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行风险管理网 银行风险管理工作人员的信息共享与交流平台

深入开展新形势下商业银行表外业务风险管理

一、商业银行表外业务演进和发展

目前,表外业务带来的非利息收入已成为银行优化营收结构、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支撑。表外业务品种的日益丰富,在不断满足广大企业和个人多元化金融服务需求的同时,通过占用较少或不占用资本,有效降低了商业银行运营成本,可以保障资本的充足性和安全性。发展表外业务目前已成为商业银行实现轻资本运营,提高市场竞争力,降低风险水平的重要转型路径。

早期我国商业银行以传统信贷间接融资为主导,表外业务品种较为单一,主要为支付结算、承诺担保等简单业务。我国表外业务的定义第一次出现在人民银行2000年发布的《商业银行表外业务风险管理指引》(银发(2000)344号),首次在政策文件中明确了表外业务包括担保类、承诺类和金融衍生交易类三个类型。此后,银监会于2003年对工、农、中、建四家国有独资商业银行的表外项目和表外业务情况进行全面调查后,将表外业务纳入2004年的《商业银行不良资产监测和考核暂行办法》和《商业银行资本充足率管理办法》。2011年银监会正式发布《商业银行表外业务风险管理指引》(银监发(2011)31号),将表外业务划分为担保类、承诺类两种类型业务。

2024年4月18日 | 发布:银行风管网 | 分类:研讨|网上转载 | 评论:0

关于绿色金融助力乡村振兴的思考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关系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全局性、历史性任务,是新时代“三农”工作总抓手。在主持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八次集体学习时,习近平总书记站在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的高度,对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作出了重点部署,为我们做好新时代“三农”工作提供了重要遵循依据。

一、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性

2018年、2019年,中央“一号文件”都明确对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作出了具体部署。乡村振兴战略既是关系国计民生的根本,也是实现两个100年奋斗目标的必然要求,对于中国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和历史意义。

2020年12月11日 | 发布:银行风管网 | 分类:研讨|网上转载 | 评论:0

全球大流行病下的中国房地产调控

新冠疫情在全球快速蔓延,截至2020年3月23日,全球确诊病例已达337512,死亡病例高达14657。全球经济遭受1930年代大萧条以来的最大破坏,我国经济一度停摆,2020年第一季度GDP同比下降可达9%左右。欧美日等经济体大幅衰退。疫情的高度不确定性势必导致企业和居民大幅下调其投资和消费支出,全球贸易迅猛下滑,造成全球性的负反馈效应。遭受重创的全球经济进而剧烈冲击本来就已经杠杆高企的全球金融体系,酝酿着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以来最大的金融风暴。

在这场世纪罕见的大流行病冲击下,我国宏观经济政策制定也可能面临改革开放以来最严峻的挑战,而历次逆周期调节中作为宽松刺激主力的房地产行业也再次成为市场关注的焦点。我国今年前两个月新房销售按面积同比暴跌40%,最近几周各地方政府已纷纷出台相应的政策来稳住楼市,也开始在某些敏感领域逐步试探中央的底线。

2020年3月27日 | 发布:银行风管网 | 分类:研讨|网上转载 | 评论:0

联合授信机制下银行授信风险防范的思考

《银行业金融机构联合授信管理办法(试行)》(以下简称《办法》)的出台,是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降低企业杠杆率要求,防范化解重大金融风险的重要举措,对银行业金融机构完善授信管理机制、提升风险管控能力、防范系统性金融风险具有重要意义和深远影响。目前,联合授信机制处于前期试点阶段,本文从风险防范的角度,对联合授信机制实施后银行需要应对和解决的部分问题进行探讨,并提出相关建议。

2018年9月22日 | 发布:银行风管网 | 分类:研讨|网上转载 | 评论:0

反思去杠杆:为谁去,怎么去

宏观杠杆率:次贷危机后美国下降,中国大幅上升

讲到杠杆的问题大家都熟悉一个词叫“宏观杠杆率”,什么叫“杠杆”,杠杆就是负债,谁的负债呢?一般是指非金融私人部门的负债,也就是非金融私人部门的杠杆,具体来说我们的家庭杠杆、企业杠杆。去杠杆就是去家庭和企业的杠杆。

每个国家的情况不一样,有的国家企业杠杆高一些,有的国家家庭杠杆高一些,而我们国家则是家庭和企业的杠杆率都很高,为什么说结构性去杠杆,我们说现实生活当中,杠杆本来就是结构性的,本来就不存在杠杆率过高的情况。因此我们说的宏观杠杆率就是家庭和企业部门的负债对GDP的比例。严格意义来说是债务率而不是资产负债率,我们说资产在现实生活当中很难衡量。所以我们就以债务对GDP来衡量债务的偿还能力,作为近似的杠杆率。

2018年8月9日 | 发布:银行风管网 | 分类:研讨|网上转载 | 评论:0

城投企业融资方式对偿债能力的影响浅析

一、研究目的及意义

城投企业作为地方政府进行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实施主体,除享有政府在资产注入、财政补贴等方面的支持外,基础设施项目的建设资金主要通过城投企业自身融资解决。因此,探索城投企业融资方式对其偿债能力的影响对城投企业优化融资结构、实现持续经营、顺利完成基建项目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二、城投企业各主要融资方式及比较

2018年1月13日 | 发布:银行风管网 | 分类:研讨|网上转载 | 评论:0

如果让我牵头网络金融部门的风险管理

2016年4月的时候,包括人行在内的14部委联合下发《非银行支付机构风险专项整治工作实施方案》,网络金融市场人心惶惶,到了7月份,各地陆续有一些问题查出来,估计业内人士都能看到当地人行、银监的查询、调阅文件飞来飞去。而与此同时,网络金融的创新依然在银行、非银机构每天上演,而前天的时候,我看到某政府的一份发文,要求银行研究投贷联动支持科技创新企业,而之前某阿胶省也有一份文件,要求银行不得单方面断贷、抽贷……在风险与奔放之间,总有理不清的故事。

身在银行业,常听到关于银行“大象起舞”不堪重负的抱怨,但千万不要忽略一个非常关键的事实,“稳健经营”是我国银行的天然属性,从大行到小行,“风险”观念深入骨髓,也正是基于此,银行才当仁不让得承担着金融稳定器的作用。凡事有利就有弊,这种天然属性以及由来已久的体制惯性,让银行在网络金融的道路上难以迈开步子,一直走得小心翼翼。作为银行从业,经常有一种紧迫感,“再不干就来不及了”,市场的跑马圈地,从不等人,我甚至已经听到了某些偏激言论,“网络金融市场已经没有银行什么事情了”。

2017年12月10日 | 发布:银行风管网 | 分类:研讨|网上转载 | 评论:0

银行如何发展学生信用卡业务

近日,中国银监会、教育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联合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校园贷规范管理工作的通知》(银监发〔2017〕26号),按照“疏堵结合、打开正门、扎紧围栏、加强治理”的总体思路,在前期出台的制度举措基础上,进一步完善顶层监管制度设计,进一步加大校园贷监管整治力度,从源头上治理乱象,防范和化解校园贷风险。

银监会表示鼓励商业银行积极研究探索校园贷可持续经营模式,通过发展正规金融“正门打开”,把对大学和大学生的金融服务做到位,用“良币驱逐劣币”,从源头杜绝校园贷乱象产生。中国支付清算将协会继续密切关注学生卡市场动态和趋势,引导会员机构合规经营、创新服务,避免陷入盲目授信和打价格战的低端竞争,推动银行卡市场健康快速可持续发展,实现学生、发卡银行和社会的多赢。

2017年7月27日 | 发布:银行风管网 | 分类:研讨|网上转载 | 评论:0

消费市场新格局:多样化场景+多层次服务商结构

我国目前初步形成了以住房按揭贷款为主体,信用卡贷款、汽车消费贷款、综合消费贷款等多种贷款品种组成的消费信贷体系,消费金融产品种类较为丰富。

但是,消费信贷的发展不平衡,结构单调。从2011年至今,中国消费信贷领域中,住房贷款存量占比始终维持在70%上下,是绝对主力。这种情况主要源于银行风控体系的局限性:依靠不动产抵押物才可以发放贷款,这也是中国消费金融发展过去较长时间受到的主要约束。

2017年7月12日 | 发布:银行风管网 | 分类:研讨|网上转载 | 评论:1

商业银行息差管理:新挑战、新观念、新策略

01 新挑战:“双紧”环境下商业银行息差面临更大压力

货币与监管“双紧”环境下银行息差进一步承压。从去年第四季度开始,为推动金融去杠杆,货币政策逐步收紧,央行数次上调基准利率。今年表外理财又纳入MPA考核,宏观审慎监管更为严格。与此同时,为防范金融风险、维护金融安全,旨在降杠杆、限错配、去通道、抑套利的一系列监管政策密集出台。在货币政策和监管政策双双收紧的背景下,银行间市场流动性趋紧,货币市场利率中枢明显上移。受此影响,银行同业负债成本快速上升,在资产收益率难以同步上行的情况下,今年第一季度上市银行息差明显收窄,同业负债占比高的银行息差收窄幅度相对更大。4月25日中央政治局进行集体学习,金融安全问题上升至国家战略高度,高层对其重视程度前所未有。预计此轮货币和监管“双紧”的广度、力度和持续度将超过以往,商业银行对此应有清醒认识,积极谋划好、落实好新环境下的息差管理、资产负债配置、风险管控和转型创新等工作。

2017年7月11日 | 发布:银行风管网 | 分类:研讨|网上转载 | 评论:0

担保圈风险与大数据之道

近段时间,担保圈的风险问题再度引起社会的关注。2017年4月针对山东、辽宁等地出现的企业担保圈贷款风险事件,银监会办公厅下发了《关于进一步排查企业互联互保贷款风险隐患的通知》(下称“52号文”),要求各银监局立即对企业担保圈贷款风险进行专项排查,摸清风险底数,并由当地政府牵头,多方参与,对风险进行统筹分类处置。

从珠三角,到长三角,再到目前的环渤海三角经济带,为什么被称为信贷之癌的担保圈风险总是不断出现,而且容易发生在实体经济发达,民营经济活跃的地区

2017年7月9日 | 发布:银行风管网 | 分类:研讨|网上转载 | 评论:1

人口?产业?资源?三四线城市化或仅是一个美好的愿景

1. 人口能否集聚?

人口是决定中长期经济发展的关键因素,因而三四线城市化的首要条件是人口的集聚。然而,从国际经验看,人口向大中城市群集中才是普遍规律。

1.1 美国:人口持续向大都市区集聚

首先我们考察美国的人口集聚规律。美国的数据持续时间较长,因而最具有代表性。人口普查数据显示,过去100 年,美国经历了漫长的城市化进程,人口持续向城镇集聚,城镇人口占比从1900 年的39.6%一路上升至2010 年的80.7%。虽然二战以后,美国第一大人口城市人口占总人口比重小幅回落,但超过100 万的城市群人口占比则持续上升。人口持续向城市,尤其是大城市集聚的趋势十分明显。

2017年4月22日 | 发布:银行风管网 | 分类:研讨|网上转载 | 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