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金融黑洞有多大?
金融危机和经济危机为什么会爆发、有没有办法根治?金融危机和经济危机是不是两种根本不同的危机?经济危机与泡沫是什么关系,是否存在因果关系。著名财经专栏作者、日本东京大学客座研究员郝一生揭示了“泡沫”的秘密。
郝一生认为,最近几年,中国总体上流动性充裕,但隐患和黑洞也在不断扩大。
截至2013年5月底,中国的广义货币M2余额104.21万亿元(同比增长15.8%)。这几乎相当于中国年度GDP的两倍,远高于美国和日本的同一比值,说中国是世界上货币发行量(M2)比率最高的国家之一,并不为过。
同时,中国资金市场存在规模巨大的相对过剩资本。截至2013年5月底,中国人民币存款余额99.31万亿元,贷款余额67.22万亿元,存贷差32.09万亿,相当于存款余额的32.31%。也就是说,中国的相当过剩资本规模接近1/3,总体上并不缺钱。
“钱荒”所表现的短期货币现金流紧张,背后是金融投机市场的大量占款和已经在银行体系背后存在的庞大“影子金融”。
中国各类金融衍生品交易规模,尚无公开的准确统计数据,但它与欧美“影子银行”存在一个共同点:都是在现有银行体系之外运行。很多国家的衍生品还没有规定要列入资产负债表,这意味着,现有资产泡沫统计结果会被大大掩盖。
所谓“影子银行”,2011年4月金融稳定理事会(FSB)的界定是:“银行监管体系之外,可能引发系统性风险和监管套利等问题的信用中介体系。”
在欧美国家,“影子银行”主要是围绕证券化推动的金融创新工具的资金周转。2006年接管美联储的伯南克在2008年金融风暴后,称在衍生品交易背后运作巨额庞大资金的金融交易为“影子银行”。
中国“影子银行”规模已经相当可观。中国银监会首席顾问沈联涛5月份在上海称,中国内地“影子银行”在2010年的存量贷款是20万亿元,约占中国去年GDP总量的1/2强。
据央行温州支行统计,温州民间借贷市场在2001年的规模约300亿至350亿,2011年为1100亿,相当于温州银行贷款的20%,其中一半以上流向生产经营与炒房。借贷利率从13%~17%,提高到2011年的24%。
支撑这么庞大的资金圈外运作的平台,是中国各类民间金融机构,他们在民企和投资机构、投机金融机构之间搭起融资平台。