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行风险管理网 银行风险管理工作人员的信息共享与交流平台

联合授信机制下银行授信风险防范的思考

《银行业金融机构联合授信管理办法(试行)》(以下简称《办法》)的出台,是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降低企业杠杆率要求,防范化解重大金融风险的重要举措,对银行业金融机构完善授信管理机制、提升风险管控能力、防范系统性金融风险具有重要意义和深远影响。目前,联合授信机制处于前期试点阶段,本文从风险防范的角度,对联合授信机制实施后银行需要应对和解决的部分问题进行探讨,并提出相关建议。

2018年9月22日 | 发布:银行风管网 | 分类:研讨|网上转载 | 评论:0

反思去杠杆:为谁去,怎么去

宏观杠杆率:次贷危机后美国下降,中国大幅上升

讲到杠杆的问题大家都熟悉一个词叫“宏观杠杆率”,什么叫“杠杆”,杠杆就是负债,谁的负债呢?一般是指非金融私人部门的负债,也就是非金融私人部门的杠杆,具体来说我们的家庭杠杆、企业杠杆。去杠杆就是去家庭和企业的杠杆。

每个国家的情况不一样,有的国家企业杠杆高一些,有的国家家庭杠杆高一些,而我们国家则是家庭和企业的杠杆率都很高,为什么说结构性去杠杆,我们说现实生活当中,杠杆本来就是结构性的,本来就不存在杠杆率过高的情况。因此我们说的宏观杠杆率就是家庭和企业部门的负债对GDP的比例。严格意义来说是债务率而不是资产负债率,我们说资产在现实生活当中很难衡量。所以我们就以债务对GDP来衡量债务的偿还能力,作为近似的杠杆率。

2018年8月9日 | 发布:银行风管网 | 分类:研讨|网上转载 | 评论:0

对标最新监管标准,促进合规稳健发展

本文为邮储银行“进一步深化整治银行业市场乱象征文”活动参赛作品

— — — — — — — — — —

一、“深化整治市场乱象”活动的背景

(一)近三年监管政策的变化

银保监会“去杠杆”和“治理乱象”的监管措施,最早始于2016年。监管层基于对2015年股灾以及当时股市杠杆率下降资金又迅速流入债市等情况的分析,尤其注意到部分银行通过同业渠道过度负债,同时通过委外和货币基金等渠道加杠杆进入债券市场的行为,认为这构成了资金空转,脱实向虚的风险。人行、银保监会、证监会从2016年第三季度开始,明确提出加大对金融机构“乱搞同业,乱加杠杆,乱做表外”等乱象的整治力度,要求落实监管标准,弥补监管短板,规范整改,严肃问责。

2018年6月28日 | 发布:雪兔 | 分类:研讨|本站原创 | 评论:0

城投企业融资方式对偿债能力的影响浅析

一、研究目的及意义

城投企业作为地方政府进行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实施主体,除享有政府在资产注入、财政补贴等方面的支持外,基础设施项目的建设资金主要通过城投企业自身融资解决。因此,探索城投企业融资方式对其偿债能力的影响对城投企业优化融资结构、实现持续经营、顺利完成基建项目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二、城投企业各主要融资方式及比较

2018年1月13日 | 发布:银行风管网 | 分类:研讨|网上转载 | 评论:0

如果让我牵头网络金融部门的风险管理

2016年4月的时候,包括人行在内的14部委联合下发《非银行支付机构风险专项整治工作实施方案》,网络金融市场人心惶惶,到了7月份,各地陆续有一些问题查出来,估计业内人士都能看到当地人行、银监的查询、调阅文件飞来飞去。而与此同时,网络金融的创新依然在银行、非银机构每天上演,而前天的时候,我看到某政府的一份发文,要求银行研究投贷联动支持科技创新企业,而之前某阿胶省也有一份文件,要求银行不得单方面断贷、抽贷……在风险与奔放之间,总有理不清的故事。

身在银行业,常听到关于银行“大象起舞”不堪重负的抱怨,但千万不要忽略一个非常关键的事实,“稳健经营”是我国银行的天然属性,从大行到小行,“风险”观念深入骨髓,也正是基于此,银行才当仁不让得承担着金融稳定器的作用。凡事有利就有弊,这种天然属性以及由来已久的体制惯性,让银行在网络金融的道路上难以迈开步子,一直走得小心翼翼。作为银行从业,经常有一种紧迫感,“再不干就来不及了”,市场的跑马圈地,从不等人,我甚至已经听到了某些偏激言论,“网络金融市场已经没有银行什么事情了”。

2017年12月10日 | 发布:银行风管网 | 分类:研讨|网上转载 | 评论:0

银行如何发展学生信用卡业务

近日,中国银监会、教育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联合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校园贷规范管理工作的通知》(银监发〔2017〕26号),按照“疏堵结合、打开正门、扎紧围栏、加强治理”的总体思路,在前期出台的制度举措基础上,进一步完善顶层监管制度设计,进一步加大校园贷监管整治力度,从源头上治理乱象,防范和化解校园贷风险。

银监会表示鼓励商业银行积极研究探索校园贷可持续经营模式,通过发展正规金融“正门打开”,把对大学和大学生的金融服务做到位,用“良币驱逐劣币”,从源头杜绝校园贷乱象产生。中国支付清算将协会继续密切关注学生卡市场动态和趋势,引导会员机构合规经营、创新服务,避免陷入盲目授信和打价格战的低端竞争,推动银行卡市场健康快速可持续发展,实现学生、发卡银行和社会的多赢。

2017年7月27日 | 发布:银行风管网 | 分类:研讨|网上转载 | 评论:0

消费市场新格局:多样化场景+多层次服务商结构

我国目前初步形成了以住房按揭贷款为主体,信用卡贷款、汽车消费贷款、综合消费贷款等多种贷款品种组成的消费信贷体系,消费金融产品种类较为丰富。

但是,消费信贷的发展不平衡,结构单调。从2011年至今,中国消费信贷领域中,住房贷款存量占比始终维持在70%上下,是绝对主力。这种情况主要源于银行风控体系的局限性:依靠不动产抵押物才可以发放贷款,这也是中国消费金融发展过去较长时间受到的主要约束。

2017年7月12日 | 发布:银行风管网 | 分类:研讨|网上转载 | 评论:1

商业银行息差管理:新挑战、新观念、新策略

01 新挑战:“双紧”环境下商业银行息差面临更大压力

货币与监管“双紧”环境下银行息差进一步承压。从去年第四季度开始,为推动金融去杠杆,货币政策逐步收紧,央行数次上调基准利率。今年表外理财又纳入MPA考核,宏观审慎监管更为严格。与此同时,为防范金融风险、维护金融安全,旨在降杠杆、限错配、去通道、抑套利的一系列监管政策密集出台。在货币政策和监管政策双双收紧的背景下,银行间市场流动性趋紧,货币市场利率中枢明显上移。受此影响,银行同业负债成本快速上升,在资产收益率难以同步上行的情况下,今年第一季度上市银行息差明显收窄,同业负债占比高的银行息差收窄幅度相对更大。4月25日中央政治局进行集体学习,金融安全问题上升至国家战略高度,高层对其重视程度前所未有。预计此轮货币和监管“双紧”的广度、力度和持续度将超过以往,商业银行对此应有清醒认识,积极谋划好、落实好新环境下的息差管理、资产负债配置、风险管控和转型创新等工作。

2017年7月11日 | 发布:银行风管网 | 分类:研讨|网上转载 | 评论:0

担保圈风险与大数据之道

近段时间,担保圈的风险问题再度引起社会的关注。2017年4月针对山东、辽宁等地出现的企业担保圈贷款风险事件,银监会办公厅下发了《关于进一步排查企业互联互保贷款风险隐患的通知》(下称“52号文”),要求各银监局立即对企业担保圈贷款风险进行专项排查,摸清风险底数,并由当地政府牵头,多方参与,对风险进行统筹分类处置。

从珠三角,到长三角,再到目前的环渤海三角经济带,为什么被称为信贷之癌的担保圈风险总是不断出现,而且容易发生在实体经济发达,民营经济活跃的地区

2017年7月9日 | 发布:银行风管网 | 分类:研讨|网上转载 | 评论:1

人口?产业?资源?三四线城市化或仅是一个美好的愿景

1. 人口能否集聚?

人口是决定中长期经济发展的关键因素,因而三四线城市化的首要条件是人口的集聚。然而,从国际经验看,人口向大中城市群集中才是普遍规律。

1.1 美国:人口持续向大都市区集聚

首先我们考察美国的人口集聚规律。美国的数据持续时间较长,因而最具有代表性。人口普查数据显示,过去100 年,美国经历了漫长的城市化进程,人口持续向城镇集聚,城镇人口占比从1900 年的39.6%一路上升至2010 年的80.7%。虽然二战以后,美国第一大人口城市人口占总人口比重小幅回落,但超过100 万的城市群人口占比则持续上升。人口持续向城市,尤其是大城市集聚的趋势十分明显。

2017年4月22日 | 发布:银行风管网 | 分类:研讨|网上转载 | 评论:0

银行公司业务转型“四去四代”

相比银行对私业务,作为对银行盈利产生举足轻重影响的对公业务面临的挑战更大,加快部署和谋划转型之势已成必然选择。笔者认为,未来银行公司业务转型面临“四去四代”的方向选择。

当下银行经营正面临利率市场化、新资本监管协议、金融脱媒、互联网金融、混业经营以及如何更好地支持实体经济发展等挑战,尤其是近几年来银行对私业务经受了第三方支付、P2P平台、小额贷款公司等挑战的洗礼,对公业务经受了企业债、股票、基金、信托、租赁、资产证券化(ABS)等挑战的洗礼。总体而言,相比银行对私业务,作为对银行盈利产生举足轻重影响的对公业务面临的挑战更大,加快部署和谋划转型之势已成必然选择。

2017年3月23日 | 发布:银行风管网 | 分类:研讨|网上转载 | 评论:0

商业银行如何构建大服务体系:内涵、问题与解决路径

过去几年,在业务模式容易复制、产品同质化严重的情况下,提升服务水平、突出服务特色,成为商业银行进行差异化竞争的重要策略。当前,在经济下行、利差收窄、跨界竞争、金融深化等多重外部变化冲击下,商业银行服务升级的速度跟不上客户需求升级的速度,尤其是在互联网金融和大资管模式的刺激下,客户资产配置和场景体验意识快速觉醒,对商业银行的服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但商业银行过去的业务模式形成了路径依赖,对服务转型升级造成了很大的阻碍。面向未来,商业银行必须从管理模式和组织架构重塑入手,抓住互联网金融和金融科技,真正建立以客户为中心的“综合服务”体系。

2017年3月14日 | 发布:银行风管网 | 分类:研讨|网上转载 | 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