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克尔的算盘
作者:行者 发布时间:2014-04-03 18:44 分类:博客|国际关系 浏览:984 评论:0
其实现在的德国总理默克尔,单就意识形态这个方面来说,与中国并不是“一路人”。尽管她的前半生是在“社会主义”的东德度过的,却在相当长的时间里,一直到现在,或许还包括将来,称得上一名坚定地追风美国,积极反对“共产主义”的急先锋。
不过上月28日习总书记出访至德国的时候,这位一贯强硬的女士,貌似相当热情地送了一个特殊的礼物——一幅德国人1735年绘制的中国地图。于是国内有些“善于”被感动的人们,可以说几乎凭空作出推测:默克尔和现在的德国政府是铁定对华友好的,尤其是愿意支持中国收回近代以来被沙皇俄国强占的东北100多万平方公里土地。
当然,没事的时候偶尔做做白日梦是完全可以的,不过要是把白日梦真当回事,恐怕就有点不大妥当了。
首先我们必须认识到的是,如果强占这些土地的是美国,那说不定还有希望在将来争取要回一部分,可惜对方是俄罗斯,这两个国家的扩张方式有着本质的区别。
以美国为代表的列强,最看重的是资本的扩张与控制。比较典型的表现就是近代以来,美国基本上没有真正占领过中国的领土,反倒是一次又一次地提所谓的“门户开放”政策,妄图控制中国的经济。
而以沙俄为代表的列强,总是不停地拓展着领土范围。其实近代以来,沙俄越过乌拉尔山脉向东新开辟的领土,绝大多数都是荒凉、寒冷的不毛之地,就是强占中国的那100多万平方公里,也不是多么的有价值,真正应当被重视的,是中国未被强占的东三省,尤其是大连旅顺一带的不冻港。可惜沙俄就是认识不到这个问题,坚持过着带有浓厚封建色彩的“地主”生活,结果在列强争霸的后期,被莞尔小国日本给打的一败涂地。等到后来,斯大林也没有认识到这个问题,继续忙着分割外蒙古。直到今天,俄罗斯的不少人,还是以为“地大物博”就可以了,所以那100多万平方公里的土地,在俄罗斯人的眼里,绝对是个“宝贝”,虽然他们根本说不清楚这里面究竟有多少实用价值。
前些天,俄罗斯又玩着老伎俩,把克里米亚给吞掉了。于是德国人不得不重新打打小算盘。默克尔赠送给习近平这幅地图,在很大程度上无疑是在传递这样的消息:警惕俄罗斯人啊,他们窃取别国领土的胃口可不是一般的大。
但是对于现在的中国来说,这个事情比较棘手。最好的处理方式,也许只有啥也不说,并且暂时啥也不管。其一,俄罗斯吞并克里米亚,美国自始至终都无能为力,其它国家又能怎么样呢?其二,中国的那些被侵占领土,至少在目前看来,基本上是没有希望回归的,向这个方向努力,再忙也是白费工夫。其三,中国在美国及其一群附庸的挤压之下,目前能够选择的唯一应对策略,就是与俄罗斯结成较为紧密的关系,或许是一种同床异梦,但是现实的沉重压力,决定了不得不这样做。
所以中国在安理会表决克里米亚问题的时候,投了弃权票。俄罗斯心里明白的很:中国对它的这种行为并不赞成,不过中国也没有添乱,所以大家还是能够在表面上维持一团和气的。只有乌克兰傻乎乎的,以为中国没有投赞成票,就是对它表示了至少在“道义”上的支持,其实中国这样的大国,什么时候需要考虑那些万里之外无关紧要的小国的感受呀。
- 上一篇:清理本站的事件(LOG)数据库
- 下一篇:韩国梦的美好&朝鲜半岛现实的残酷
相关推荐
你 发表评论
欢迎- 博客|国际关系排行
- 标签列表
- 最新留言
-
- ^_^
- 翠叶藏莺,朱帘隔燕,自是人间好风景
- 听你这么一说,我感觉信心倍增,呵呵
- 这不是单纯的低欲望,更像是一种随着岁月变化后,逐渐调整人生重心的过程。流露出的不是冷漠,而是一种自我沉静,是对现实生活、内在节奏的适应和接受。
- 偶尔能弄出几篇长文,但自己总是不太满意~~~
- 非常羡慕你得更新频率,而且每次都是深度长文,真的相当厉害啊,不光经常思考,整个思路还特清晰,个站博主中能够这样的精力和能力,称得上凤毛麟角!
- 我订阅的博客列表中,你的文章属于有深度的一类了,很喜欢你的历史文章,有时能带来一些视角并引发一些思考。
- 写作这件事情,要写好太费精力了。我都是滥竽充数。
- 事情越来越杂,精力越来越少~~~
- 精力跟不上,什么都不想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