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正在改版和升级中
始建于2001年12月21日 | 非著名历史学爱好者

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博客 > 博客|旅游与摄影 > 正文

面临消逝的苏埠老街

作者:行者 发布时间:2015-08-29 22:02 分类:博客|旅游与摄影 浏览:986 评论:0



苏埠(注1)算是我的“祖籍”。这主要源于我的爷爷,他是土生土长的苏埠人,小时候在苏埠街上长大,十几岁时,被送到那里的一家店铺里当学徒。据说这原本是一份“很有前途”的工作,因为:其一,苏埠曾经是(老)淠河沿岸最大的三个水陆码头之一(注2),商业和贸易非常发达,做生意的商人一堆一堆的,甚至号称“小南京”。其二,我爷爷那时候有高小的文化程度,虽然算不得“知识分子”,但在小地方还是可以充当账房先生的。

1948年底到1949年初,刘邓大军(注3)出大别山东北麓,向六安县城关推进,此时,受淮海战役打败仗的影响,国民党军望风而逃,苏埠的大小资本家们也第二次跟着跑了(注4)。于是,我爷爷在某一天清晨,与往常一样去上班的时候,发现自己的“单(老)位(板)”已经“没有了”。

当然,上天常常都是关上一扇门,又打开一扇窗的。我爷爷在一时不知道将来该怎么办的时候,遇到了进入苏埠镇的人民解放军,大家一聊,很是投机。解放军告诉我爷爷,下一步他们就要继续北上,去解放六安县城,然后会成立人民的新政府,到时候,会需要一大批懂一些文化的人加入,来一起建设一个新的国家。解放军建议我爷爷积极参与进来。后来的事情发展也正是如此,我爷爷在六安全境解放后(1949年春天),先是在苏埠当地的新政府(苏埠镇北街办事处)找到工作,过了一段时间,又被调到六安县财政局,这是我们这个家族开始在六安城繁衍生息的开始。

1949年以后,我爷爷带着一大家子在六安定居。随后,我的姑奶奶(我爷爷的妹妹)一家先是在苏埠附近的青山乡,接着于上世纪八九十年代也迁居到六安城。加上我爷爷的大侄子(我爷爷哥哥家的儿子)也到了六安工作,基本上,苏埠那边就没有可以经常联系的近亲属了。不过,这次去苏埠,老街里我们家祖上的那些房屋都还在,最基本的框架也没有大的变化,尽管最近几十年以来,房主或“住客”可能都变了好几回。

这次去苏埠,主要是老婆这几个月轮岗到那里的支行工作,全家算是去“探个班”,顺便利用这个机会,搞了一次路程稍微远一些的开车练习,大概单程有三十多公里吧(注5)

下图中:1、右侧和下方的橙色粗线条为这次行车的路线(沿着六安到霍山的省道向南,在戚家桥转入向西的县道,抵达苏埠),上方和左侧的橙色细线条为过去六安到苏埠的道路(经过西十里桥,沿着老淠河东岸向南)。2、左边宽一些曲折一些的是(老)淠河,右边窄一些的是新淠河(淠河总干渠)。3、石板冲乡、独山镇、西河口乡、青山乡目前都归属苏埠镇管辖,苏埠镇好像是一个副县级的行政单位 ↓

下图为苏埠镇中心区域的大体格局。苏埠老街(古镇)基本上沿着(老)淠河东岸,其中心位置是“十字街”,即东大街、北大街、西大街、南大街共同组成的一个十字形路口,当然苏埠老街不只有这四条街道,我们这次还经过了篾匠街、炮竹街等次要道路。建国以后,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苏埠在老街的东面和南面建起了一大片新镇区。苏埠差不都在近十年,于东边大约十公里外的戚家桥建了一个“开发区”,作为应对六安到苏埠道路东移的策略,经过开发,现在戚家桥到苏埠的县道两边,已经全部是房屋,再也见不到农村模样的间隔。此外,苏埠近几年还在老街的西南面搞了个新区,并建起苏石大桥,通往(老)淠河对岸的石板冲乡(以前到河对岸,行人走一座浮桥,而车辆需要向南,绕行横排头的防汛简易公路桥),苏埠镇政府新址就在东桥头,邮储银行苏埠支行正好也就在镇政府的马路对面,可以清楚的看见大桥 ↓

下图为苏埠老街的一个转角。苏埠老街多为这种“铺板门”建筑,是典型的商业店铺样式(注6),并带有明清时期江北徽派民居的特点。这种建筑又俗称“一层半”,就是说一楼的铺面是一个完整的楼层,而二楼的“住宿区”实际上是山墙呈三角形的阁楼样式,属于房屋的“简化版” ↓

下图就是苏埠老街较为的典型建筑样式 ↓

下图也是苏埠老街较为典型的建筑样式。个人感觉,门上的对联还是挺有味道的 ↓

下图为苏埠老街上一幢损毁比较严重的木质老建筑,透过已经缺失的山墙,可以清晰地见到这种“一层半”样式民居内部的结构。因为上世纪五十年代以后水路的中断(注7),苏埠逐渐衰落,很多房屋已经许多年没有人居住,形成了整个古镇年久失修,千疮百孔的状态。

这次,在老街里,我们明显发现,与十几年前的所见相比,常住居民数量减少了许多,“最后的居民”仅仅为一些古稀老人,大部分房屋都已是人去楼空。不过,从另一个角度来看,这未尝不是一个机会,因为当地政府可以尝试以更加低廉的价格,从房主手中将这些房屋收购,然后统一做必要的修缮和集中性旅游开发。独山镇的“苏维埃城”,最近几年正是这么做的请点击这里浏览相关信息

下图左侧,电线杆的后面,是我曾祖母娘家,以及我大伯家(我爷爷的大侄子)的老房子。我爷爷到六安工作后,我的曾祖母便跟着去六安生活,加上我大伯家到六安工作、居住也有不少年,这些房子估计都变换了好几轮主人。不过,就在我们拍摄的时候,来了几个图片右侧房子里住着的人,大家一聊,发现祖上都熟识呢,还热情邀请我们进屋喝杯茶。据这些老邻居说,图片左边的房子已经很长时间没有人住,房主们都出去打工,常年在外面了,这也是当今苏埠的主要特点 ↓

下图为我曾祖母娘家,我大伯家老房子同一条边的一处“青砖房”。从保存完好的旧墙体上来看,这户人家应该还算殷实,没有使用常见的木质结构,而是选择更“高档”的青砖结构,墙体上的部分花纹也还挺讲究。不过,苏埠在繁盛时期,小有财富的商人还是不少的 ↓

下图正中房子上长满藤蔓的位置,是刘家老屋的大门口。当年在苏埠,刘家是我们家族的世交,后来都迁居到六安之后,这么多年来,我们两家还是一直走动着 ↓

下图为我姑奶奶家的老房子,据附近的邻居说,这一片都多年无人居住了 ↓

下图为苏埠老街一处“铺板门”建筑门头上的文革时期标语。在那个疯狂的年代,苏埠也不能“免俗”。据说当时城里的武斗愈显一触即发的态势,我爷爷考虑全家老少的安全,便带着一大家子人离开了六安城,连苏埠都不敢停留,直接跑到对岸石板冲乡我奶奶的老家。那里是相对偏远的农村,居民都非常纯朴,不怎么搞阶级斗争的“花花肠子”,得以有一个相对平静的环境,让“逃难”的人们躲过那个恐怖的夏天 ↓

下图不能算是很古老的建筑,就风格上来看,应该是上世纪七八十年代的样子,可能是乡镇供销社的类型。不过,也称得上一个时代的记忆吧 ↓

下图的场景,并不在什么遥远的地方,而就在苏埠老街的中央。门外,是普普通通的巷子,而门内,已经是野草丛生,几乎遮住了后面的房屋。就门上斑驳的对联“遗迹”来看,主人很久没有再来收拾这个院子。这也是苏埠老街面临消逝的写照 ↓

下图为苏埠老街某个巷子的出口处,有一座横跨巷子的屋檐,走近仔细观察后确认,这仅仅是一座给路人遮阳避雨的屋檐,并没有阁楼之类的结构,绝对属于便利他人的设计,业界的良心^_^ ↓

下图也许可以被称作“三尺巷”,经实地查看,只能容得下两位成年人相向而行。请大家注意这个巷子的路面,苏埠老街,也包括毛坦厂老街六安城老街等等,采用的都是这种样式,即:两边行人走的位置铺鹅卵石,中间独轮车走的位置铺一列青石板,经过长期的碾压,青石板正中已经有了一道深深的沟槽 ↓

下图为稍微宽一点的街道,中间的青石板路有三条。稍微有些遗憾的是,苏埠老街有部分道路已经改为混凝土路面,或者是现代的水泥方砖,失去了原有的古朴味道 ↓

下图为个人感觉很有味道的一处青砖结构房屋 ↓

下图还是这处青砖结构房屋。透过院门,可以看到里面都是典型的木质结构房屋、廊檐,属于苏埠老街不可多得的保存较为完好的老房子 ↓

— — — — — — — — — —

注1:“苏埠镇”的地名在统一简化前,叫“苏家埠镇”。

注2:(老)淠河沿岸从上游到下游,最大的水陆码头依次为苏埠、六安、正阳关。

注3:刘邓大军于1946年6月从晋冀鲁豫边区出师,1947年8月进入大别山地区。1948年末至1949年初,驻扎在大别山东北麓的刘邓大军陆续出山,解放六安、合肥等地区,并以此为基地,筹备渡江战役。

注4:苏埠镇大小资本家的第一次逃亡是在1932年春天,鄂豫皖苏区第三次反围剿期间,徐向前元帅采用围点打援的方式,搞了个“苏家埠四十八天大战”。

注5:使用MapBar测距,六安城区(以皋城路为起点)到城南镇有13公里,城南镇到戚家桥有7公里,戚家桥到苏埠镇(以邮储银行苏埠支行为终点)有10公里,单程合计约30公里。此外,苏埠镇(以邮储银行苏埠支行为起点)到横排头风景区(大门处)有4-5公里。

注6:苏埠过去并没有什么特色产业,镇上的人主要就是靠做物资转运和贸易为生。苏埠附近的乡村(如石板冲)以前利用(老)淠河沿岸的沙地种植麻类作物(也是适应盐碱地的情况),但一直没有形成很强的产业规模,好像技术水平也不是特别高。

注7:苏埠过去主要依靠的是(老)淠河码头,转运南北方向的货物(南边是大别山区,北边是淮河)。同时,苏埠还是陆路交通的重要节点,向东是六安、合肥等城市,向西渡过(老)淠河,穿过独山镇,可以翻阅淠河与史河的分水岭,进入金寨腹地(金寨的老县城——金家寨周边)。这两条水路和陆路,正好在苏埠交叉成一个十字。上世纪五十年代,随着淠史杭灌区的兴建,横排头渠首拦截了(老)淠河的上游来水,导入江淮分水岭之上的淠河总干渠(新淠河),于是,苏埠码头附近的河床变得常年干涸,不再能够行船,而新修的公路(105国道),也从东边的戚家桥穿过,远离苏埠。

【拓展阅读】

刘邓大军 http://baike.baidu.com/link?url=qaCLPhVI1yPPFAqO6-HRn3qh-1Bv3cGCcA6WJXIhiIZaVQwec3kCiQ_P1oKjKxcFyGiNQHh2a0-a-QJtt5TpfATistvew8N75Qrde5HMJcC

苏家埠战役(苏家埠四十八天大战) http://baike.baidu.com/link?url=vboM38ZsDnMdX7WVtF3GkGjBBqugVoAnZWImX92rWl05nDzF6iQWVnDwVkWX2ALb5w5C4N0hyTxVPJmo1uiR0_

淮海战役 http://baike.baidu.com/link?url=bG4esihDmrJvuvSPSc52k64NyrYonvZeir5Ve4j60mLZLHEy86THIRVJ4qrrfMNW7eA6bvk8mCGyHmwYWkiKPa

六安(皖西地区)解放史料 http://www.lasw.gov.cn/include/web_content.php?id=2649



标签:


取消回复欢迎 发表评论:

  • 请填写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