~~
标签:应县
- 上一篇:行者微评论41-如果船长铁了心要让船翻掉
- 下一篇:行者说历史41-极权主义的奴才
相关推荐
你 发表评论
欢迎- 博客|政治与时事排行
- 标签列表
- 最新留言
-
- 如果我是市长,会在路上设个卡子,差自行车醉酒驾驶(酒后可以骑车,但醉酒不行)。2分钟过一台不过分吧。至于帽子叔叔会不会被打我就不管了。
- 懒得处理问题,就直接处理发现或提出问题的人。懒得思考问题出现的深层次原因,就从表面上下手,简单阻止问题的发生,而不考虑是否会把矛盾扩大化。关于第二个,主要是现在年龄大了,不想太折腾了~~~
- 去年十月的时候,去过河南的某大学,感觉还是挺有“烟火气”的,大学生们的生活挺自由。没想到只过了一年,又倒退回那三年了~~~
- 确实,这件事明显不用处理得这么死板,奈何一刀切用惯了。ps:老哥你不考虑网站加个ssl吗
- 哈哈哈,还好我已经毕业了,上周六在开封景点玩儿的时候,确实看到很多大学生被打电话强制叫回去了。
- 有利可图,何乐而不为~~~
- 这是一片销量比较差的房产项目,因为市场早已饱和了~~~
- 秋高气爽^_^
- 有的人以自己敢于和善于干脏活而自豪,美其名曰不能干脏活的人都是伪君子,只知道口头说些好听的话,不能干实事。
- 安得广厦千万间
已有1位网友发表了看法:
行者 评论于 2018-01-12 10:13:09 回复
最近几天,合肥的那起高铁事件不断发酵。【行者】认为,新的焦点,已不在于行为本身的违法违规性,而是那位老师在情商方面的严重问题了。正如这篇博文中所说,对于负面舆情,许多单位采取的是化解的方式,尽管这种方式有时候可能无益于问题的真正解决,却常常能够暂时转移矛盾,平息事态。而那位老师,其处理方法恰恰是与此相反的,即选择了与组织叫板,与社会舆论直接对抗。这样做的严重后果就是,组织上会急于与之切割,并不惜使用一切可能牺牲其个人的手段,而社会舆论也因此被激发了更高的关注度,尤其是网络,正好找到了一个难得的炒作焦点。总的来说,那位老师也许是平时在单位就横惯了,同时打着老公的旗号在许多地方也横惯了,结果,就这一次,在高铁上摔了各跟头。不过,这样的结果,也是迟早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