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份CPI重回“1”时代,专家称四季度趋于下行
随着猪肉价格的大幅回落,CPI时隔18个月后重回“1”时代。
国家统计局15日发布9月份全国CPI(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和PPI(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指数)数据。CPI同比上涨1.7%,环比上涨0.2%;PPI同比下降2.1%,环比上涨0.1%。
食品价格尤其是猪肉价格的涨幅回落是CPI同比涨幅回落的主要原因。从同比看,CPI上涨1.7%,涨幅比上月回落0.7个百分点。其中,食品价格上涨7.9%,涨幅比上月回落3.3个百分点,影响CPI上涨约1.69个百分点。
食品中,猪肉价格上涨25.5%,涨幅比上月大幅回落27.1个百分点。鲜菜价格上涨17.2%,涨幅扩大5.5个百分点。牛肉和羊肉价格分别上涨9.0%和5.4%,涨幅分别回落5.4和4.3个百分点。
据测算,在9月份1.7%的同比涨幅中,去年价格变动的翘尾影响约为1.2个百分点,新涨价影响约为0.5个百分点。
浙商证券首席经济学家李超分析,“猪周期”进入下行通道,9月农业部口径猪肉批发价已开始波动下行。此外,9月强降雨和汛情等天气扰动因素消失,蔬菜生长、采摘和物流运输逐渐恢复正常,鲜菜价格开始从高位回落,非食品价格也出现一定积极信号,向疫情前水平收敛。
10月10日,农业农村部召开的全国生猪生产恢复视频调度推进会透露的数据称,截至目前,全国生猪和能繁母猪存栏均恢复到正常年份80%以上的水平,生猪规模养殖比重提高到53%。
新希望集团董事长刘永好9月28日表示,猪肉开始有下降的趋势,明年在年中或者以后逐步降到正常的价是有可能的,老百姓说的“猪肉自由”明年年中以后,逐步可能会实现。
对于未来物价走势,国家统计局新闻发言人付凌晖此前在国新办新闻发布会上称,今年以来,价格的变动主要是受食品价格影响,最突出的还是猪肉。从全年来看,随着三、四季度CPI翘尾因素的回落,居民消费价格前高后低的态势比较明显。
长江证券伍戈表示,总需求修复下核心CPI环比有望延续回升趋势,近期服务性消费改善也将加速该进程。但生猪产能恢复使得猪价涨幅受限,考虑到去年猪瘟极高的基数效应,今年四季度CPI趋于下行。疫情复发未改全球经济温和修复趋势,不过原油减产力度有限且页岩油产能恢复都对油价形成压制,短期内PPI走出通缩的步伐仍较为温和。
财信研究院副院长伍超明也表示,未来几个月CPI将趋于下行,其中四季度同比涨幅可能在1%上下。
PPI方面,9月份PPI同比下降2.1%,降幅比上月扩大0.1个百分点。其中,生产资料价格下降2.8%,降幅收窄0.2个百分点。生活资料价格由涨转降,下降0.1%。在9月份2.1%的同比降幅中,去年价格变动的翘尾影响为0,新涨价影响约为-2.1个百分点。
石油、天然气等燃料开采和加工价格降幅扩大。9月,石油和天然气开采业价格同比下降26.2%,扩大1.0个百分点。石油、煤炭及其它燃料加工业价格同比下降16.9%,扩大0.2个百分点。
伍超明表示,国内需求修复尤其是基建和房地产投资需求的释放,将对国内工业品价格形成支撑。但海外疫情峰值未到,全球经济复苏不确定性较大,大宗商品价格缺乏大幅上涨的基础,未来几个月PPI将缓慢修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