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行风险管理网 银行风险管理工作人员的信息共享与交流平台

商业银行信息科技风险管理指引

银监发〔2009〕19号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加强商业银行信息科技风险管理,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银行业监督管理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商业银行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外资银行管理条例》,以及国家信息安全相关要求和有关法律法规,制定本指引。

第二条  本指引适用于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依法设立的法人商业银行。

2016年3月3日 | 发布:银行风管网 | 分类:法规|银保监/人行监管规定 | 评论:0

房地产行业的核心要素:关键在人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信贷白话(xdbh01)

— — — — — — — — — —

在房地产行业,有一句话,叫做“地段,地段,还是地段!”,说的是房地产的核心要素,是楼盘的位置。

过去我们有一种观点,不考虑其他因素,只要房子建好了,没烂尾,把贷款期限弄长一点,慢慢卖,房地产贷款不会有特别大的风险。

最近我去了一些二三线城市,看到了大片大片无人的新建住宅区,那里的房价只是4000-5000块钱1平米,当地人的收入虽然不高,但3、4年的收入也就可以买一套房子。居民的收入房价比远低于京沪深这些城市。

2016年3月3日 | 发布:银行风管网 | 分类:研讨|网上转载 | 评论:2

六安各楼盘参考房价(2016年3月实时数据)

下面的各楼盘参考房价,主要收集自六安当地各大房产类网站,以及作者平时工作中获得的信息。这些数据可以作为信贷业务拓展,风险管控,房产类评估中介机构合作评价等方面的参考,但不代表作者所在单位(包括所在部门)的意见或倾向

其中网站类数据来源主要有:六房网(六安房产网)赶集网“六安房产”版块六安新地产交易网六安第1房产网(六安市房地产协会)六安购房网、等,有部分数据已根据作者的从业经验进行了修正,但也有部分数据未经核实。

2016年3月2日 | 发布:子虚 | 分类:形势|区域性风险信息 | 评论:0

金融监管体制改革研究(5)需要思考的八个问题

一、当前“一行三会”金融监管体制存在哪些主要问题?

一是助推泡沫。“一行三会”体制下各监管机构目标各异,部门法律法规分散,信息沟通协调不畅,缺乏达成一致行动的决策和执行机制,不利于建立宏观审慎管理与微观审慎监管相统一、审慎监管与行为监管相结合的政策框架,以防范系统性金融风险。当前,金融控股公司(集团)以交叉持牌或交叉持股等不同形式介入多种业务领域,跨市场金融产品以传统或互联网金融形式迅速发展,地方性资产交易平台和各类非法集资行为层出不穷。本轮资本市场波动中,杠杆交易直接助推了前期股市快速上涨和后期指数暴跌。场外配资来源复杂,包含银证保和信托的结构化产品,P2P、众筹等互联网金融渠道,各管一段的监管机构无一了解场外配资全过程,至今对规模、杠杆率等核心指标仍处于猜测状态。

2016年2月25日 | 发布:银行风管网 | 分类:研讨|网上转载 | 评论:0

金融监管体制改革研究(4)监管体制问题的现实表现

一、关于宏观调控中的冲突掣肘

健全宏观审慎政策框架,是当前研究推进金融监管体制改革十分重要的出发点和视角。分业监管体制存在着明显的问题,微观审慎监管对货币政策和宏观审慎政策的实施效果产生显著影响。但简单实行混业监管并不能有效防范系统性风险,关键还是要强化宏观审慎政策框架。宏观审慎政策基于宏观的、逆周期和跨部门的视角,本质上属于宏观经济管理和维护金融稳定的范畴,因此其制定和执行应集中在宏观部门(中央银行),并在此基础上重构金融监管体制。

2016年2月25日 | 发布:银行风管网 | 分类:研讨|网上转载 | 评论:1

子虚金融评论4-理想中的下决心去杠杆和现实中的忍不住加杠杆

对于最近几天不少新闻媒体密切关注的2016年1月全国银行业贷款投放量“快速增长”数据,子虚认为:

1、“开门红”是各大商业银行多年来贷款投放(实际支付)的惯例。其中有冲击新一年度业务指标的因素,也有消化上一年末已审批但尚未支付的贷款的因素。从这些角度来看,增量的集中释放不足为奇。

2、季节性因素在其中起到了重要作用。目前我们国家的银行贷款主要投向制造业、批发和零售业,对于大部分银行来说,这两大行业门类的贷款余额可能要占到全部贷款余额的一半以上,甚至超过70%。春节前夕,尤其是批发和零售业,由于备货和结算等方面的原因,对流动资金的需求非常强烈,直接带动了银行贷款的实际支付。

2016年2月25日 | 发布:子虚 | 分类:研讨|本站原创 | 评论:0

中国金融监管体制变革:痛点、原则与建议

2013年十八届三中全会《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对金融监管改革着墨不多,“落实金融监管改革措施和稳健标准,完善监管协调机制,界定中央和地方金融监管职责和风险处置责任”。可见,当初只是强调监管协调,并未酝酿对监管框架进行大的调整。

2015年以来,金融风险急剧增加。股票市场“人造泡沫”崩盘、汇市动荡、以泛亚交易所和e租宝为代表的影子银行风险爆发、银行坏帐激增,引起中央高度警觉。

这些金融风险的显露,有些是经济转型中海水退潮的结果,但也有很多问题源于不合理的金融监管体制。2015年11月,习近平在“十三五规划”起草的说明中强调指出,“……特别是综合经营趋势明显。这对现行的分业监管体制带来重大挑战。 近来频繁显露的局部风险特别是近期资本市场的剧烈波动说明,现行监管框架存在着不适应我国金融业发展的体制性矛盾,也再次提醒我们必须通过改革保障金融安全,有效防范系统性风险”。由此,金融监管体制改革,而且是根本性的变革,被迅速提上议事日程。

2016年2月24日 | 发布:银行风管网 | 分类:研讨|网上转载 | 评论:1

金融监管体制改革研究(3)“单一央行”方案是最优选择

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强调“加强宏观审慎管理制度建设,加强统筹协调,改革并完善适应现代金融市场发展的金融监管框架”。据此,需要认真研究论证当前我国金融市场发展的基本方向,以此选择适应现代金融市场发展的监管框架。

一、各种可能的方案

在金融创新和互联网金融发展背景下,综合监管、功能监管成为共识,综合我们所了解到的金融机构、专家学者和媒体所反映的观点,我国金融管理体制改革大致有五种备选项:

2016年2月24日 | 发布:银行风管网 | 分类:研讨|网上转载 | 评论:1

金融监管体制改革研究(2)问题与方向

2015年年中以来我国资本市场剧烈波动,银行间市场和外汇市场波幅加剧,银行业不良率上升明显,大型系统重要性金融机构安全性、盈利性和流动性水平持续下降,近期e租宝事件和泛亚事件等线上线下非法金融业务风险不断暴露,监管体制有效性已引起国内外广泛关注。金融波动的直接原因虽与经济金融互动反馈中固有的“加杠杆-去杠杆”周期性因素有关,但我国“一行三会”体制下,银行、证券和保险分业监管,以及监管部门独立于中央银行的金融管理制度,才是事前助推泡沫酝酿风险、事中反应滞后控制不力、事后救助失效推诿责任的深层次根源。

2016年2月24日 | 发布:银行风管网 | 分类:研讨|网上转载 | 评论:1

金融监管体制改革研究(1)国外现行体制比较

一、美国

2008年危机前,美国实行联邦和州政府两级、多个监管机构并存的“双重多头”金融监管体制。联邦一级的监管机构主要有美联储(Fed)、货币监理署(OCC)、联邦存款保险公司(FDIC)、储贷监理署(OTS)、国家信用社管理局(NCUA)、证券交易委员会(SEC)等,保险业由各州单独监管,50个州有各自的金融法规和行业监管机构。

注:黑色实线为主要监管机构,蓝色虚线为辅助监管机构。

2016年2月24日 | 发布:银行风管网 | 分类:研讨|网上转载 | 评论:1

应收账款质押贷款风险点及防控措施(含贷前、贷中、贷后)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信贷白话(xdbh01)

— — — — — — — — — —

2007年《物权法》及央行《应收账款质押登记办法》出台后,应收账款质押逐渐成为银行信贷业务常见的担保方式,尤其是在为核心制造业企业和贸易类企业提供授信支持时,受谈判能力或抵押率限制,银行往往不能获得足值的固定资产抵押,选择合格的应收账款作为质押就成为必由之路。

2016年2月23日 | 发布:银行风管网 | 分类:知识|资产业务 | 评论:0

应收账款质押登记办法

中国人民银行令(2007)第4号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规范应收账款质押登记,保护质押当事人和利害关系人的合法权益,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物权法》,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中国人民银行征信中心(以下简称征信中心)是应收账款质押的登记机构。

征信中心建立应收账款质押登记公示系统(以下简称登记公示系统),办理应收账款质押登记,并为社会公众提供查询服务。

2016年2月23日 | 发布:银行风管网 | 分类:法规|银保监/人行监管规定 | 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