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家 叫叫和唱唱的家庭主页

【原创】阴历,阳历,农历,公历

阴历又称为“太阴历”,与月亮(古称‘太阴’,与‘太阳’相对)的运行有关,以月亮绕地球公转一周的时长(称为‘朔shuò望月’)为一个月,一年总共有十二个月。“朔望月”平均为29.53天,完全见不到月亮(亏)的 一天称为“朔日”,定为阴历的每月初一,而月亮最圆的一天称为“望日”,定为阴历的每月十五(有时候为十六)。“朔”到“望”,再到下一次“朔”,定为一个月,也就是月亮的一个盈亏周期。为了计算方便,阴历设置为大小月交替,大月有30天,小月有29天。

阳历又称为“太阳历”,以地球绕太阳公转一周的时长为一年,并将一年分为十二个月,大月有31天,小月有30天,每年的2月则比较特殊,一般为28天。这样算下来,全年有365天,差不多每四年会多出来一天,于是就加到第四年的2月,当月定为29天,当年称为“闰年”。阳历基本对应一年及其四季,但具体到单个月之后,无法对应朔,望,上弦,下弦等月相,在区分一个月以内的日期上就不如阴历。

因为对月亮的观测要容易一些,所以阴历的形成要早于阳历。不过,中国传统的历法是一种阴阳合历。这主要是由于单纯的阴历未能考虑地球公转,无法反映四季,而且全年只有354天左右,与应有的365-366天存在一定差距。因此,中国传统的历法在单纯阴历的基础上,每过两三年加一个闰月(准确的说是每19年设置7个闰年),以便在整体上调整到符合地球公转的时间,即阳历标准。

农历是中国传统的历法,又称为夏历、中历、干支历等,通行于中国和“中国文化圈”地区(朝鲜,越南等国)。农历的特点主要有:一是阴阳合历。二是以朔望月周期作为每月的长度,这是阴历标准。三是以地球绕太阳公转周期(回归年)作为每年的长度,这又是阳历标准。四是通过设置闰年来调节阴历与阳历的“时差”,在年这个层面上分为平年和闰年,平年有十二个月,闰年有十三个月。在月份这个层面上,则分为大月和小月,大月三十天,小月二十九天,平均每个月正好对应一个朔望月。五是加入干支历中二十四节气的内容,以便准确地指导农业生产,这是古代社会最重要的活动,所以这一套历法也被称为“农历”——与农业生产及其时间安排有着非常紧密联系的历法。六是与中国传统的节日密切相关,春节、元宵节、清明节、端午节、七夕节、重阳节都在农历中有固定的日期,这就超出了历法本身的范畴,发展成为一套文化体系了。

公历又称为西历、新历、格里高利历,最早起源于古埃及、古罗马时期,近代以来逐渐传播到世界各地,成为当今世界通用的标准。公历在编制上比较倾向于阳历。1911年辛亥革命之后,我国开始全面过渡到公历,并采用一周七天的方式。

2020年10月11日 | 发布:叫唱粑粑 | 分类:分享|科普知识 | 评论:1

留言列表:

  • 叫唱粑粑 发布于 2020/10/11 19:18:23  回复
  • 【网上分享导语】不知道这篇文章写的是否有点儿晦涩,不知道叫叫同学能不能看懂^_^
    大家多提宝贵意见哈
    准备后续再写两篇科普文,是关于天干地支,以及二十四节气的。

发表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