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本站 | 联系方式 | 网站地图 | 版权声明 | 查看权限 | WAP版  叫叫和唱唱的家庭主页
你现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 分享|科普知识 / 正文内容

【原创】中国四大高原
时间:2020-11-5 12:41:6 | 作者 : 叫唱粑粑 | 分类 : 分享|科普知识 | 浏览: 次 | 已有 0 人对本文发表了看法

高原指的是海拔500米以上,地势比较平坦(或是略微有一些起伏)的地区。高原是在长期的大面积地壳抬升运动中形成的。

四大盆地一样,四大高原也都位于中国地势的第二级阶梯上。


青藏高原:位于中国的西南部,海拔在4000-5000米,是世界上最高的高原,被称为“世界屋脊”,“第三极”。不过其东南部的雅鲁藏布江大峡谷(墨脱县、林芝县、波密县等),大部分位置海拔只有3000米,最低处只有155米,受印度洋暖湿气流的影响,河谷地区还有亚热带雨林,与河谷两岸高山上不同高度上,不同温度条件下的植被,共同构成了极为丰富的垂直景观带。青藏高原主要包括西藏自治区(南部)和青海省(东北部),向东延伸到四川省西部,云南省西北部,向西与帕米尔高原相接。青藏高原的南部为喜马拉雅山脉,北部为昆仑山、阿尔金山、祁连山。青藏高原的面积约为250万平方公里,占中国陆地疆域总面积的四分之一多。

青藏高原是世界上最年轻的高原,2.8亿年前,这一带还属于“古地中海” 的一部分,由于印度洋板块和亚欧板块的相互运动,逐渐隆起,海拔急剧上升,最高时每年能上升7厘米左右,这个过程被称为“喜马拉雅运动”,现在仍然在继续上升中。因为板块运动的作用,青藏高原多地震,且强度较大。

因为海拔很高,青藏高原上遍布着雪山冰川,许多地方为终年冻土或季节性冻土。青藏高原全年温差大,日照强,有许多地热资源(如拉萨附近的羊八井地热发电站)。青藏高原是长江、黄河、澜沧江、怒江、雅鲁藏布江等大江大河的源头所在。青藏高原的居民以藏族为主,青海省有部分地区为蒙古族聚居,部分区域还分布着羌族等少数民族。

下面两张图分别为珠穆朗玛峰(日照金山)、乔戈里峰


云贵高原:位于中国的西南部,海拔在400-3500米。云贵高原的面积约为30万平方公里。以乌蒙山为界,可以分为云南省(西南)、贵州省(东北)两个部分。西北部最高,横断山脉与青藏高原连接在一起,期间分布着许多雪山,如玉龙雪山,梅里雪山,哈巴雪山等等。南部最低,与中南半岛(越南、老挝、柬埔寨、缅甸、泰国)的高原相接。东北部与四川盆地相接,延伸到四川省(雅砻江、金沙江流域的西昌市、攀枝花市)。东南部与广西的珠江(西江)流域相接,延伸到广西壮族自治区的百色市、河池市。

云贵高原的突出特点是喀斯特地貌,多为石灰岩,在地表和地下流水的长期侵蚀作用下,沟壑纵横,溶洞岩洞密布,整体上崎岖不平,有许多峡谷、天坑和小块盆地(坝子)。因此,贵州省有着“天无三日晴,地无三尺平”的说法,并导致交通闭塞,经济落后,以至于“人无三分银”。云贵高原的石灰岩地层在两亿年前是沉积在当时海底的,由于地壳运动,被逐步抬升上来,成为今天云贵高原的主体地层。云贵高原是地震、火山(但目前均为死火山和休眠火山,如腾冲火山群)、滑坡、泥石流的多发区,尤其是横断山脉,这是由于亚欧板块和印度洋版块的挤压作用。横断山脉在云贵高原的西北部到西部,呈南北走向,自西向东形成了高黎贡山、怒山-云岭、无量山-哀牢山等多条南北向山脉和峡谷,怒江(出境后称为:萨尔温江)、澜沧江(出境后称为:湄公河)、金沙江(长江上游)等河流在这些峡谷中平行着向南奔流,在较近的地域范围内,形成“三江并流”的景观。云贵高原是怒江、澜沧江、长江上游,并为珠江(南盘江-红水河-西江)、湘江西支流沅江,以及乌江、元江(出境后称为:红河)的源头。

云贵高原为亚热带季风气候,最南边的西双版纳地区则为热带气候,与再往南的中南半岛有一定相似。云贵高原是中国森林动植物资源最丰富,民族种类最多的地区,还是中国早期人类(元谋人)的重要发源地之一,历史上先后诞生过夜郎国,南诏国-大理国等地方政权。


黄土高原:位于中国的中北部,海拔在800-3000米,由西北向东南方向倾斜。黄土高原的面积约为30万平方公里。黄河包围着黄土高原的西、北、东三面,拐了一个几字形大弯。黄土高原大部分属于陕西省的中北部,四周可以延伸到山西省(东)、河南省(东南)、青海省(西南)、甘肃省、宁夏回族自治区(以上两个为黄土高原的西部)、内蒙古自治区(北)。

黄河以东的山西省部分,分布着汾河及其支流的许多个冲积平原(谷地),尽管属于广义上的“黄土高原”,其地貌特征却不如陕西省典型。山西省西面是黄河、吕梁山,东面是太行山,两道屏障将其包裹在中间,常被称为“表里山河”,而很少用到“黄土高原”这个概念。

黄土高原的大部分表面都被厚厚的黄土层所覆盖,并因此而得名为“黄土高原”。历史上,黄土高原曾经覆盖着茂密的森林,但由于人类活动和过度砍伐,植被大量被破坏,造成了现在的水土流失严重,生态环境较为脆弱,呈现千沟万壑的情况。黄土高原上的河流,汛期和枯水期水量差异较大,部分河流汛期水量要占到全年总水量的70%以上,此外,这些河流的含沙量也非常大,即流域内存在着严重的水土流失问题。黄土高原的南部,常见一种顶部宽阔平坦,区域与区域之间有沟壑分隔的地貌,被称作“塬”,比较有名的包括五丈塬、乐游塬、白鹿塬等等,有时候也简写为“原”。除了黄土塬,还有黄土梁、黄土峁两种地貌,黄土梁是顶部平坦,但较为狭长的地貌,黄土峁则是馒头状的地貌。黄土塬是水流侵蚀作用下的较早形态,黄土梁程度更深一些,黄土峁则是更进一步分裂的结果。

下面三张图依次为黄土塬、黄土梁、黄土峁

黄土高原的地下有着丰富的煤炭、石油-天然气、稀土等资源,山西省是中国煤炭资源最为集中的地区,陕西省北部到甘肃省东南部一带,分布着多个大型油田。因为黄土在结构上的稳定性,黄土高原上挖了很多窑洞,是冬暖夏凉的居所。


内蒙古高原:横贯中国的北部,海拔在1000-1400米,最低为600米。内蒙古高原与(外)蒙古国的高原共同构成了蒙古高原,其中内蒙古高原面积约为70万平方公里。内蒙古高原是一个西南-东北向的狭长型,可以分为阿拉善草原,乌兰察布草原(河套地区,包头市,呼和浩特市),浑善达克沙地(赤峰市,通辽市),锡林郭勒草原,呼伦贝尔草原(呼伦贝尔市)等部分。鄂尔多斯地区虽然为畜牧区,但通常被认为是黄土高原的组成部分,而不属于蒙古高原。

蒙古高原的平坦地貌早在1.3亿年前就基本形成了,两三百万年前,海拔抬升到现在的高度。近几万年以来,蒙古高原开始变得越来越干旱,地面植被日渐稀疏,风力作用强盛(目前也是中国的多风地区,有许多风力发电厂),由此形成广布的沙漠戈壁,因此在古代(近两千年)被称为“瀚海”。蒙古高原的南缘大致为长城一线,为畜牧-渔猎区和农耕区的传统分界线。二十世纪早期,日本侵略军曾经在接近辽宁省的赤峰、通辽一带组织垦荒,但很快就发现草原的生态非常脆弱,土层很薄,无法支撑种植农作物,并会迅速沙化,成为现在京津冀地区沙尘暴的重要来源之一。

内蒙古高原是温带草原气候,因为远离海洋,又是大陆性季风气候。这一带昼夜温差大,日照时间长,非常适合牧草的生长,是中国乃至亚洲最重要的牧场,从东到西依次牛和马(内蒙古东北部,呼伦贝尔地区),绵羊和山羊(内蒙古中部),骆驼(内蒙古西部,阿拉善地区)产区,对应的自然景观则依次为:森林与高大茂密的草原(草有50-60厘米高,地表覆盖度达65-80%),典型草原(草有30-40厘米高,地表覆盖度为35-45%),荒漠和小灌木草原(草有10-15厘米高,地表覆盖度为15-25%)。蒙古高原的地貌最为平坦,与云贵高原,黄土高原的崎岖形成了鲜明对比。春秋战国时期,蒙古高原出现了东胡、林胡、娄烦等少数民族政权,秦汉时期,被匈奴统一,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形成乌桓、鲜卑等,隋唐时期,形成突厥,宋朝中后期,形成契丹(建立辽朝),后来又形成蒙古族(建立元朝),明朝时,分裂成瓦剌、鞑靼两大部。清朝时,分布在内蒙古自治区和东北三省的蒙古族形成漠南蒙古,也称为科尔沁部,分布在外蒙古形成漠北蒙古,也称为喀尔喀部,分布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青海省、甘肃省的形成漠西蒙古,也称为厄鲁特蒙古。


除了以上四大高原,中国还有:

帕米尔高原:位于中国的最西端,地跨中国(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喀什地区等)、塔吉克斯坦、阿富汗三国,平均海拔在4500米以上,面积约为10万平方公里。帕米尔高原是昆仑山,喀喇昆仑山,兴都库什山,天山的交汇处,实际上并不是一个广阔平坦的高原面,大部分地方为山地(西半边)和较高海拔的山间盆地、湖谷(东半边),有许多处冰川。帕米尔高原也是“喜马拉雅运动”的结果。整个高原西高东低,主峰乔戈里峰海拔8611米,西部在塔吉克斯坦境内的共产主义峰海拔7495米,列宁峰海拔7134米。

帕米尔高原在古代又被称为葱岭,也是传说中的“(共工怒触)不周山”,是古丝绸之路经西域前往中亚(阿富汗、伊朗)和南亚(巴基斯坦、印度)的重要通道,现在有红其拉甫等口岸。

  • 谢谢你浏览本页内容,你的关注与支持是本站不断发展的最大动力!
  • 如果你有什么意见或建议,请点击这里告诉我们
  • 如果你觉得本页内容对你确实有所帮助,请点击页面右边浮窗中的分享按钮,将本页推荐给更多的朋友。本站将努力为你奉献更多有用的内容。
  • 转载请注明:本文转载自我们家(http://stuit.cn/Family/)谢谢合作!

发表评论:

必填项 敬请留下你的尊姓大名或网络昵称

选填项 绝对保密,主要是方便我们随后联系到你

选填项 欢迎站长留下链接以便互访

必填项 防范注册机的措施。如果看不清楚,可以直接点击验证码以刷新

记住我,下次回复时不用重新输入个人信息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

Copyright 2010-2022 叫叫&唱唱(Family.StuIt.Cn)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