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正在改版和升级中
始建于2001年12月21日 | 非著名历史学爱好者

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博客 > 博客|国际关系 > 正文

说说缅甸当前情况的复杂性

作者:行者 发布时间:2013-01-16 21:45 分类:博客|国际关系 浏览:810 评论:0



一、缅甸与中国的交往史

其实严格来说,这个部分的标题并不是很妥当。因为在历史上,缅甸曾经一度是中国的一部分(如元朝缅甸行省),而在大部分时间里,又始终保持着较近的藩属关系(类似朝鲜、越南),而并不是正常意义的国与国之间的交往。

现有的史料中,关于缅甸地区与中国现在的本土最早的正式交往记录差不多始于三国时期,也就是诸葛亮平定孟获等西南少数民族叛乱的时候。由于其制定的民族政策的正确性与开明性,直到1000多年后,明朝的杨升庵被流放到那里时,还能听到当地人在继续传颂着武乡侯的事迹。不过也有观点认为,应当把这个交往的起始时点进一步向前推,因为云南和周边地区在历史上被笼统地统称为“百蛮”,而至少在秦朝和汉朝(有人甚至坚持最早可追溯到战国末期,楚国将领庄峤的远征云南),位于中原的中央政权就朝这个方向派遣过军队,并在取胜后顺理成章地实施了一定程度上的有效管理。

唐宋时期,云南及其周边先后出现南诏国、大理国等地方少数民族政权,不过对中央政府一直是称臣纳贡的。元朝初年,忽必烈派兵乘革囊渡过金沙江,消灭当地割据势力,云南及其周边首次正式归属到中央政府完全意义的管辖之中,此时的元朝专门建立了缅甸行省。

明清时期缅甸继续与中国的中央政权保持着非常密切的关系,直到十九世纪后半叶,英国在印度的殖民当局才乘着清政府衰微,入侵缅甸,将其纳入到英属印度殖民政府的管辖之下,二战前夕,又在缅甸单独建立了一个殖民政权。

二十世纪初,缅甸民族独立运动高涨。但是其领导者昂山将军(昂山素季之父)错误估计了形势,以为日本的“大东亚共荣圈”真的是为了驱逐英美殖民势力,实现亚洲各国独立自主的。结果英国人被打的落荒而逃之后,日本人紧接着建立了一个新的殖民统治机构,并以缅甸为据点,西攻印度,东侵云南。当时的英国人被打狠了,打怕了,盟军不得已,只好向中国的国民党政府求救。于是中国远征军踏出国门,历经艰难险阻,最终光复缅甸全境,并促成英国承认缅甸独立。不过英国人还是留一手的,在无奈的接受缅甸独立这个事实后不久,立即安排暗杀了独立运动的主要领导人昂山将军和六位部长级官员。

缅甸于1960年与中国签订划界协议后,半个多世纪来,基本上维持着一种在某些具体问题上确实存在矛盾,但是在表面和整体却能够显得相对友好的关系。中国的中央政府在国际上“坚定”地支持缅甸中央政府,但对于不服从缅甸中央政府管辖的东北部各个地方割据政权,又在实际操作中持模糊不清的态度。而对于缅甸最近几年日益高涨的民主化进程,由于其核心领导者昂山素季的亲英美政治倾向,中国也或多或少地有那么些个顾虑。

二、缅甸对于中国的重要意义

1、缅甸是中国传统的“藩属”,屏卫着西南。缅甸在历史上相对于中国的地位,类似于朝鲜和越南,属于藩属国当中关系最近的一批,比尼泊尔之类的还要近一点,带有“荣辱与共”的色彩。缅甸的基本安定,对于巩固中国的西南大后方有着很重要的作用,使得中国能够集中精力面向东方,去尽力突破以第一岛链为基础的封锁线。

2、目前在缅甸生活着不少与中国有着极为密切联系的人,主要有五类:

第一类是与中国边民有着较近亲缘关系的缅甸边民,历史上中缅边界一直有些模糊不清,1960年的划界双方相互交换了一些领土(放弃一部分地区,又争取一部分地区),造成不少家族的聚居地被人为的分开,但这些亲戚之间至今仍然保持着非常密切的联系,前段时间缅甸政府军攻打克钦,就有中国边民声称要越过国界去援助那边的近亲属。

第二类主要包括南明政权的官员和追随者等,当年永历帝被缅甸国王交给清政府之后,其大部分部属在缅甸留了下来,现在缅甸东北部的果敢族,其实就是当年的明朝遗族,与中国本土的汉族在血统上没有任何差别。

第三类是中国远征军的老战士和军属,前几天日本的麻生太郎访问缅甸期间,悍然参拜以前的在缅日本侵略军墓地,就激起了这个群体的强烈抗议,并被国际多家媒体广泛报道。

第四类是1949年前后,人民解放军进军大西南时败退的国民党军队相关人员,也就是常说的“李弥残部”,当时蒋介石先是想在缅甸建立反共基地,后来又打算不管这支军队了,但是在国际舆论的压力下,最后不得已组织飞机将其中的大部分人撤回台湾,但还是有不少留下来的,并依仗武力优势,与金三角地区贩毒集团有着一定联系。

第五类是文革期间越境的知识青年,怀着向全世界“输出革命”的梦想出国,支援缅甸共产党武装夺权失败后,逐步收拾起自己的势力。

在缅甸东北部地区,中国的影响广泛而深入的存在着,在这里的不少地方,普通话是当地割据政权确定的官方语言,人民币在市场上坚挺地流通,手机使用中国移动的信号,就连固定电话的区号也是临近的中国边境地市的,俨然就是中国治下的一个行政区,而与缅甸其它地区有着天壤之别。

3、缅甸是中国通向印度洋的最佳通道。抗战时期,中国和援助中国的美军,就为确保滇缅公路的畅通,以确保援华物资能够顺利运输付出了巨大代价。而后来日本占领缅甸之后,中美被迫开辟驼峰航线,为获取收益所承担的损失更是异常惊人的。就当代形式来说,中国的发展对国际海运的依赖性越来越强,但如果把宝全都押在马六甲海峡这一条航线上的话,无疑是相当危险的,不说东南亚那些小国的不可靠,一旦开战,美日首先会组织对这个狭窄的关键节点的封锁。因此中国必须寻找更多的出路。一条就是从新疆出口,穿过巴基斯坦经由卡拉奇港的路线,而另一条就是从云南出口,穿过缅甸(密支那)同样也可以绕过南中国海直接深入印度洋的路线。

4、缅甸位于印度东部,与巴基斯坦互为犄角。中国与印度的关系很差,在西藏地区更是与印度有着一万多平方公里(相当于整个浙江省的面积)的领土争端,时刻存在着爆发冲突的可能。中国这么多年来不遗余力地扶植巴基斯坦,其实与这个国家的经济、文化方面的合作很有限,主要还是出于“以夷制夷”的考虑,希望通过在南亚次大陆钉入一个楔子,以减轻中国自身所直接面对的压力。缅甸亦如此,二十世纪四十年代,中国远征军就是从缅甸进入印度境内,实施前期的战略转移和后期的乘胜追击。可以这样预测,如果将来中印之间发生较严重事变,而缅甸又愿意借道,我们便有了从侧翼出动奇兵的机会。

5、东盟诸国与中国之间的关系,是个很微妙的组合。有一直绝对友好的国家(如老挝),有过去很友好但是现在这种关系可能将面临领导人更迭挑战的国家(如柬埔寨),有看起来很友好但可能存在风险隐患的国家(如二战时曾投靠日本侵略军的泰国),有过去比较友好但是现在已经彻底翻脸的国家(如越南),有从来都没怎么友好过且捣乱不断的国家(如菲律宾),有心里面不服但慑于当今中国实力不敢过分挑衅的国家(如印尼等国),还有几个什么都无所谓坐在旁边观看的国家。中国与东盟诸国都友好起来是不可能的事情,但东盟联合对付中国同样是不可能的事情,为了使自身利益最大化,中国唯有选择纵横捭阖之路,采取分别击破的战略,其实东盟这个所谓的联盟在对华态度上就是一盘散沙,各国都有自己的小算盘。而缅甸作为其中重要的一环,对于中国在东南亚地区的分化瓦解政策的实施,具有较为关键的作用。

6、至于缅甸丰富的玉石资源和矿产、木材等资源,对于中国这样一个大国来说,还都不是最重要的问题。因此在决定我们政策的时候,尽管不能放过这些值得关注的焦点,但绝不能把目光从影响更大更深的位置移开。

三、当前中国需要对缅甸采取的政策

过去中国支持着缅甸军政府的统治,帮助缅甸维持着被欧美所诟病的所谓“专制政权”,不过中国也获得了“独享”缅甸的回报,在一个封闭的“罐子”中处于独一无二的绝对排他性地位。但是最近几年形势发生了很大变化,在缅甸内部和外部多种因素的共同作用下,缅甸军政府已经被迫放松政治等多个领域的严格管制,尤其是受欧美理念浸润较深的昂山素季之流的迅速崛起,给中国在缅甸的传统势力形成了巨大挑战。中国很可能将面临着缅甸走向“门户开放”的新形势,而大量新的竞争者的涌入,将使整个地区变得日益复杂化。

对于周边局势并不稳定的中国来说,维持更多的“朋友”(尽管有些可能是表面上的,或者是出于短期利益临时结交的),准备更多的出路,是分化瓦解西方敌对势力多年来所构建的,以阻止中国复兴为目的的同盟体系的现实需要和长期斗争基础。所以说在任何情况下,即便遇到再大的困难,都不能放弃缅甸这个至关重要并且有着巨大开发潜力的地区。

对于缅甸政府,我们需要继续协助其维护国内的大体稳定,默许其在不危害到中国利益的前提下,顺应国内外形势和本国民众诉求,适度地开展改革,开放国家。我们容忍的底线,应当确定在缅甸新政府不完全投向西方这个位置。要求缅甸的政权无论发生怎样的变动,都不得改变该国的对外关系中,中国占绝对主导地位的现实。

为了对缅甸中央政府形成强有力的牵制,我们必须继续对缅甸东北部的若干地方割据政权给予适当的道义支持,并通过经济文化合作和人员交流等渠道,给予其实际支持。缅甸有135个少数民族,其民族关系犹如一团乱麻。我们须要求缅甸政府始终承认并切实履行先前与这些地方(尤其是少数民族地方)割据政权达成的协议,在各个方面充分尊重其自治权力。同时,依托我们国家与这些地区相交的边境线,充分发挥地缘影响力,使其在我国与缅甸之间形成一个缓冲地带,以长期维持“不统、不独、不战、不和”的状态,防范敌对势力利用缅甸对我国西南地区的渗透。

目前缅甸东北部的割据政权主要包括(其实总共有20多个,这里比较小的就不说了):

掸邦(果敢地区),多为南明后裔,属于高度汉化的区域,几乎完全模仿中国这边的管理体制,以原缅甸共产党领导人彭家声为首。

佤邦,亦为缅共遗产,且该地区高级领导人当中有不少就是上世纪六十年代过去的中国知青,其最高领导人鲍友祥就是解放前云南土司的后代。

掸邦东部,为缅共原来最骁勇善战的815旅占据的地区,大部分高级将领,包括最高领导人林明贤都来自广东、福建和云南。

克钦邦,虽然其领导人丁英是缅共领导集团中受中国影响相对较小的人,但其治下的克钦族,与中国境内的景颇族就是一个民族,居民间有着极近的亲缘关系,而这个地区的边境,对于中国居民几乎是不设防的,越境做生意走亲戚,带上自己的身份证就没问题了。

缅甸中央政府属于得陇望蜀的类型,时常单方面破坏与地方政府达成的和平协议。中国无法改变这个事实,唯有主动寻找机会,施加更大限度的影响力,适时阻止其出格的举动。中国需要加紧恢复滇缅公路、滇缅铁路,积极鼓励中资企业参与缅甸经济发展,考虑合作兴建印度洋沿岸港口,部署更强大的军事力量,甚至要考虑打几场有限的“剿匪”或“维和”战,以威慑缅甸中央政府,排除西方势力,确保中国的优势地位。同时中国需要有计划的将该地区的禁烟活动继续推广下去,在国际上树立良好形象,为中国在其它方面的介入提供支撑。

在印度东北角与缅甸相交的边境,有个叫做阿萨姆的邦。其实这个地区原来根本就不是印度的领土,而是英国人占据缅甸后,硬生生划出去给英属印度殖民政府的,至今不超过一百年的历史。这里的居民多为云南景颇族的后裔,与印度其它地区有较大差别,因此分裂主义的影子始终在这个地区游荡。如果中国能够在缅甸发挥更大的影响力,并以此为跳板,与阿萨姆地区取得联系,那将能够从印度背后插入一把尖刀,对于解决藏南问题和达赖势力,产生极为有利的影响,甚至有可能自此赢得斗争中的主动权。

因此总的来说,中国对于缅甸的影响力和主导地位在较短时间里不会有较大改变,但必须从现在开始就为愈来愈复杂的形势,以及快速变化的局势做好充分准备,以更坚定的决心,更强的手腕处理该地区的各种新问题,为我们国家的未来发展留足空间。



标签:


取消回复欢迎 发表评论:

  • 请填写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