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行风险管理网 银行风险管理工作人员的信息共享与交流平台

标普差异化下调中资银行评级,中国银行业协会称银行业正逐步改善

中国的债务问题一直是国际市场关注的焦点。

9月21日,标普全球评级宣布下调中国主权信用评级,理由是长期且强劲的信贷增长,增加了中国的经济金融风险,这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中国的金融稳定性。据其预计,未来两三年内中国的信贷增速不会太低,且大部分时间里信贷增速将超过名义GDP增速,这会继续推动金融风险上升。

随后,标普继续下调多家中国政府关联企业评级,包括三家政策性银行、三家在华外资银行。基于主权信用评级的下调,标普将中资银行的基准评级(即对中资银行评级的起点)从“bbb-”下调至“bb+”。这会导致银行海外发行债务工具的成本上升一定基点。

除此,标普将中国银行业“银行业国别风险评估”(BICRA)分类从第“5”组调整为第“6”组。

这是继穆迪之后第二家国际评级机构下调对中国的评级。两家评级机构原因相同,均是基于中国不断增长的债务。2017年5月,穆迪下调中国主权评级,预期中国负债率持续升高,经济增长或进一步放缓,借贷会持续增加。“未来改革可能会延缓借贷增加速度,但无法阻止其增加。”

在财政部回应标普下调评级之后,中国银行业协会(下称中银协)也作出回应。他们均指出,标普的评级方法是顺周期的,忽视了目前中国经济金融领域正在发生的积极因素。

9月25日,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召开中国银行业发展情况小型座谈会,邀请了九家外国媒体和两家国内媒体参加。中国银行业协会专职副会长潘光伟携国家开发银行、中国工商银行、交通银行、招商银行各一位高管出席。

潘光伟在座谈会上表示,标普仅仅关注了信贷增速高可能带来的风险,而忽略了我国银行整体质量正在逐步改善的客观事实。未来中国银行业会继续保持稳健运行,风险总体可控。

差异化下调银行业评级

“由于债务杠杆高企和房价可能面临调整,中国银行业面临的经济体信用风险加剧,这一点超过了中国经济的韧性可能产生的有利影响。”标普如此表示。

标普指出,中国私人部门债务增长速度高于名义GDP增速。大规模的基础设施投资和房地产相关融资,仍是中国债务杠杆恶化的重要原因。无节制的信贷增长也助推了近几年中国房价的上涨。过去几年,通过银行和影子银行进行的快速信贷扩张,推高了中国的债务杠杆,预计债务杠杆还会进一步上升。

除此,标普还提醒道,中国银行业发行的大量理财产品将继续削弱该行业的会计透明度,并挑战监管效能。不过其预计,在成立国务院金融稳定委员会后,针对影子银行监管框架的改革将会继续推进。

这对所有在中国经营的金融机构构成了挑战。对于不同银行的个体信用状况评估(SACP),标普态度略有差异:下调了工商银行、建设银行的个体信用评估到“BBB”,维持中国银行“BBB+”和农业银行“BBB”的个体信用评估,下调交通银行至“BBB-”。结合其它因素,工行、建行、中行的评级为A/稳定,农行的评级为A/负面信用观察,交行的评级为A-/稳定。

标普指出,虽然工行、建行的国家信用较高,但额外一级资本工具(指优先股)的设计初衷是吸收损失,因此不会受益于中国政府的支持。认为农行的资产质量指标呈现逐步改善趋势,且风控制度有所加强,因此有望恢复到行业平均水平。而相对于四大行中的其它三家,中行业务的全球多元化程度要高出很多,使之在应对中国境内信用风险上升挑战时处境较优,信用评估因此获益。

对于股份制银行,标普分别下调民生银行和浦发银行的个体信用状况评估到“BB”。综合其它因素,民生银行评级为BBB-/稳定,浦发银行为BBB/稳定。标普指出,中国经济信用风险上升,使这些银行风险调整后资本水平降低。但由于浦发银行能够获得上海市政府的支持,所以其评级高于民生。

除此,对于华融资产管理公司,标普将其列入负面信用观察名单。这是因为在风险环境变差情况下,华融仍在举债快速扩张,提升其非银行业务的财务杠杆。

不过,标普也指出,尽管私人部门债务高企,但预计政府将会帮助银行业控制损失。这是因为,政府不断采取措施稳定企业债务杠杆,通过置换平台债务承担部分信贷损失,并控制房价的上涨。同时,银行业监管机构也将对经济减速和金融行业去杠杆可能造成的意外后果保持警惕并及时响应。

“我们将中国的影子银行监管改革、利率自由化、境内债券资本市场快速成长视为有利于银行业的变动。但我们相信,该行业的信息风险和市场扭曲不太可能在未来一两年内出现实质性改善。”标普指出。

中银协称银行业运行稳健

潘光伟表示,在宏观环境方面,改革驱动经济改善,企业盈利推动实体部门信用风险缓解,有效信贷需求逐步回升。

面对新常态的经济增长环境,中国银行业已经不再一味追求信贷规模扩大支持下的增长,一些银行开始主动向资本耗用低的轻型化银行发展。据其披露,截至2017年8月末,商业银行同业资产余额和同业负债余额也比年初均减少了3.2万亿元、1.4万亿元,理财规模增速也下降明显。

潘光伟指出,在经济稳中向好的外部环境下,银行业总体运行稳健,且盈利水平相对较好,有较强的风险抵补能力,不良资产规模在全球范围内也处于合理水平,外汇储备比较充足,预期未来中国银行业将保持稳健运行,风险总体可控。

从具体指标来看,在盈利能力方面,银行业规模稳步增长、利润增速有所回升、成本收入比较高。据中银协数据披露,截至2017年6月末,银行业总资产243.2万亿元,同比增长11.5%,总负债为224.9万亿元,同比增长11.5%。商业银行累计实现净利润9703亿元,同比增长7.92%,较上季末上升3.31个百分点。商业银行资产收益率(ROA)为1.04%,净资产收益率(ROE)为14.48%,成本收入比为27.6%,远低于发达国家大型银行高达60%左右的水平。

在资产质量方面,不良率整体趋于稳定,风险抵御能力较强。据中银协数据披露,截至2017年6月末,商业银行不良贷款余额1.64万亿元,比年初增加1236亿元,不良贷款率1.74%,与年初持平。其中,四大行资产质量逐步改善,不良率较年初均有所下降。除此,银行业采用市场化债转股、不良资产证券化、批量转让等多种方式处置不良资产。

截至2017年6月末,商业银行贷款损失准备余额为2.9万亿元,较上季末增加747亿元,拨备覆盖率为177.2%,贷款拨备率为3.09%。商业银行加权平均核心一级资本充足率为10.64%,加权平均一级资本充足率为11.12%,加权平均资本充足率为13.16%。

流动性水平则保持稳健。截至2017年6月末,商业银行流动性比例为49.5%,较上季末上升0.78个百分点,人民币超额备付金率1.65%,与上季末持平,存贷款比例(人民币境内口径)为69.1%,较上季末上升1.39个百分点。

去杠杆逐步推进

“我国政府非常重视企业、政府债务问题,在去杠杠方面采取了大量措施,取得了积极成效,当然,去杠杆是一个逐步推进的过程。”潘光伟指出,将通过实行稳健中性的货币政策、把国企降杠杆作为重中之重、严控地方政府债务增量达到此效。

据其介绍,2016年经济整体杠杆率的增速下降了7个百分点,企业部门杠杆率的增速下降了9.2个百分点。同时,央行数据显示,2017年8月末,M2增长8.9%,同比低2.5个百分点,M1增长14%,同比低11.3个百分点。

“标普仅仅关注杠杆率较高问题,没有看到我国融资结构的差异性下的风险可控。”潘光伟指出,中国杠杆率偏高,是因为中国以间接融资为主,银行在融资体系中占据主导地位,同时居民储蓄率偏高,居民部门的储蓄又大量通过银行转化为企业部门债务。

从债务分布上来看,潘光伟指出,中国居民和政府杠杆率相对较低。2016年末,居民杠杆率为44.8%,政府杠杆率只有36.7%,其中中央政府为16.1%、地方政府为20.6%,与发达国家和新兴市场国家相比都不算高。以宏观杠杆率/GDP来看,我国低于英国、美国等,远低于日本。

针对标普关注的私人部门杠杆率问题,潘光伟指出,今年上半年,新增个人住房按揭贷款占比为25.1%,同比下降 10.9个百分点。交行首席经济学家连平则指出,居民部门按揭贷款的负债约20万亿元,但是相比较高的储蓄率而言,这部分负债只占居民部门资产规模的三分之一,风险并不大。

潘光伟还称,中国债务对应着大量优质资产和稳定的现金流。无论是国有企业还是地方政府,都有许多有效益或可变现的资产,包括高速公路,城市地下综合管廊等,债务偿付能力总体较强,去杠杆的办法和手段较多。

除此,连平还指出,中国债务中95%属于内债而不是外债。通常外债比例较大时,容易引发危机,因为外债更为刚性,且需要货币兑换才具备还款能力。中国的内债比例较高,但是对应的储蓄率也很高,这方面决策层可以权衡。

2017年10月8日 | 发布:银行风管网 | 分类:形势|宏观形势 | 评论:1

留言列表:

  • 子虚 发布于 2017/10/9 21:18:49  回复
  • 国际上的一些观点,不能全信,但也不能说人家讲的毫无道理。可惜,我天朝就有那么些个人,只要外国人说的不入耳,就立马强烈的予以排斥,甚至上纲上线的反对,这可不是正视问题,并且努力去解决好问题的正确态度哦。

发表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